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ternet用户借助无线传感网络(WSN)有效控制周围的物理世界已成为前沿热点问题.提出基于6LoWPAN技术的WSN接入(IPv4)Internet的方法,融合网络地址-协议转换技术,6LoWPAN网络边缘路由器集成了以太网路由,实现6LoWPAN与(IPv4)Internet之间的数据包转换.测试分析得出,本文方法改善了接收率和网络时延,并使两异构网之间在网络层面上实现了统一,促进网络的无缝融合;使异构网节点在业务层面上达到了直接的端到端交互,拓展业务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应用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促进了网络新业务的出现,同时对网络性能的改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主动包技术改善了传统网络的"端到端"模型,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通过仿真比较研究了主动包技术的网络性能优化,并与传统网络进行性能比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都赟赟  程文彬 《科技资讯》2008,(10):100-101
无线网络端到端可靠信息传输技术是将信息分发管理、网络编码等技术有机地结合应用,以提高无线网络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网络应用需要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为了解决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和系统公平性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区分服务的网络比例公平调度策略——nPFS策略。该调度策略综合考虑了网络效率、用户服务质量要求和系统公平性等多个性能目标,使用比例公平性原则,有效地实现了多性能目标的端到端传输控制,同时保证系统的公平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网络比例公平调度策略,可以有效保证多服务类间的比例公平,特别是端到端的服务质量比例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Internet的飞速发展,是设计者始料不及的.目前IPv4协议的局限性已严重制约了Internet的健康发展.IPv6则针对IPv4的不足,采用独特的技术解决了IPv4在地址短缺、网络速度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对两种协议的网络速度和安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IPv4的有限地址空间等问题成为网络继续发展的瓶颈,IPv6应运而生,本文研究了利用现今主流两种隧道技术实现IPv4到IPv6的过渡方式。  相似文献   

7.
一种实现端到端网络性能测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到端的网络性能检测在当今的网络中变得日益重要 ,为此讨论分析了OWDP和RTDP两种端到端的网络性能的测量原理和使用特点 .并在RTDP的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端到端网络性能测量的系统 ,本系统实现方便 ,灵活性强 ,测量的范围广 .通过本系统的运行可以很好地反映网络的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8.
一种移动IPv6中端到端的QoS上下文转移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层次移动IPv6协议的QoS上下文转移框架,弥补了上下文转移协议中上下文仅在移动节点切换前的接入路由器和切换后的接入路由器间转移不能满足端到端的QoS机制需求的不足.采用端到端的QoS上下文转移方法,减少了移动节点切换后重新发起信令建立QoS转发处理所带来的延时,使移动节点会话的QoS服务中断最小.采用基于快速-层次移动IPv6框架,能提供无缝的切换并能减少移动节点切换期间的信令开销和切换延时.通过在网络模拟器ns2中的仿真实验比较了本方法与重新发起RSVP信令建立QoS状态的方法的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具有更小的延时和更少的丢包.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媒体服务提供商和用户所关注网络服务质量问题,设计了一个能够保障端到端流服务性能的多媒体服务系统.该系统首先设计了一个分层数据流曲线的多媒体数据源,接着采用端到端链路测量技术得到通信链路的丢包率和带宽,并利用接纳控制和QoS协商技术保证了多媒体流的服务质量.最后应用NS2进行了系统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IPv4到IPv6的几种过渡技术,对隧道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校园网络实际情况,利用ISATAP隧道技术完成了IPv4网络主机访问IPv6网络,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对校园网向IPv6网络过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分布式网络研究平台--CERNET2/PlanetLab--上部署端到端的测量与分析系统,对长期监控得到的丢包、延时、抖动等网络性能参数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端到端网络性能和故障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利用分布式探针集中-式中央处理分析的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机制,设计与实现了CERNET2上的分布式节点资源监控系统和网络端到端主动测量平台. 系统在进行分布式网络测量和性能分析的同时,提供了包括ping、traceroute在内的故障诊断工具,方便网络管理人员查找和排除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下一代网络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IPv6协议作为IPv4的网络层替代协议,其优越性必将带来整个Internet和无线网络的革新,下一代网络将向IP网络方向发展,因此,IPv6将成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本文简述了IPv6的基本技术,并对MIPv6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对IPv6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在大规模网络中,网络层析通过端到端测量推测网络内部性能,能有效减少网络内部设备之间的协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网络性能诊断。大多数网络丢包层析都采用主动发送探针的方法,无法准确反映实际网络的性能。为了避免上述局限性,介绍了一种基于TCP监测的被动测量网络丢包层析方法,通过端到端TCP数据流的采样,采用非因果条件概率构造似然函数,并通过EM算法求解最大似然估计推测网络内部丢包率。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数据中心网络是云计算等大型分布式计算服务的基础,有效地设计与管理数据中心网络需要遵循该网络的流量特征。而目前直接对数据中心网络进行端到端地流量测量是非常困难的,间接地通过SNMP数据推理得到端到端流量的方法已在传统计算机网络中得到认可,但无法直接应用于现有的数据中心网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重力模型的数据中心网络流量推理算法,首先根据数据中心网络流量的条件独立性将网络拓扑分解为若干子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定理可准确地计算出网络中的粗粒度流量,最后利用重力模型和网络层析技术得到细粒度端到端流量。通过与现有的流量推理算法SRMF和ELIA在NS3搭建的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网络中做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能有效地利用数据中心拓扑结构特点,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前提下,将计算准确度大幅提升,可满足当前数据中心网络实时获取端到端流量数据的需求,为今后数据中心网络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IPv4和IPv6的主要的过渡技术,对IPv6取代IPv4期间网络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重点地研究了过渡所用主要技术与网络中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存在的不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谭学琴 《科技资讯》2015,13(4):12+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IPv4的弊端渐显,使之成为制约网络发展的瓶颈。而IPv6简化了报头格式、增大了地址空间,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等诸多优点,很好的解决了目前IP资源缺乏的问题。对于广播与电视运营商来说,如何对IPv6进行应用部署、让网络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建网者在三网融合中能够占取先机,就显得格外重要。该文针对IPv6的部署,从用户因素、网络因素、成本因素几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一套应用思路,并给出了相应的建网方案以供建设方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乐 《科技资讯》2010,(25):15-15
目前我们使用的第二代互联网IPv4技术,最大问题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实现IPv4到IPv6的INTERNET网平滑过渡,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对用于实现IPv4与IPv6互通策略作分析,并对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各类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应用需求的不断出现,用户应用对网络覆盖、数据传输速率及端到端时延提出更高要求.第6代(sixth 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将满足完全连接智能数字世界需求,实现网络全覆盖、高度智能化及网络安全性的全面提升.6G将支持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对更高频段的高效利用、对各类创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对网络架构演进,全面提升网络性能.在对6G系统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其愿景及性能进行介绍,对各类关键技术,包括空口技术、频谱接入、智能网络管理及数字孪生等进行了详细阐述,给出了关于6G网络架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端到端传输的可靠性是传输层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由于网络连接的间歇性,延迟可容忍网络(DTN)往往缺乏稳定的端到端路径,这使得传统的端到端可靠性方法无法直接应用在这类网络之中。分析DTN中端到端可靠性机制的基本原理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拥塞程度自适应的端到端确认机制,即APR(Active-Passive Receipt),采用主动反馈与被动反馈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网络的拥塞状态自适应地调整确认消息的传输方式,限制网络的总体开销,同时保证较合理的传播延时,以求达到较好的综合性能。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平衡网络开销和延迟性能,并获得较高的消息到达率。  相似文献   

20.
IEEE802.11MAC协议是无线局域网标准的关键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网络的性能.本文在分析IEEE802.11MAC协议基础上.采用网络仿真软件NS-2对无线局域网的吞吐率、包丢失率和端到端时延等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网络性能指标与网络中的站点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