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甪直,位于苏州城东18公里处,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为江苏省首批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被费孝通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改革开放以来,甪直镇在发展经济和城市化进程中,十分注重环境建设和保护,初步形成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003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9.22亿元,财政收入2.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居民人均存款1.5万元。地表水、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域的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清洁能源普及率72.8%,森林覆盖率10.5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56平方米。十几年来,甪直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甪直经验”广为推介,被原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赞誉为:“环境保护好,中华第一镇”。  相似文献   

2.
到目前为止,云浮市共有省市级专业镇15个,其中省级12个。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62.34亿元,其中特色产业产值144.1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4.9%。出口产品产值40.7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5.5%。镇财政收入35亿元,镇科技投入2524万元。专业镇的特色经济收入均占镇经济收入的30%以上,已形成镇经济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刘帆  黄艳峰  孙国山 《科技信息》2011,(31):I0364-I0364
当前.我县正在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积极构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四大体系.提出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构建生态和谐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我县作为全市林业资源大县.  相似文献   

4.
广东专业镇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平 《广东科技》2006,(9):16-19
英国新熊彼特学派、苏塞克斯大学科学研究中心把创新分为增量创新、基本创新、技术体系创新和技术经济模式革命四种类型,认为最高级别的是技术经济模式的创新,因为它包含了许多基本创新、增量创新和新技术体系创新,具有整个经济中的渗透效应,从而会改变整个社会的技术与经济的发展模式。用这个理论观点去分析进入21世纪后广东专业镇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就能更清楚地看出专业镇经济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为专业镇经济(产业地区集群)就是一种技术经济模式的革命,包含着许多基本创新、增量创新和技术体系创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刘晖 《广东科技》2011,20(1):62-64
专业镇是由广东学者提出的具有广东特色的产业集群,至今已有1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以来,许多学者已经从理论与理论应用、专业镇经济产业发展、专业镇创新、政府作用等方面对专业镇进行了研究,但对专业镇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尚为空白。因此,本文以十年专业镇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统计对专业镇研究的特点和趋势进行分析,对未来专业镇的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入学后随着环境的改变,在适应新环境上容易产生诸多问题。通过对大学新生适应教育阶段存在问题的阐述,从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和学生自身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上海浦东新区城市住宅空间结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上海浦东新区城市住宅统计数据GIS研究与分析基础上,结合对新区24个街道、镇城市住宅空间分布的实地调查,总结了上海浦东新区城市住宅沿江、中部、东部空间分布不同特点.并从经济因子、交通因子、生态因子、世博作用、政府作用等五个方面,对新区城市住宅空间现有格局形成机制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新区城市住宅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地貌角度分析了内江市国土利用方向.在农业方面,可分为三个农业区:即林、果基地区;农林结合区;以农为主区.阐述了正、负地貌对内江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城市建设、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据此提出了国土开发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80年代江南六大水乡古镇被发现、保护,并且进行旅游开发之后,就以其独有的水乡风貌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为古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形成了古镇独特的发展模式.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因受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在江南六镇传统发展模式中也呈现出商业化过度、现代化过快、空心化明显、克隆化普遍和超载化突出的严重问题.立足六镇旅游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在分析古镇旅游开发利用模式中的共同特征和其显现出来的问题,探讨了古镇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了古镇保护和持续利用的5个方面的新对策调整.  相似文献   

10.
发挥大学科技园优势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新产业发展.上世纪末.教育部、科技部根据高等学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结合高校科技、人才优势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适时提出了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战略构想.并在有条件的大学开展试点。作为首批成立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浙江大学科技园自2000年创建以来.通过整合资源、创造环境、优化服务.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以福州大学城周边地区为例,探讨了利用“3S”技术对小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的实用方法.利用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航空遥感(RS)数据,闽侯大学城周边区域乡界地图,植被覆盖的相关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基于全数字作业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一体化技术提取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信息,综合运用“3S”技术,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运用环境监测技术,进行大学城周边地区多年生态环境变化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吉林省将有相当数量的人口将从乡村进入城镇,从而带来生活、生产方式的巨变,甚至是居住地点的改变。针对如何促进、引导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建设,从小城镇现状的调查研究着手,在剖析了人居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后,从土地、环境、城镇建设及住房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目的、原则和内容;建议采用水、大气环境质量等八项指标来综合评价一个小城镇的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阐明小城镇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目的和建立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乡镇的特点,从广义上界定了乡镇区域水环境质量的内涵,构架了由镇域规模、经济收入、交通区位、水环境现状及发展规划5个领域、12个分项、33个单项评价因子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许昌市为例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计算数学模式以及评价结果综合评级方法,为许昌地区建立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奠定了筛选依据。该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涵盖了乡镇区域水环境的主要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乡镇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5.
城镇是一个复杂和综合的系统,它从多角度反映了该地区特定的历史和文化。经济的发展为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基于对传统城镇以及国内外城镇规划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环境设计的整体意识和建构良好城镇空间环境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6.
偏岩古镇街巷景观空间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偏岩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从古镇街巷景观建筑布局、沿街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街巷空间界面的尺度比例、街巷界面分析、古镇典型街巷与环境的关系、街巷空间处理手法等几个方面对偏岩古镇街巷景观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调研中明确古镇景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新疆拜城县一中、三中,老虎台镇中小学、托普鲁克村小学,以及铁热克镇中小学进行走访、座谈,笔者认为,语言交际空间、语言接触时间、语言交往方式将是影响语言习得的重要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必由之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战略性选择.然而在小城镇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河北省小城镇建设中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并针对河北省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土地资源浪费、乡镇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提出了不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选择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吕岸村、阳朔县白沙镇凉水井村、兴安县溶江镇莲塘村3个村庄,进行土壤中6种酞酸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各类监测点DEHP含量的平均值比邻苯DBP高;酞酸酯浓度范围为0.001~1.168 mg/kg;总酞酸酯浓度平均值依次为凉水井村农田>凉水井村菜地>莲塘村葡萄园>凉水井村柚子园>凉水井村金桔园>吕岸村菜地.这表明,酞酸酯类对环境已经产生影响,应引起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20.
合肥市在进入21世纪后城市扩张十分迅速,城市热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借助RS和GIS相关软件的支持,利用TM影像反演出地表温度并将其归一化处理.通过对比1995年9月18日和2007年10月5日的地表温度分布图和统计表发现在12年中研究区的热岛区域面积由68907600m2减少到66896100m2,减少了2011500m2;合肥市的热岛集中区由1995年的东部向2007年的西南部转移;老城区保护较好,在离合肥老城区中心0-2km的环形缓冲区内,低温、较低温、次中温和特高温的面积比例变化很小,高温区的面积减少,基本转变成中温区和次高温区;在2-5km的环形缓冲区内,各等级温度区变化较大;在5-13km的缓冲区范围内,较低温区和次中温区的面积一直在减小,低温区、次高温区和高温区的面积在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