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田忠华  巴伊丽  黄萍 《科技信息》2007,(29):268-269
平顶山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引用了周边进水周边出水沉淀池的整套技术,经过几个月的运行,效果优良。现把这种沉淀池及其配套设备详细介绍给同行,以期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填料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废水的效率,以沸石、活性炭、建筑陶粒、工程陶粒作为填料测试气体流速、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有机负荷对生物滤池的化学需氧量(COD)、NH3—N的去除效果及出水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5h、进水COD为150mg/L、有机负荷为2.41kgCOD/(m3·d)时,两种陶粒出水COD均小于25mg/L;当进水有机负荷为0.74kgCOD/(m3·d)时,工程陶粒出水COD小于10mg/L;工程陶粒是曝气生物滤池填料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了防止出水堰负荷过高影响出水水质,沉淀池中常增加出水堰的长度.基于Camp式理想沉淀池相关理论,分析增设出水堰时沉淀池的工作情况.认为适当增加沿途集水可以提高沉淀池的水力负荷.为了保证水力负荷增大时的处理效率,可以采用强化措施.经过初步的经济分析,认为通过中途集水实现初次沉淀池挖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陶粒为滤料的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曝气量、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6 h时,对出水COD去除率可达83.7%~90%,对氨氮去除率可达85%以上;在曝气量为0.08~032 m3/h时,对出水COD去除率可达到83.4%~86.8%,出水氨氮最高去除率可达85.2%.pH值在6.57~8.72之间对COD、氨氮基本没有影响.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的生活污水出水COD、氨氮均可达到国家二级出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基于CFD技术的泵站进水池水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改进泵站进水池设计,应用CFD技术对进水池内部流态和水力性能进行分析.首先基于重整化群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数值模拟了泵站典型矩形进水池内的定常流动;然后基于流速均匀度优化目标函数,分析了进水池进水管内各个断面的轴向流速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叶轮名义高度的取值范围,即喇叭口直径的1.3~1.7倍.计算结果表明:矩形进水池内流态紊乱,水力性能差;增加导流墩和采用W形后壁后,进水池流态和水力性能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MBBR处理模拟城市污水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模拟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浓度和容积负荷对反应器处理性能和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污泥产率和氮平衡的计算,并观察了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相.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为200~550mg L、水力停留时间为4h时,CODCr去除率达85%以上;即使在进水有机负荷和NH3 N负荷分别为5.63kg (m3·d)和0.47kg (m3·d)的情况下,NH3 N和TN的去除率也接近40%.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为缺氧变速酶促生物滤池工艺生产性试验,示范工程位于重庆某污水处理厂内,规模为2×104m3/d,共计20格滤池,单池设计工艺参数如下:水力停留时间4 h,尺寸7.0 m×7.0 m×5.0 m,填料层厚度2.0 m,冲洗强度10 L/m2.s.试验表明滤池进水COD 264 m g/L,出水182 m g/L,COD平均去除率为31.1%,填料层HRT为2.0 h是较优的填料层HRT,填料层容积负荷N v为1.9~2.4(kgCOD/(m3.d))时,COD去除率稳定在30%~40%之间.  相似文献   

8.
海绵铁预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采用静态和动态实验,研究海绵铁预处理焦化废水。静态实验在海绵铁的粒径、pH值、反应时间、海绵铁的投加量四个方面研究其最佳处理条件,分别为1~2 mm、6min、60min、20g;动态实验模拟实际工程,研究海绵铁在不同水力负荷下对废水中的色度,氨氮,和CODcr的去除率,为实际工程提供设计依据和经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水力负荷越小,出水水质越好,但工程中应保证水力负荷不低于1m3/m2.d。  相似文献   

9.
根据丁腈橡胶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AF-S/A/SMBBR组合工艺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溶解氧(DO)、进水氨氮浓度三个影响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8~22℃,进水pH为6.5~8,氨氮浓度为150~300 mg/L,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10 d的操作条件下,出水氨氮浓度稳定在50 mg/L以下,平均去除率高达82.25%。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预处理+超滤的一体化净水装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体化净水装置,采用预处理 超滤工艺处理长江水,产水量大.在进水流量16.83~17.67L/min情况下,出水流量15.00~16.40 L/min,出水流量相当于进水流量的89.0%~93.0%;出水水质好,对浊度和有机物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浊度的去除率达到了99%以上,出水浊度仅在0.1个NTU左右;对CODMn的去除率达到了77.30%~82.80%,出水CODMn在0.4~0.46 mg/L间;整个装置占地面积省,约1.28m2.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冬季因气温较低,往往造成污水处理厂除氮效果不佳,出水水质较差,仅能达到一级B标准。为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原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以内蒙古某污水处理厂为例,综合考虑其原水进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指标高,以及冬季屠宰废水流量剧增等因素,选用"A/A/O-MBBR+高效沉淀池+连续砂滤池"的工艺对污水厂进行改造;投入使用后,污水处理厂运行良好,脱氮除磷及降低SS效果明显,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年节约费用22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不同功能区除氮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湿地不同功能区——沉淀池、潜流区和表流区的现场观测,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观测数据。比较各功能区除氮效果的差异。研究发现沉淀池除氮效果不明显,但在该区内,有机氮可能发生矿化作用而转变为氨氮;有植物系统的潜流和表流区除氮效果较为明显,其中表流区除氮效果优于潜流区,该区活跃的植物生长及微生物作用有效地降解、消减了各形态的氮。针对污染物的化学组分,选用合适的功能区,并加以串联组合,将有助于提高综合去污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PIV),对直径为0.19 m的三层组合桨 (HEDT+2WH) 搅拌槽 (直径为0.48 m) 内的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利用标准 k-ε 模型对相应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层间距、顶层桨的浸没深度及上两层桨的操作方式可以得到4种不同流型,每种流型内循环结构的数目各不相同;上两层桨下压式操作时,流场的循环结构最少,只有两个;高速区和高能量区的分布相同,都位于各个桨叶的射流区内,且底桨射流区内的速度值和湍流动能值都大于上两层桨。模拟结果表明:标准 k-ε 模型对流场的预测较为准确,但对于有5个循环结构的流型模拟误差较大;湍流动能分布型式的模拟值与PIV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但数值偏低,表明标准 k-ε 模型在预测复杂流型时需要改进;功率准数的模拟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地下无轨设备使用工况具有某些特殊性,作为液压系统的一个重要辅件液压油箱设计的好坏往往影响整个液压系统的性能。这里主要从就地下无轨设备这一领域,全面地介绍设计液压油箱的一般设计方法,如何确定液压油箱容量,采取何种散热方式满足油温使用要求,油箱通常的结构形式和油箱辅件的选配原则和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室温条件下,选用氯化铁、明矾、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PAC)4种常见混凝剂,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出水和二沉池出水进行协同沉淀和后续混凝除磷对比实验;协同沉淀实验的混凝剂投药量为0~40mg/L,pH值为2.36~10.09;后续混凝除磷实验的混凝剂投药量为0~100mg/L,pH值为2.31~10.07.结果表明,协同沉淀除磷时,PAC、明矾、氯化铁以及硫酸铝的适宜投药量分别为15mg/L、20mg/L、30mg/L和25mg/L,pH值适宜范围分别为6.79~8.32、5.82~8.32、6.79~6.92和6.79~6.92;后续混凝除磷时,PAC、明矾、氯化铁以及硫酸铝的适宜投药量分别为30mg/L、70mg/L、50mg/L和40mg/L,pH值适宜范围分别为5.92~10.07、6.92~8.08、6.92~10.07和6.92~8.08.在4种混凝剂中,PAC能够在较小投药量条件下有效地降低出水中的总磷含量,优于其他3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在实现相同除磷效果的条件下,后续混凝除磷工艺所需投药量为协同沉淀工艺的1.6~3.5倍,因此建议采用PAC混凝剂和协同沉淀工艺进行总磷去除处理,pH值保持在中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在全液压勘探钻机中液压管路是必不可少的元件。为此,如何恰当的选择油管的内径以及采用多大的流速才能使系统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是系统设计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问题。优化设计方法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本文主要对液压系统的吸油管路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多目标函数优化方法中的目标规划法,最终经过优化得出管径和流速的最佳值。  相似文献   

17.
根据桂林某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可乐生产综合废水水质水量特点,采用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可乐生产废水进行处理,污水经粗细两道格栅和沉砂池、水解池之后,进入三级接触氧化池,排泥采用竖流式沉淀池,出水排入氧化塘.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管理简单,适应性较强,投资运行费用较低,运行费用仅为0.35元/m3,占地面积小,出水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机场机坪供油管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油品输送管道,设计计算方面的研究不多。根据飞机加油自身的特点、国标和行标的规定,对机坪供油管道工艺设计中的流态、计算流量和最小可选管径进行了推导和分析,认为机坪供油管道的设计按照水力光滑区计算水力摩阻系数是可靠的。基于停机位的设置和高峰期使用机位个数之间的关系,在合理的假设下提出途泄流量的计算方法。对管网多点同时泄油的特点,用等压降法推导了同机型供油管段的流量计算式,认为一般情况下计算流量可近似取为转输流量和途泄流量之和。提出了机坪供油管道最小可选管径的计算方法,求得的最小可选管径可在选择管径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组合桨层间距对搅拌槽内流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三层组合桨(HEDT+2WHU)搅拌槽(槽径0.476m)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搅拌转速、顶桨浸没深度和顶层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得到了中层桨位置的变化对搅拌槽内的流型、相位解析速度场和湍流动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中层桨位置的改变对搅拌槽上部区域流体的流动特性影响显著,而对搅拌槽下部区域流体的流动特性产生影响较小;随中层桨位置降低,槽上部液面处反向回流区逐步缩小直至消失,中、顶层桨合并轴向流断裂,底桨上涡环作用范围不断压缩;对于相位解析速度场,较之中层桨尾涡几乎没有变化,顶桨尾涡的发展由极其微弱逐渐清晰,底桨尾涡则提前了10°相位出现;对于湍流动能分布,中、上层桨逐渐趋向于类似两层桨单独作用,底、中层桨间整体湍流动能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