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新 《科技信息》2009,(26):47-47
政府的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众对政府的认可程度,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它源于政府为民服务的能力,是各级政府的必然追求。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失信于民,造成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必须正视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严峻现实,提高增强政府公信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与公信力之间有着特殊的互为因果关系,即政府危机管理的效能直接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高低,而政府公信力高低又是政府危机管理效能的直接影响因素。应对危机时,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理念、行为和效率都会影响其公信力。因此,转变危机管理理念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前提,完善危机管理机制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转变危机管理职能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动力,健全危机管理法制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政府公信力在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要提升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支持度,关键在于政府做事要做到目的正确、决策正确、过程正确、规则正确、舆论正确、干部使用正确。  相似文献   

4.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众权利意识的增强,政府公信力面临严峻挑战。能否提高政府公信力,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影响政府公信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制度因素、政府行为因素和文化因素。为此,政府公职人员在行为方式上应当以实事求是为准则;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应以严肃谨慎、诚实信用为基本规范;政府在社会管理上要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提高政府公信力,根本途径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具体途径是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透明政府。  相似文献   

5.
王冰 《广东科技》2011,20(20):6-7
由动车追尾事件再次引发的社会信任危机表明,我们政府的管理在制度上以及运行机制上仍存在一些不足,政务不公开、政府不作为以及政府官员缺乏“民主”意识都会极大地弱化政府公信力。因此,我们要尽快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从而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加强公务员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由公务员构成,公务员行为影响政府的形象。本文在解析“诚信”和“政府公信力”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公务员的诚信建设和提高政府公信力二者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关于公务员诚信建设的相应措施,旨在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信用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指标。政府的信用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对社会各个领域起着引导、示范作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提升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论述了政府公信力的内涵与重要意义,并在介绍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与分析政府公信力缺失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形势下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提高政府公信力既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为提升政府公信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来看,当前导致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因素包括政府行为失误、政策导向偏差及错误的发展观等。而生态文明语境下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选择包括:完善制度建设,建设法治政府;建立有效的政府问责机制,建设责任政府;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建设透明政府。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公信力提升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性、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然而在提升过程中面临以下四重困境:政府合法性绩效缺失、政府权力运行绩效不高、政府与公民互动绩效偏低、政府管理透明度绩效不高。因此,可从绩效视角来提升中国政府公信力,具体对策为:以正确的绩效导向引导政府公信力建设、以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供给政府公信力建设、以严密的绩效考核措施保障政府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公信力是指社会各成员对公共政策的信任和接受程度,包括政策过程的公信力、政策主体的公信力和政策内容的公信力三个方面。当前在我国,由于公共政策自身缺乏科学性、公共性和连续性,政府公信力不断下降,以及公民政策参与度低和期望多元化等原因,造成公共政策公信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因此,要提高公共政策的公信力,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优化公共政策的质量、强化政府的公信力、鼓励公众参与,平衡公众期望。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政府行政改革认为政府应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掌舵者"而非"划桨者",政府应当以实现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其宗旨,是一个"公民本位"的服务型政府,特别是基于公共管理的"效率与公平"的理念,从思想上树立"满足公民所需"、"尊重公民意愿"和"重视公民参与"的政府行政观念。然而,无论政府承担何种职能,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才是至关重要的"一杆秤"。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兼具"管理者"和"所有人"双重身份,需要同时发挥"执行"、"管理"和"监护"三种职能,因而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地方政府的体育行为易于出现偏差.文章认为,应从意识提升、制度完善、条件保障等多方面纠偏,方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领导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岭南壮乡建构现代廉政文化,首当解脱“弱文化”的桎梏,走出“文化输入”的老路。就郁林古史来看,壮乡持简尚朴,廉俭相随,已然风化一方;日经陶灌,本土廉洁修身之士,相率竞起;且在“革俗”的汉化模式之外,“因俗养廉”,先后开创出“博白填井”、“郁林塞洞”、“取义容山”等本土化的廉政史例。因此,立足壮乡,开拓本土廉政资源,“内生型”发展,才是建构现代壮乡廉政文化的合理之路。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兼具"管理者"和"所有人"双重身份,需要同时发挥"执行"、"管理"和"监护"三种职能,因而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地方政府的体育行为易于出现偏差.文章认为,应从意识提升、制度完善、条件保障等多方面纠偏,方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领导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方政府具有“政府”和“经济人”双重特征,从而使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行政区经济的特征。行政区经济强化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弱化中央的调控职能,加剧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区经济主要通过政府间的税收竞争体现。在管理中应树立公众本位;适度改革行政区划的划分,使行政区划的财权、事权匹配;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与地方政府间的税收收入的归属权,加大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竞争中的协调作用等措施,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6.
张益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4):146-148
高校作为"高校学生贫困资格认定"主体存在弊端,而政府作为"高校学生贫困资格认定"主体具有有利条件,建议把"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纳入"社会公共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巨大的民族危机前,《湘报》以民权这个先进政治理念建构了政府的合法性依据,并提供了新的施政方针,吁求湖南官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作砺敢死,变法图存,建此"首推之功"。同时,极力宣扬了湖南政府在推行新政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为当时的湖南政府建构了"敢为天下先"的良好形象,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立文明潮流之先"和"遵传播规律之先"的历史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形成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孟子“仁政”思想体系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教育三个方面,贯穿着“民本”的主张,孟子将传统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封建制度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政府治道变革的过程中,公共政策执行模式逐渐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模式转变,多元独立行为主体通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与社会管理,巩固和加强政府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合作与信任关系,促进合作型政府信任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当前,许多专家、学者在反思我国的政府改革为何始终摆脱不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的时候,提出了应该确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模式,但是"小政府、大社会"模式根源于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是西方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适合于各个国家的各个经济发展阶段。笔者从"小政府、大社会"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小政府、大社会"模式不适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并提出中国应建立"适中"的政府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