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从''''98特大洪水透析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除大气环境因素外,其诱发的主要原因是长江生态环境恶化所致。主要表现在森林植被锐减、陡坡开垦严重、中上游水土流失剧烈和中下游湖泊蓄水功能降低等诸方面。要从根本上防止或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水危害,就必须增强环境建设意识,重视森林植被的保护和发展,扭转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局面,实现国土安全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以修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作为切入点,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及生态投入与生态补偿标准,并探讨了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的政策思路;结果表明:2013年长江经济带整个流域内均为生态赤字,生态压力较大,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问题严重,化石能源地、草地和水域等土地资源开发过度;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对长江上游地区总的生态补偿额为514.797 5亿元,有助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万县地区水土流失为例,论述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并对长江会不会变成“第二黄河”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洪灾密切相关的环境特征,揭示了环境对洪灾的影响规律,指出气候、地形地貌和土壤等是诱发洪灾的自然因素;森林对防洪减灾有巨大作用;水土流失加剧了洪灾发生频率和潜在威胁。最后,对生态环境建设中质量问题、退田还湖、三峡水库的防洪减灾作用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98长江特大洪灾的历史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收集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1998年长江洪灾灾情、不同历史时期长江流域洪灾的次数与频率、森林资源、水土流失状况等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长江流域洪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危害的程度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在于森林植被的破坏,使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下降,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水土流失加剧,湖泊泥沙淤积,使蓄洪和行洪能力下降。并就如何恢复和发展森林植被,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凉山州地处长江上游,幅员所及全属长江水系。保护和建设好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凉山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对于三峡库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长江流域上中游的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中下游的洪涝灾害、长江口的赤潮、长江水质污染、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流域内人群健康等问题;论述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森林植被的锐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是洪灾和地质灾害的基础,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造成了长江水质的污染和长江口的赤潮,水利设施的兴建使得濒危物种增多,城市化增加了洪灾损失;提出了保护和恢复长江流域和谐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增加环境建设的投入和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重视森林植被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8.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的形成有多种诱因,长江洪水祸在水虐,根在毁林。社会重大变革过程中破坏了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森林资源和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进而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建议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技术措施:在长江上游干流和主要支流汇水面建立永久性约绝对禁伐区;建立国家长江森林资源管理和协调机构;建立国家长江森林资源减灾发展基金;加快林业经营体制改革,制订鼓励和扶持  相似文献   

9.
张捷 《科技信息》2011,(23):154-155
利用58a长江中下游地区25个站的1月降水资料和逐年1月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951-2008年1月份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1月降水总体呈4.44mm/10a的增加趋势,存在10-12年的年代际周期和4年左右的年际周期,且在1988年出现了从减少趋势到增加趋势的突变点。长江中下游1月降水的趋势系数分布为全区一致增加,且趋势系数由北向南增加。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是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面临着三峡水利工程2003年6月将蓄水至高程135m、西部大开发及南水北调工程即将实施 ,保护好长江水资源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不仅对本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同时将对华北广大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长江水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水污染日趋严重、水污染事故频繁、白色污染蔓延、水土流失严重、沿岸城市积年堆放在岸边的垃圾数量庞大、长江源头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等。三峡水库形成后 ,淹没面积很大 ,库底一切将永埋水下…  相似文献   

11.
回顾长江水患的历史,反思’98长江特大洪灾。论述了治山与治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科教兴林、科技治山的支撑作用,认为“林水结合,标本兼治”是防洪减灾、综合治理长江水患的必然选择。并结合长江流域林情、水情和环境特点,提出了保护、发展森林植被,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等防治水患、实现国土安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湿地系统的功能及其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长江流域湿地资源及动态的分析,揭示了湿地生态系统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稳定性及可持续性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流域内水旱灾害频发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密切相关。应该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合理调节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充分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能力,改善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同时应把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各系统的功能,建立流域水资源平衡及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防洪工程乃百年大计,其设计方案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防洪安全,尤其是防洪工程的除险加固设计,应在深入研究工程现状的基础上,反复比较论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无为长江大堤是巢湖流域的防洪屏障,属国家一级堤防工程,新安闸是无为大堤上唯一的1 座圬工结构穿堤涵闸,每到汛期长江高水位期间则险情不断,严重危及着无为大堤的防洪安全,对该闸除险加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经济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长防林建设的实地考察,结合对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对长防林建设过程中发展经济林的意义、应遵循的原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水土流失严重的经济林分布区进行技术改造、做好退耕还林地上发展经济林的规划、适当调整经济林生产布局、建立高效经济林生产基地、强化政府的宏观指导是在长防林建设过程中发展经济林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丛宁  张振克  夏非 《河南科学》2010,28(5):605-611
在基于区域文献资料查阅整理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各种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对长江口海岸地貌动态和灾害趋势的重要影响.综合分析表明,以三峡为代表的中上游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加上水土保持工程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进一步展开,长江入海通量将一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入海泥沙量减少、人类对河口海岸湿地滩涂的过度围垦以及海平面上升伴随的海岸动力增强等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下,长江口海岸也由长期的整体淤积转变为近些年来的整体淤积减缓、局部侵蚀加重.与此同时,长江口各种海岸带灾害也呈现出发生周期短,强度大,种类增多的趋势.因此,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协同作用下的长江口海岸地貌动态与灾害学的深入研究是河口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造成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大致可概况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前者包括环流条件、地形差异、水系因素等,后者诸如森林的破坏性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围湖垦殖使湖泊面积大幅度减少等.自然环境的演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由于人类活动的参与或干扰,改变了自然环境变化的趋向和速度;经济发展的程度越高,人类活动的影响就越深刻.历史时期以来,人类活动对长江中游流域环境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到了现代,这些影响愈加明显.提出洪涝灾害的防治对策应做好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建立长江中游自然灾害的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7.
侯堋  王其松  彭石 《广西科学》2021,28(1):37-45
重现期风暴潮灾害评估及最大可能风暴潮预测,对风暴潮灾害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分析实测资料基础上,构建南海潮汐风暴潮耦合模型,对历史上对茅洲河影响较大的风暴潮灾害进行计算分析,在验证准确的基础上对近20 a的106场风暴潮进行计算,得到每年的最大潮位值,采用极值Ⅰ型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不同设计频率风暴潮条件下的茅洲河水位,分析其漫堤风险。同时通过设计8个台风行进方向及5个登陆点进行风暴潮增水数值模拟实验,确定最大可能风暴潮移动参数及路径,分析最大可能风暴潮对茅洲河的漫堤风险影响。计算结果可为茅洲河综合治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应急管理和海洋、水利防灾减灾部门应急减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讨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基本格局、功能结构与发展特征.文章首先阐述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的基本格局和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对该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流量、流向结构分析,认为现阶段该港口体系仍属东亚一些大型远洋集装箱枢纽港口的支线港群,体系内部的职能分工机制开始发育,但尚不完善;最后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现状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未来该港口体系将形成以上海港为中心枢纽港、江苏四港为干线喂给港的相互协调、功能互补的远洋集装箱枢纽港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