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羽的"妙悟"说与克罗齐的直觉理论在对待艺术问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审美主体的情感,主张以形象思维的方式创造艺术.当然,二者在哲学基调、艺术传达等方面也呈现出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吴昊 《科技资讯》2009,(9):217-217
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无论是文学的作词音乐的谱曲或是歌唱的表演,都始终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而作词与谱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把书面的词曲有声化,产生声音的直觉美感,才可能最终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离开了语言也就无所谓声乐艺术的形象表现。因此,语言在声乐中的这种创造功能,就要求我们对声乐艺术语言要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诗歌鉴赏的“客观性”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心灵相通的交流和结合。要完成传达与解读这一完美的任务,需要经过读者的直觉感受,逻辑思考和比较评价等相互交融才能达到美妙的和谐,产生审美的共鸣。戴望舒的诗歌作品《雨巷》、《我的记忆》、《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三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和欣赏,对于“客观性”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屈原作品──屈赋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这一精神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命运,提出“现实主义是文学的上帝,它将创造文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5.
直觉思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当人们观赏一幅名画或欣赏一支名曲时 ,会情不自禁地赞不绝口 ,若问好在哪里 ?许多人说不清楚 ,这是一种艺术鉴赏中的直觉评价。在解数学题时 ,当我们看了一个题目后 ,还没有动手去解 ,便感觉到它是一道难题或易解的题 ,这是学习活动中的直觉评价。可以说 ,直觉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现象 ,作为人的一种认识过程 ,作为人的一种脑机制 ,贯穿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 ,延伸于创造活动的所有领域。长期以来 ,人们过于重视数学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数学的抽象性和运算性 ,忽视了非解逻辑的直觉思维的培…  相似文献   

6.
文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离不开对作品语言文字的阅读与解释活动。解读是文学接受的特殊方式,也是读者在内心营构文学意象的唯一途径。解读活动从一个侧面凸现了文学活动的特殊本质与特殊规律,因而受到当代文学理论家的普遍关注。文学解读活动与文学作品本身同样古老。早在人类远古文明时期就已存在如何理解古代神话、寓言的意义问题。西方的“解释学”一词起源于希腊神话的信使神“赫尔墨斯”。赫尔墨斯是诸神的信使,他将神的意旨传达到人世间,将神的心意译成凡人能懂的语言。从词源角度可以看出,人类最早的阅读与解释活动与原始巫术…  相似文献   

7.
创作是作者由内(内心)而外(作品);鉴赏,则是读者由外而内,由双向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活动的两上方面,缺一不可,由作者的创造和读者的二度创造所共同构成的这一“艺术活动”,正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多次双向逆反运动中“发生”的。“二度创造”表现为一是在原创作品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二是对原创作品进行思想和艺术的评价,而意境即应该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石明洁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1):29-30,35
柏格森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是一种直觉活动,艺术创作贯穿着直觉,只有凭借直觉才能表现意识深处的“自我”。直觉是审芙的独立法则,直觉统一了“言”与“意”。  相似文献   

9.
艺术是人们用直觉的、整体的方式表达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而设计更多是理性的、有根据的规划客观事物,以更好的传达信息.艺术与设计的区别有史以来就是相互联系的.从功能主义到表现主义,并没有将其区别开来,而更多的是相辅相成的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传达所要传达的信息所带来的“兴奋感”.当代的艺术设计正在寻找更多的表现形式来适应人们的生活,丰富思想的兴奋感.  相似文献   

10.
在山水画的创作中,直觉对于把握和审视自然具有关键意义。我们认知自然总是受到某些功利性目的的限制,而无法了解事物的本质,无法直接面对自然。在艺术创作中,直觉表现在创作者对自然感应的敏锐性上,表现在创作者对自然把握的独特性上,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进入事物的潜层,穿透事物的外表,把握其内质,而不能表面的、概念的、笼统的、机械的体验自然。舍弃了直觉,我们的作品将就形式而形式,就风格而风格,既是所谓的“个性化”,也将是一种“故作姿态”。直觉,是达到“心灵(精神)的真实”的“理智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