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重庆市渝北区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主要以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为主,通过地质灾害排查工作以及对已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初步认识了渝北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最后总结出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渝北区制定灾害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峡地区是中国山地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历代史料中不乏对这些灾害的记载。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整理、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山地地质灾害情况,总结灾害规律,进而预测未来三峡地区可能发生的山地地质灾害。文章主要依据历代正史、方志、现代灾害史料汇编等资料,详细分析了历史时期三峡地区山地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灾害特点,发现历史时期三峡地区岩崩滑坡灾害较多,且集中在重庆城区及云阳至秭归一线,而从灾害发生的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夏季。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4—2020年云南地质灾害数据和气象站降水资料,通过有效降水量法筛选出降水型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灾害,并分析灾害发生时次前的降水特征.结果显示:云南降水型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其次是泥石流和崩塌;诱发3类地质灾害的降水类型都有短时强降水、短期降水和长历时降水.由短期降水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灾害样本分别占78%、83%和75%,其中超过75%灾害发生前3 d出现强降水事件,泥石流更是高达96%;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短历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前12 h,其中滑坡灾害发生短历时强降水时次最多的是前1~4 h,泥石流灾害发生短历时强降水时次最多的是前1 h;云南大部地区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灾害主要由短期降水引起,特别是怒江地区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极端降雨事件辨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8 ~ 2009年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1 695个历史地质灾害点(含滑坡灾害点771个,崩塌灾害点924个)和分布区域内35个气象观测站的实测降雨数据为基本资料,分析了降雨与地质灾害的时空相关性、原始累积降雨量与地质灾害发生频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关系密切,地质灾害的发生相对于降雨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当日降雨量的影响,更大程度上受控于前期累积降雨量,滑坡、崩塌灾害分别与灾变前8天、前6天的降雨情况最相关;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对诱发地质灾害的有效降雨量计算模型做了改进,认为有效降雨量计算的权重是天数和降雨强度的函数,推导了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极端降雨时间判别模型,并例证了该模型在常规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滑坡灾害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防治这种地质灾害最有效的途径是对其进行预测预报。为了较好地预测预报滑坡灾害,通过对滑坡灾害危险等级区划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采用滑坡有效降水引发的滑坡灾害危险区划模型,运用GIS二次开发方式设计实现了区县级精细化滑坡预测预报系统,完成了滑坡灾害危险等级区划结果预测及滑坡灾害信息管理。该系统以文本、图片的方式,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远程Web访问、手机短信服务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当日及未来3日可能发生危险滑坡等级,提供应对措施等有效参考信息,也为当地政府部门制订防灾、减灾措施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初步揭示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发育分布规律,并探讨了草滩村液化滑坡—泥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Ⅶ度及以上烈度区内共发育1 535处同震地质灾害,主要为中小规模黄土滑坡和浅表层岩质崩塌,集中分布于黄土梁和黄土塬内冲沟两侧、单薄黄土梁两侧以及大型历史滑坡后壁等局部地形较陡峭的部位。地震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规律,而地形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局部分布规律。同震地质灾害在0.1~0.3 g震峰值加速度区域、发震断层下盘区域、南东坡向、30~60 m坡高范围、斜坡中部以上20~40 m范围分布数量最多。受广泛关注的草滩村“砂涌”灾害本质是饱水黄土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的液化滑坡。2016年完成的填沟造地工程改变了滑源区地表和地下水流通条件,地下水通道被堵塞,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和下部土体饱和可能是该处发生液化滑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自然灾害是河南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认识这些山地灾害的成因及发生发展规律,采取有效地减轻和防御措施,对促进河南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不断增加的人类工程活动,决定了市域内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通过分析重庆市滑坡灾害风险概况,采取滑坡灾害风险规避的对策及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然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滑坡等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其中,降雨型滑坡灾害点多面广,危害极大。随着公路网建设的飞速发展,进行公路降雨型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分区、评价研究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地论述了降雨型滑坡灾害的特点,并进行了危险性评价方法、内容的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ArcGIS9.1的区域公路降雨型滑坡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针对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勘查研究来帮助人们尽可能的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避免人员伤亡。该文通过对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和分析,找出治理灾害、预防灾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探讨和确定中国地质灾害生命可接受风险标准为目的。在分析地质灾害可接受风险标准内涵及地质灾害风险估计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中国陕西、四川等12个地质灾害高发省(市)及10多年来全国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口伤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中国自然地质灾害个人风险可接受水平的上限为10-6/a,可容忍水平的上限为10-4/a;新建工程边坡诱发灾害个人风险可接受水平的上限为10-7/a,可容忍水平的上限为10-5/a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地质灾害社会风险评价标准。研究成果对中国地质灾害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制定及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实施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各类地质灾害严重制约沿线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根据1922-2015年“一带一路”区域地质灾害数据,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呈现出不规律的波动上升趋势,地质灾害发生规模与影响程度呈上升趋势。(2)印度是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的国家;东南亚地区的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南亚地区的尼泊尔、巴基斯坦,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等国家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3)“一带一路”区域在1922-2015年的年均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为82.3次/年,受伤人数75人/年,死亡人数292人/年。(4)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和缅甸)经济走廊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时,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区域进行合理的危险性评价,这有助于对有限的救灾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鼓励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在野外调查中的使用,更加快捷、高效地获取详细的一手灾害调查数据;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抗灾能力亟需提升,以此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GIS在四川九龙县地质灾害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九龙县地处川西,受水电开发、道路修建和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加之区域气候变化加剧,地质灾害复发和新发程度高.采用传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精度将难以达到可操作的程度.利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结合数理统计中的信息量法,选取对区内生态地质环境影响巨大和易量化的因素作为评价因素,包括DEM、坡度、坡向、水系、道路、居民地、工程岩组,通过对应数据的收集、栅格化、叠加运算和修正,得到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涪陵区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地质构造较复杂,层状地层发育.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的影响下,涪陵区地质灾害十分发育.通过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初步认识了涪陵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最后总结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万县话进行了界定,研究了万县话地域方言发音的特点及缺失,收集了万县话社会方言词汇,分析了万县话的形成和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6.
以万县市为例,从城区地质、环境保护对周边居民单位影响及城市建设等多因素分析,论述库岸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引用大量的实测资料及工程实践,从工程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等方面阐述库岸保护和利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汶川震区陕西省宁强县滑坡灾害特征和危险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开发的县域滑坡灾害风险管理GIS系统,选取斜坡坡度、地层岩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8个因素进行滑坡灾害危险性分析。根据研究区13 477个网格单元信息量计算结果,将宁强县滑坡灾害危险性分为极高、高、中、低和极低5个危险等级。研究得出极高危险和高危险区主要集中在勉阳深大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滑坡点密度为20.5/100 km2.中等危险区分布于境内工程地质岩性较为软弱的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滑坡灾害点密度为6.3/100 km2.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位于区内人口稀少的高远山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滑坡灾害点密度为0.64/k100 m2.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技术体系、技术路线、方法研究等方面探讨了 3S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中的应用前景 ,并对应用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 (遥感分辨率 ,信息标准化 )的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研究,长期以来是图书情报界、档案界的热点话题,要在全社会完全实现三者的融合,涉及到诸多问题,包括三类机构的归属问题。而我国大量事业单位内部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相对来说易于操作。在对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管理进行理论探讨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以医院信息综合管理为例,提出了事业单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模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三峡大坝的建立使得三峡库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更加多元化、复杂化、频发化.应急指挥系统建立了一套以卫星通信系统为基础,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信息快速传输通道,实现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指挥数据通讯不受时空限制的快速部署,从而高效地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应急监测系统以快捷方式监测崩滑体的变形为主,并且迅速发现崩滑体的宏观险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