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露 《世界知识》2011,(16):13-13
所谓海权,是人类在认识并利用海洋为自己服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战略理念,其实质是要通过对海洋的管控实现国家利益。不同历史时期,受科技发展水平、时代主题、主流政治思潮和关键性大国战略文化的影响,海权的内涵与外延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海洋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国家战略的视野下其具有从属性、阶段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而需要立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特点来作出统筹实施。  相似文献   

3.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了沿海国巨大的海洋权力和利益,同时也引发了主权国家间前所未有的海洋权益争端。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对国家综合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伴随与此,相邻国家间的海洋权益争端也更加突出。中国是亚太大国,在海洋安全事务上既与亚太主要国家有着紧密联系,又与海  相似文献   

4.
南海问题与中国海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对各国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海洋产业迅速发展,海洋大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海洋战略。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南海更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然而,我国南海权益却遭时常遭受侵犯。加强海洋意识,规划海洋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海洋战略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权”论的思想一直深深影响着西方大国的外交战略。对于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而言,制定理性的海洋战略也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的海权不是海上霸权,而是有限海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性质是中国海权特殊内涵的根本原因。中国海陆复合型的地理特点又是决定我们只能是具有强大海权的陆权国家,这是中国海洋战略特殊性的现实原因。中国一向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解决海洋争端的原则,这是中国海洋战略特殊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海洋安全战略,是指主权国家综合运用国家资源和国家手段,对海洋安全进行全局性筹划和战略指导.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巨大的海洋权力和利益,同时也引发了主权国家间前所未有的海洋权益争端.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对国家综合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伴随与此,相邻国家间的海洋权益争端也更加突出.为确保海洋利益不受到损害,实现国家海洋利益的最大化,亚太主要国家高度重视海洋问题,纷纷提出海洋安全战略或海洋安全政策,对海洋安全事务作出全局性安排.  相似文献   

7.
2020年12月17日,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共同发布新海洋战略《海上优势:拥有集成化全域海上力量》,披露了美国海洋战略在大国竞争时代的发展方向。新海洋战略的特征与强调海洋合作的2007和2015年版美国海洋战略相比,2020年版的战略明显更加强调大国竞争,体现了转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宋德星 《世界知识》2011,(22):20-21
冷战后印度的海洋安全战略,直接反映了新时期印度的国家利益追求和谋求成为世界头等强国的大国抱负。印度的目标:一是保卫印度的安全和海洋利益;二是控制邻近海域,特别是确保对巴基斯坦形成绝对的海上优势;三是继续加强能力建设,力图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和关键水路;四是建立远洋海军,对印度洋之外的地区施加影响。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实施,不仅会直接导致印度洋上力量对比态势的变化,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印度洋大周边地区国家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与瞅洲战略文化水乳交融的军书大国,正在由弱变强的饿罗斯对于界定和维护其国家利益的方式在整个世界也经常为人乐道,尤其是经常“不按套路出牌”的灵活方式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天朝大国”形象陨落后,清政府在“中国”观念的调适中,一度重塑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但是伴随传统大一统外围屏障丢失和国家主权危机加深,这种努力收效甚微;随着“民族国家”话语霸权的形成,中国“国家形象”的构想出现了“汉民族”国家和“大民族”国家的分野。基于“大民族”国家观念,清政府在整合东北和藏区疆域过程中,重塑了近代中国整体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1.
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是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的海洋大国。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战略性国防地位。海洋事业的发达程度不仅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地位的标志。海洋腐蚀问题是海洋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威胁之一。海洋环境是一种复杂的腐蚀  相似文献   

12.
争议有所升温,仍是局部现象 中国是陆地大国,有着漫长的陆地边界线和众多的陆上邻国,同时也是海洋大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管辖海域。近年来,中国的边界与海洋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切合实际的判断,外交目标的明确是为了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开展国际维和符合我国对外政策的战略宗旨,是我国大国地位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多边外交的具体实践,丰富了我国的外交手段,提升了国际形象和国家的"软实力",对发展我国的对外关系起到了搭桥铺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玉娇 《科技信息》2007,(12):147-147
一个国家需要根据历史阶段不同的特征,提出不同的发展战略。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任重而道远。因此,提出适应我过现阶段对外贸易发展要求动态平衡的发展战略尤为重要,以更妥善的方法促进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正>海洋大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海洋经济因素对大国发展有着内在的持久推动作用。若非有强大的经济因素作为内在动力,谋求通过海洋发展追求国家强大,则最终不能持久。英国是一个正面典型。英国通过海洋向外扩张,不断谋求海外殖民地的经济资源,源源不断地为其自身发展注入财富,最终铸成"日不落帝国"。  相似文献   

16.
冯梁 《世界知识》2014,(8):52-53
<正>2013年12月28日,国家智库"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海洋安全研究中心"在南京联合召开题为"我国海洋安全:问题与对策"研讨会。国家涉海部门、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海洋安全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参加讨论。本刊特摘其部分内容(作者补充了最新情况)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7.
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并不像人们想象的是一连续不断的过程。而是相反 ,由于天灾 (如洪水暴发、火山喷发、疾病流行、气候巨变等 )、人祸 (如战争、人为破坏生态环境 )等原因 ,文明有间断和重新来过 ,国家有复次起源。即某一地区 ,原来就有国家出现过 ,由于以上的某种或几种原因 ,以后文明出现了大倒退 ,新的国家是在文明恢复发展后重新建立的。世界史上 ,文明重新来过 ,国家复次起源的史实不少  相似文献   

18.
几百年来,俄罗斯一直在不懈地追求海洋大国地位。在苏联“超级大国”时期,其海上力量一度达到顶峰。然而,苏联的解体使这一势头严重受阻。如今的俄罗斯不甘心失去海洋强国的地位。从1998年起,一系列有关海洋战略的文件陆续出台,标志着俄罗斯的海洋战略逐渐形成。这一战略是在俄罗斯走出解体带来的振荡、开始追求大国地位的背景下制定的,  相似文献   

19.
邓爱华 《科技潮》2007,(3):24-28
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海洋开发关系国家安全和权益。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发展海洋事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海洋科技问题已经提到我国中长期规划议程。去年年底。在北京召开了以“我国海洋科技工程战略”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作为此次大会执行主席的章梓雄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我国海洋科技工程发展战略》的主题评述报告。指出要建立海洋强国,不论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海上交通及各种海洋工程设施建设,还是从保障海洋安全来说,都必须首先从发展海洋科技入手。为了深入地了解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现状。记者专访了章梓雄院士,他从一个专家的视角。详细地介绍了我国海洋科技目前研究的前沿热点,并为我们描绘了我国由海洋大国变成海洋强国的美好蓝图。[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11年11月正式提出以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周边外交和安全环境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亚太地区成为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的重心,而东南亚则可以说是这一战略的重中之重。这个战略的实施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亚太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对这一战略的认可程度。尽管东南亚各个国家对其认知和态度并不一致,但整体而言,它们的态度存在着"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之间的大致分野;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