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第一位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高危型HPV16、18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启动因素.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能逆转录合成端粒,维持端粒长度的稳定.其在正常组织中活性很低,而在肿瘤细胞中活性较高,与细胞永生化或恶性转化密切相关.宫颈癌的发生机制与端粒酶激活有关,端粒酶不仅是恶性肿瘤诊断重要的靶点,也是探索肿瘤治疗方法的关键.因此,文章对端粒酶在宫颈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与HPV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是南非,其次在亚洲.据统计,世界上每年的新发病例约46万,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宫颈癌.在我国,每年宫颈癌的新发病例数超过13万,每年死于宫颈癌的妇女约有2万人.随着研究的深入,宫颈癌与人类乳头瘤样病毒(HPV)关系越来越被基础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所重视,本文就HPV感染的相关性及目前较新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很多危险因素均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将其按流行病学三角模式概括为致病因子、宿主、环境三个要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早期筛查和有效防治,对于逆转宫颈癌前病变、阻断其恶性行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对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更好地实施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身心健康.如果能早期发现是可以完全治愈的,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多种筛查方法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传统的巴氏涂片法、最新近出现的薄层液基细胞学、电子阴道镜、计算机辅助细胞学、醋酸着色肉眼观察(visual inspection with acetic acid,VIA)和碘着色肉眼观察(visual inspection with Lugol's iodine,VILI)以及最热门的HPV-DNA检测法等,在早期筛查中各有利弊,因此对上述方法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妇科肿瘤。由于宫颈癌的患病率和复发率每年都在增加,因此,迫切需要更好地了解宫颈癌的分子机制。本文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了宫颈癌的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确定了1115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对上下调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发现26个上调基因和12个下调基因参与到多个富集项,10个上调基因和3个下调基因对多个通路进行调控。利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的关键基因模块,从而认为参与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基因CCNB1和CACNA1C可能是宫颈癌的生物标志物,为研究宫颈癌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引起宫颈癌的两种主要HPV亚型HPV16和18型阳性质粒进行检测,在实验室中成功构建了HPV16和18型的检测体系以及体外模拟的双重感染检测体系,并对三例临床确诊为宫颈癌的标本进行实时荧光PCR验证检测,确定三例标本均为高浓度HPV16型感染,极易引起宫颈癌变,与医院诊断结果相符合.本实验为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HPV16和18型的临床检验在实验室中成功地进行了探索,为实时荧光PCR技术在宫颈癌大规模筛查上的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2002年,我国优秀的女演员李媛媛因宫颈癌在北京病逝,撇下了她一岁的儿子和心爱的观众;2003年底,香港天后级艺人梅艳芳也因宫颈癌不幸病逝。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堪称“红颜杀手”。  相似文献   

8.
2002年,我国优秀的女演员李媛媛因宫颈癌在北京病逝,撇下了她一岁的儿子和心爱的观众;2003年底,香港天后级艺人梅艳芳也因宫颈癌不幸病逝。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堪称“红颜杀手”。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在世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三,并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由此导致的生活质量降低以及死亡,应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宫颈癌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发现了许多宫颈癌筛查的新方法,宫颈癌疫苗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接种,在宫颈癌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现就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断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马琴 《甘肃科技》2010,26(7):147-148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多发于30~45岁和60~69岁年龄段,现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但由于宫颈癌有较长癌前病变阶段,因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在低叶酸的培养条件下,对卵巢癌宫颈癌患者各11例和正常人1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恶性肿瘤患者的染色体畸变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恶性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1前言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及化疗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其中宫颈癌的手术适应症包括:Ⅰ_(A1)期:全子宫切除术,卵巢正常者应予保留,或可行宫颈锥切术。Ⅰ_(A2)-Ⅱ_B早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正常者应予保留。宫颈癌根治术后的诸多术后并发症中,尤其以膀胱排尿功能的  相似文献   

13.
《广西科学》2006,13(2):112-112
宫颈癌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全世界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但与其他许多恶性肿瘤不同的是,宫颈癌的病因现在已经明确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目前已经确定的HPV类型大约有110余种之多,其中尤以HPV16和HPV18为高危类型。HPV通过性生活传播,感染后通常没有症状。在大多数国家,HPV感染很常见,感染的高峰年龄在18~28岁。大部分妇女HPV感染期比较短,一般在8~10个月左右便可消失,但仍有大约10%~15%的35岁以上的妇女有持续感染的情况。这些持续感染HPV的妇女则成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对于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在低叶酸的培养条件下,对卵巢癌宫颈癌患者各11例和正常人1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恶性肿瘤患者的染色体畸变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恶性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介入治疗是宫颈癌综合性治疗中有效辅助方法,介入灌注化疗 栓塞治疗中配合做好各项护理,不但可以保证各种治疗手段顺利进行,提高疗效,而且还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我院对2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手术切除前的介入灌注化疗 栓塞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3年4月-2006年4月,我院对22例经术前评估为宫颈癌手术切除难度较大及不宜手术切除的患者进行了介入灌注化疗 栓塞,年龄28~52岁,平均42·3岁。病理证实鳞癌18例、腺癌4例。其中Ⅰb期9例、Ⅱa期8例、Ⅱb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以及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对102例生理性绝经1年以上的阴道出血病人,行宫颈刮片脱落细胞检查、宫颈活检、子宫内膜诊刮活检。分析阴道出血的原因以及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生殖器炎症占47.05%,功能性子宫出血占27.45%,恶性肿瘤占10.28%,其他良性病变14.71%。结论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最多的原因是生殖器炎症,绝经时间越长的阴道出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7.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广泛感染人类,能够导致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HPV疫苗能够有效阻止HPV感染及其导致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实施全球消除宫颈癌的计划.本文结合厦门大学在HPV疫苗研发中取得的研究成果,综述了HPV及其疫苗研究领域的进展,包括HPV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性疫苗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基于结构的新一代多价疫苗设计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等,阐述我国HPV疫苗研发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研究历程,并展望未来HPV疫苗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以及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102例生理性绝经1年以上的阴道出血病人,行宫颈刮片脱落细胞检查、宫颈活检、子宫内膜诊刮活检.分析阴道出血的原因以及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 生殖器炎症占47.05%,功能性子宫出血占27.45%,恶性肿瘤占10.28%,其他良性病变14.71%.结论 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最多的原因是生殖器炎症,绝经时间越长的阴道出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宫颈癌的发病概率,90%以上的宫颈癌都伴有高危型HPV感染。对HPV数据做填补空白,数据标准化,数据PCA降维分析等,建立BP神经网络HPV病毒诊断模型,通过MATLAB对陕西省高危型HPV病毒进行仿真实验,其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模型仿真的结果训练次数少,确诊率较高,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20.
应用改良导流杂交法检测103例妇女HPV基因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导流杂交法在宫颈病变患者的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改良导流杂交法检测103例宫颈癌筛查患者(宫颈癌组29 例,炎症组33例和正常组41例)的宫颈细胞21种HPV基因型, 并对其中的宫颈癌组同时采用杂交捕获二代系统(HC-II)行13种高危基因型HPV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不同HPV基因型的阳性率差异.计算用改良导流杂交法检测的各组患者不同HPV基因型的阳性率.结果:在103例研究对象中,改良导流杂交法HPV基因型检测的阳性率达46.6%, 宫颈癌组、炎症组及正常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6.6%、39.4%和17.1%, 各组间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05); 宫颈癌患者前10位的基因型是HPV-16(16.5%)、HPV-58(7.8%)、HPV-52(7.8%)、HPV-18(5.8%)、HPV-31(5.8%)、HPV-6(4.9%)、CP8304(4.9%)、HPV-39(3.9%)、HPV-68(3.9%)和HPV-11(3.9%), 而且存在HPV双重以上的感染.与HC-II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96.6%(28/29).结论:改良导流杂交法与HC-II检测结果无差异性,可用于检测宫颈病变患者的HPV基因型.本组宫颈癌患者最常见的5种HPV基因型可能是HPV-16、HPV-58、HPV-52、HPV-18和HPV-31, 且存在更多的HPV双重以上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