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贵州典型的喀斯特高原自然环境的特点出发,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贵州高原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以及喀斯特地质条件等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并且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不同喀斯特类型区域的人口分布差异性及其原因,在揭示贵州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分布的地理问题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口超载与环境退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对于地处喀斯特地区,且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贵州省而言,人口密度与人类活动强度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及一系列环境退化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利用在GIS、RS技术手段支持下的地理空间数据,结合当地人口数据,对贵州省2000年至2010年近十年间环境退化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进行了时空叠加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出近十年贵州省环境退化与人口超载的格局及变化趋势,并且通过深入的时空对比,发现研究区具有低等级退化主要由自然环境背景要素驱动、高等级退化主要由人口因素催生的环境演化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海岸带为典型研究区,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过渡性空间的人口空间格局与自然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海岸带人口呈现出"西北少,东南多,中部居中"的特征,从西北部向东南部呈逐渐增多的状态;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海岸带的人口空间格局呈现出空间正相关关系并且具有一定聚集性,整体上人口密度随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因子的增加而增加;地理探测因子对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高程,所有探测因子解释力超过20%.本文研究结果为该区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移民安置与城镇体系优化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与生态修复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清海  林昌虎  何腾兵 《贵州科学》2006,24(3):62-65,74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特殊的地质、地貌、降水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交叉影响使贵州喀斯特山区成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地区.本文探讨了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提出了人为因素是贵州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几项工程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对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土壤匮乏,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乡镇视角来研究石羊河流域的人口空间分布,有利于合理引导流域内人口的空间分布,使之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基于人口密度、人口重心和空间相关分析方法,以1990、2000、2010、2016年石羊河流域5县区93个乡镇的户籍人口数据为基础,从乡镇尺度研究该流域人口空间的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近30 a人口密度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大部分乡镇人口密度增加,但增加幅度随时间推移有所减缓,大致经历了较快稳定增长期、波动负增长期、低速平稳增长期.(2)人口分布保持正自相关趋势,同时人口随机分布的程度呈现波动变化,金川区、古浪县人口增长较多,分布较密集.(3)人口分布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移动幅度较小.(3)人口密度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不大,与水资源的配置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口密度的增加前期受水资源影响较大,后期主要受社会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类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大量实地调查样地资料,对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进行组平均法的数量分类,将贵州喀斯特灌丛划分为13个类型,并对主要类型的生境条件、群落特征及分布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软件,采用人口密度、人口结构指数、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以黄山市为研究对象,定量测度案例地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黄山市人口总体上呈现出"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的分布特征,其中屯溪区是黄山市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黄山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呈正的空间相关性,具有"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分布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山市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日趋明显.海拔、城镇化率、交通、旅游发展、政策等是影响黄山市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6,(12):2112-2117
借助Arc 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2007—2013年海东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特征、动态演变及其动力机制,并验证人口重心曲线研究方法在较小空间尺度上应用的适宜性.研究认为:1海东市人口分布的集聚核心区和中度集聚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3.1%,土地面积占海东市总面积的21.8%,主要位于西北-东南方向地势较为平坦的条带上.相对稀疏区人口占总人口的12.9%,土地面积却占到43.6%,主要位于西南部和东北部的山地和高原地区,表明海东市人口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和集聚特征.22007—2013年,海东市人口分布的空间演变表现为相对稀疏区乡镇个数的不断减少,集聚核心区乡镇个数增加缓慢,中度集聚区乡镇个数明显增加并成为人口集聚的主要区域.3自然地理条件塑造了海东市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经济区位、城镇化发展和政策因素强化了人口的空间集聚.4人口重心曲线研究方法适用于乡镇小尺度地区,等级划分越细,呈现的人口分布规律和空间变化特征越微观、局部性越明显,而适当进行等级聚类有助于减少破碎程度,突出整体空间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9.
绿色水高原     
正贵州,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的东部,北部突出于四川盆地,南部突出于广西丘陵,地处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是世界知名的沉积岩王国,在这些沉积岩地层中,喀斯特地层占大多数,因而,贵州又被称为喀斯特王国。喀斯特地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容易被含二氧化碳的地表水与地下水所溶蚀,在水化学的作用下,这些喀斯特地层与岩石逐渐形成大小不一的喀斯特裂隙和溶洞。据地质研究分析,贵州在八亿多年的地质时间中,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量实地调查样地资料,对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进行组平均法的数量分类,将贵州喀斯特灌丛划分为13个类型,并对主要类型的生境条件,群落特征及分布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旅游地理学和旅游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着重从岩溶地貌、高原气候、地生态环境和民族成分及分布、社会文化结构的地域分布特点诸方面,论述贵州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认为在优越的“原生”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强调岩溶风光和民族风情以及不同资源个体间的功能耦合,以形成最大吸引力。并提出将科学旅游,诸如洞穴探险、地质旅游、自然保护区考察和历史考古等作为贵州旅游业向高层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广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域,选取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基于330户的问卷调查从10个方面通过主成份分析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居住综合指标,对研究区调查户的居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此得出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住宅的总体水平情况;再根据评价结果,运用泰尔系数分析各地貌区内的住宅空间差异情况,探讨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分异的规律及其与喀斯特地貌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差异和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一致,高原峡谷区喀斯特地貌空间差异和住宅空间差异最大,高原山地区次之,高原盆地区差异最小。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情况也是影响居住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口因素是关键,使得各典型地貌区的居住总体水平与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不一致,加剧了住宅空间分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区和峡谷区的96个喀斯特植物群落样地为依据,以样地乔灌木树种的重要值按属性归并,用系统聚类法和PCA排序法进行植物群落排序与数量分析,综合两种分类结果,高原区38个样地划分为4个类型,峡谷区58个样地划分为6个类型,并分析了贵州喀斯特高原区与峡谷区的植物群落类型,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且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贵州喀斯特高原自然灾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十分发育的高原山区,可溶性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3%,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严重的制约了全省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有关资料分析,对贵州喀斯特高原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及防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黄果树喀斯特区域苔类植物区系及生态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黄果树喀斯特区域苔类植物15科20属33种。本区苔类植物具有叶状体苔类丰富、石生种类发达、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等特点。根据喀斯特地貌类型,划分本区苔类植物为四种生态分布类型:峡谷区苔类植物、山原区苔类植物、洞穴群苔类植物和瀑布群苔类植物。  相似文献   

16.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重建的基本模式及其环境效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贵州为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区 ,喀斯特发育的碳酸盐类岩出露面积达全省总面积的 73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活动的影响 ,致使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水土流失面积达 43 5 % ,石漠化面积达 1 33万km2 ,且每年还正以 933hm2 的速率扩展 ,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已成了十分突出的问题和任务。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措施和模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它们所能产生的环境效益 ,提出了加快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景观级别指数的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喀斯特高原山区,地面破碎,人地矛盾突出。依托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以大方县桶井村为研究区,从其影像上解译喀斯特石漠化空间分布现状,建立石漠化空间数据库,从景观空间分析方法出发,基于景观级别指数定量化分析石漠化景观格局特征,经统计综合分析石漠化景观的相关指数,得出研究区石漠化发育程度及其分布情况具有较大差异,整体破碎度较低、均匀度较高,石漠化发育程度较高的斑块面积较小,不连续,镶嵌在各类景观类型中。研究区土地石漠化现状对生态建设有较大的影响,可根据景观指数分析结果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石漠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南江峡谷生态公园植物区系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江峡谷生态公园地处贵州高原中部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具特殊的喀斯特峡谷地貌 ,发育着类型多样的喀斯特植被 ,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沿公园主要景区统计 ,共有维管束植物 118科、2 2 7属、414种 ;植物区系起源古老 ,具一定特有现象 ;地理成分有 13个分布类型 ,除世界分布属外 ,温带分布类型和热带分布类型各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 5 1 7%和 44 9% ,二者在景区内交错分布 ,温带分布式中有相当多木本属分布到亚热带和热带 ,而且 ,景区内无典型的热带种、属 ,都是亚热带种群 ,因此 ,可以推断 ,南江峡谷生态公园的植物区系具过渡性 ,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是亚热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