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莹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0):75-78
主体性哲学基础上的德育在我国仍未跳出传统德育的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德育存在诸多问题和局限性。以一种新的哲学视角——主体间性观照我国德育,使德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形成主体间性德育,使我国德育走出徘徊,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大学积淀的价值、规范、信任等行为范式和理念信仰就是大学关系文化。关系文化在大学德育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社会资本理论在德育研究中的应用,认为大学关系文化中的关系网络与信任对大学德育工作及大学德育环境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社会资本理论应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关系文化在德育中的功能,以及社会资本理论对大学关系文化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笪双寿 《镇江高专学报》2000,13(1):45-46,55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德育。新中国成立后,“三好”、“四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也把“德”放在首位。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思想品德教育还不尽如人意,德育内容未完全确定,德育方法也较陈旧,德育途径尚缺乏系统等等。本文仅谈谈如何加强对电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一、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品德特点了解九十年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有何特点,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当代电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是:卜)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从封闭逐步走向开放,听到很多新鲜内容,思想也从僵化走向开放。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的青…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挑战.高校德育模式已逐渐由与生活情景割裂的以灌输说教为主的传统模式走向以互动为核心的动态发展性的情景对话德育模式.本文尝试对情景对话德育模式的探讨.旨在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以促进大学生个体道德行为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5.
雷云 《科技信息》2007,(20):146
高校学生中客观存在的知行脱节的事实说明,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论证了案例教学法在增强德育实效性、促进知行统一,实现德育目标方面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在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德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德育,即道德教育,所涉及的是道德问题,研究道德问题的学问是伦理学。大学德育的实施首先需要了解道德心理,道德心理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践行四个方面。此外,还需要了解道德与哲学、道德与法律、道德与经济和道德与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儒学经典中蕴藏着深厚的关于德性德行培养的思想资源。基于新时期大学德育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以儒学德育资源为核心的德性德行教育,对于落实国家教育战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开展儒学经典教育,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发挥教师垂范作用、知行并重。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环境及教育自身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大学德育表现出日益强劲的功利性趋向,强调道德服务于社会现实发展的工具功能,遮蔽了德育之于个体的个人发展及精神享用等本体功能。本文基于对大学德育功利化的理解,从德育功能、德育本质、德育目的道德学习等方面对大学德育功利化的表现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造成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原因进行归因分析,重点从社会环境分析、历史线索追踪、理论根基探讨三方面剖析了功利化德育产生的深层根源,以期能对当前大学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对大学德育的改革和优化有些许的启示,从而对超越德育功利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类正步入对话时代,对话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对话式德育是时代对话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对话式德育不仅具有时代意义,也是道德教育本身的要求,更是对传统德育反思的结果。对话式德育的对话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它不仅是道德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更是一种道德教育的精神、价值理念和价值选择。德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是创造条件,促使“我一你”德育对话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基于人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改造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野观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改造关系衍生出的是主体与主体的互动,而不是主客体关系的对立.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主体在德育交往的时代变迁中,却呈现出曲折复杂的发展状况.以此反观当前我国德育交往与德育主体发展的特殊性,为德育未来走向的价值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有机分子对石墨烯进行修饰,提高其在溶剂中的分散性。选取含磷杂菲单体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修饰物,将氧化石墨烯用氯化亚砜处理后,使其碳层上的羧基被氯化形成酰氯基,利用DOPO中磷氢键(P—H)易断开的特性,与酰氯基发生反应,使得DOPO被修饰到石墨烯上。利用拉曼检测解释了反应前后碳层结构的变化,利用红外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说明了反应产物与实验设计流程相一致,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反应产物的表面形貌,反应产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分散性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更好的分散稳定性。通过实验研究,获得了一种新型的功能化石墨烯,且与一般石墨烯相比在有机溶剂中具有更好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古希腊神话中,女性从女神被贬为女奴。而生活在男性权力夹缝中的女人,无论是扮演哪种角色,或是妻子、母亲、还是英雄;甚至是沦为玩物、祭品、妖魔,都是被压制着,并承担起她们的主宰者一一男性给她们带来的一切罪名和痛苦。本文拟从古希腊神话的女性形象出发,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男权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家长制度下苔丝和珍妮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3.
叶黄素是含紫罗酮环的二羟基类胡萝卜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大量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叶黄素在保护眼睛、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目前国际上功能性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介绍了叶黄素的性质、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用对苯磺酸钠偶氮β-萘胺和间氨基苯磺酸钠分别和烯丙基芥子油作用合成了两种新的硫脲化合物N—烯丙基—N′—(1—对苯磺酸钠偶氮萘—2)硫脲及N—烯丙基—N′—(间苯磺酸钠)硫脲,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梭罗的代表作《瓦尔登》之所以为先验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因为全文的宗旨是先验主义宗旨:自然有产生愉悦、提供价值和意义的能力.同时它跟古典田园文学有相似之处:其一是转录田园希望;其二是颂扬悠闲以及完全放松与宇宙溶为一体的感觉.还指出了它跟古典田园文学的不同之处;它属于美国典型浪漫主义牧歌式文学,描写的是与现实相接的一片神秘、原始、荒芜的乐土;其次《瓦尔登》冷静开明.不是一味地歌颂田园牧歌,否认现实的工业化,而是同时列举田园及工业化各自的优劣,表现对田园的一丝怀旧,对现代工业既敬慕又畏惧的情怀.  相似文献   

16.
许建东 《高等职业教育》2006,15(4):54-56,59
色彩是艺术的重要语言要素。从直观地认识色彩,初步地运用色彩,到理性地分析、认知并不断地发展丰富色彩的知识,使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类在运用色彩的过程中主要经过了“自然思辨”,“科学思辨”,和“现代思辨,,几个阶段。东方和西方由于文化和哲学观的不同,色彩的发展有两条线:中国的发展感性、主观,西方的发展理性、客观。经过文艺复兴和后来的印象派的发展,色彩理论得到不断的完善,其后设计色彩的出现又丰富了色彩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开发特殊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过程中,把两个OEL自动化对象,即Excel自动化对象和Word自动化对象应用到MIS的查询模块中。描述了详细的设计过程,并给出了应用效果图。  相似文献   

18.
复杂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的实质是丹麦和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为争夺两公国的归属问题。它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800——1852年为第一个阶段,发生了1848——1849年第一次普丹战争,1852年伦敦协定规定丹麦王位继承人,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在丹麦国王统一领导下各自与丹麦联合;1863—1878年为第二个阶段,1864年发生了第二次普丹战争和1866年普奥战争。第二次普丹战争使丹麦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交给普奥两国共管,普奥战争使奥地利放弃与普鲁士共治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权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基本解决;1919——1945年为第三个阶段,一战后凡尔赛和约规定在石勒苏益格北部和中部举行全民公决以决定其归属,石勒苏益格北部重归丹麦。1945年丹麦政府主动放弃收回石勒苏益格南部的机会,石勒苏益格南部仍归属德意志,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9.
英雄精神是各时代作者创作的情感意蕴要素。索尔.贝娄的早期作品《雨王汉德森》通过汉德森的非洲寻找精神家园之旅,突出地展现了贝娄的英雄情结。贝娄始终关注人的异化——即人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迷失自我身份的问题。汉德森由贪图享乐的"猪"向充满勇气的"狮"的转变,寄托了贝娄对英雄精神回归的期望,他期待每个人都转变为有意识的斗士,由利己变为利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