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这种以扩大内需为目的,以国债投资为主要手段的财政政策,存在着诸多潜在的财政风险,对此我们一定要予以高度警惕。我们有必要逐步将其调整为以启动内生增长动力为主,兼顾解决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争议,在论证现阶段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应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对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深入探讨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大国内需求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并对其未来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这种以扩大内需为目的,以国债投资为主要手段的财政政策,存在着诸多潜在的财政风险,对此我们一定要予以高度警惕。我们有必要逐步将其调整为以启动内生增长动力为主,兼顾解决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5.
自199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经济成功地摆脱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且为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积极财政政策出台背景、实施成效、经济存在问题、潜在的财政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提出坚持创新,完善中国式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  相似文献   

6.
胡春兰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6):80-80,65
积极财政政策是特定时期和特定历史条件下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就目前和未来时期的政治经济状态来看,积极财政政策淡出是必然的。本文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的原因和影响,并就积极财政政策如何淡出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石斌 《科技与经济》2001,14(1):36-39
探讨了目前我国通货紧缩的产生原因 ,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如何扩张投资需求和扩张消费需求。从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两方面来刺激、扩大内需 ,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湖南产业结构总的变动状况是第一产业呈稳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呈稳步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通过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财政政策的相互关系及其发达国家或地区财政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提出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应严格执行并完善现有的财税政策法规,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制度保障;实施优惠和补贴的财政政策,发展特色农业,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实施税收优惠、减免或减让的财政政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财税扶持政策,促进湖南中小企业的发展;实施财政投资倾斜政策,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加大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9.
自1998年起国内外经济环境日益严峻,我国政府从客观实际出发,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国债规模,调整部分税收政策等措施,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本身具有局限性,因此,实行这一政策要适时适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中国启动了包括扩大内需、振兴产业、科技支撑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在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的成绩固然可喜,但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众多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后危机时期,应继续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投入力度,保持其实施的持续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当通货膨胀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压力时,继续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仅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甚至易于形成逆向调节;不仅不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趋势,而且易于加剧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程度,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因此,积极财政政策应当适时转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世界多数国家的国债和赤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持续下去。但它只能作为短期政策,长期的经济发展仍要靠民间投资来推动。  相似文献   

13.
石斌 《科技与经济》2001,14(1):36-39
探讨了目前我国通货紧缩的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如何扩张投资需求和扩张消费需求,从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需求两方面来刺激,扩大内需,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介绍了积极财政政策面临的风险及其表现,提出了控制财政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与挤出效应的强弱密切相关,我国实施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引起国内外研究者高度关注,理论界对此观点不一,尚缺乏定量研究。依据我国经济实际运行的规律和数据,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我们可以具体测算出中国的IS-LM曲线以及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论政府投资的拉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投资是我国积极财政的主要体现,目的是通过国家投资带动民间投资,并通过扩张投资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由于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刺激作用的大小,要视政府投资的效率和排挤了多少私人投资而定;又由于投资与消费需求是一种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关系。因此在重视投资需求拉动中间产品的积极作用时,要考虑到这种需求所形成的产品的社会消费能力无法承受的隐患。只能在适度超前扩张投资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稳妥、切实的措施扩张最终消费需求,才能形成宏观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徐玮 《海峡科学》2006,(11):71-72
近几年,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和积极财政政策大环境影响下,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省各地掀起新一轮基本建设热潮,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为水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建设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也应该看到,在我省水泥工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需要宏观经济部门引起重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运行目前已进入通货紧缩阶段,主要表现为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即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居民收入偏低、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投资主体单一及投资结构不合理,财政政策空间未被充分利用.对外贸易额下降。  相似文献   

19.
耿楠 《世界知识》2013,(14):13-13
“安倍经济学”是指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底上台后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由所谓的“三支箭”组成: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增长新战略。如今,“安倍经济学”已推行半年有余,谈其影响,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0.
张澜 《当代地方科技》2012,(20):86-86,88
我国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扩大政府公共投资支出,对刺激内需、拉动私人投资和促进国民经济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作用。但我国国债规模的扩张,债务规模急剧增加会不会给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是否挤出私人投资,损害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能力等。本文主要运用对政府发行国债与私人投资等指标之间的建立回归方程,通过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国债发行与私人投资的t值检验都是显著的,说明中国发行国债对私人投资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