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2,5-二(三甲基硅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为原料,有效地制备了两种单取代的二噻吩并[2,3-b:3′,2′-d]噻吩衍生物,2-三甲基硅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与二噻吩并[2,3-b:3′,2′-d]噻吩-2-甲酸乙酯.研究了这两种非对称产物在一当量正丁基锂存在条件下的不对称开环现象,中间体锂盐经DMF猝灭可各自有效地得到两种同分异构体,即丁硫基[3,3′]联噻吩醛衍生物,同时发现具给电子基团(三甲基硅基)的底物具有较显著的开环选择性,而具吸电子基团(酯基)底物的开环选择性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Perkin类反应得到3个新的化合物1,2和3.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化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实验表明:化合物1,(E)-2-{2′-[3″-(1″-乙酰基-吲哚)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乙酸酯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2.265 66(9) nm, b=2.019 90(8) nm,c=0.794 45(3) nm,α=90°,β=90.715(2) °,γ=90°,V=3.635 4(2) nm3,Z=8,Dc=1.353 mg/m3,μ=0.091 mm-1,F(000)=1 552,R1=0.052 6 and wR2=0.140 9.化合物2,1-(1′,1′-二乙酰基)甲基苯并噻吩为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ccn,晶胞参数为:a=1.701 16(8) nm,b=2.001 71(8) nm,c=0.766 28(3) nm,α=90°,β=90°,γ=90°,V=2.609 36(19) nm3,Z=8,Dc=1.345 mg/m3,μ=0.251 mm-1,F(000)=1 104,R1=0.034 2 and wR2=0.098 5. 本文报道了这2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2和3的形成表明,在这类Perkin反应中,酸的存在将导致缩醛酯的形成,从而降低了缩合产物的产率.  相似文献   

3.
 以Kumada偶联反应为关键步骤首次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2,4-二胺基-6-(4,5-二癸基噻吩)-1,3,5-三嗪 (T),并制备了在多重氢键作用下T与全氟链苯甲酸(A)形成的超分子液晶复合物.红外光谱(IR)与偏光显微镜(POM)研究表明T与A形成的等摩尔复合物可呈现液晶柱相,其原因可能是T与A通过氢键形成的二聚超分子的中心极性区域由于氢键的存在其极性得到加强,以及全氟链的引入提高了分子内的极性对比,利于微观相分离及分子进行有序自组装.  相似文献   

4.
A.RoSa有一个猜想:每颗树都是优美的。本文研究了关于点对称(定义2)、边对称(定义3)和一些非对称树的优美性,得到的主要结果是: 一、若树T′≌树T″,(“≌”表示树T′与树T″同构),l是T′和T″的优美顶点标号函数,对于v′∈V(T′),v″∈(T″)是v′的标号同构点(定义1),且l(v′)=1(或n),用另外一点v将v′和v″连接起来,所得的树仍为优美树。二、老树T′≌树T″且T′优美,如果用一条边通过T′和T″的一对标号同构点将T′,T″连  相似文献   

5.
以联苯二酚为原料经2步反应合成了8-[4′-丙氧基(1,1-联苯)-氧]-辛酸, 并对影响产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了8-[4′-丙氧基(1,1-联苯)-氧]-辛酸的化学结构,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台偏光显微镜表征了其热致液晶性质。结果表明,第1步合成4′-丙氧基-4-羟基联苯的适宜条件为: n(联苯二酚)∶ n(溴代正丙烷)∶ n(碱)=1∶1.2∶1,碘化钾用量为4.5%(以联苯二酚质量为基准),加热回流8h;第2步制得8-[4′-丙氧基(1,1-联苯)-氧]-辛酸的适宜条件为;n(碳酸钾)∶ n(8-溴辛酸乙酯)∶ n(4′-丙氧基-4-羟基联苯)=2∶1.5∶1,相转移剂四丁基溴化铵用量为10%(以4′-丙氧基-4-羟基联苯质量为基准),加热回流24h,将产物在甲醇中水解制得,产率40%, 纯度可达94.9%。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2-噻吩磺酰胺(Ⅰ)与草酰氯(Ⅱ)的反应,结果表明:无碱催化下(Ⅰ)与(Ⅱ)反应可生成2-噻吩磺酰异氯酸酯(Ⅲ),根据反应摩尔比的不同将同时生成N,N′-二-2-噻吩磺酰草酰胺(Ⅴ)或2-噻吩磺酰草氨酰氯(Ⅳ)。在吡啶催化下,反应主要生成N,N′-二-2-噻吩磺酰乙二酰脲(Ⅵ)或(Ⅲ)与2-噻吩磺酰氯(Ⅶ)的混合物;讨论了反应可能的机理;确定了用该反应合成2-噻吩磺酰异氰酸酯的较佳条件。  相似文献   

7.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雷替曲塞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L-谷氨酸二乙酯为手性元,采用汇聚合成法分剐以2-氨基-5-甲基-苯甲酸为原料经环合、溴化制得2-甲基-6-溴甲基-3-氢-喹唑啉-4-酮(4),收率为69.1%;以2-噻吩甲醛为原料经硝化、氧化、酰氯化、缩合、还原及N-甲基化制得N—[5-(N-甲氨基)-2-噻吩甲酰基]-L-谷氨酸二乙酯(3),收率为25.4%;2-噻吩甲醛以硝酸-乙酸酐硝化后再经过氧化氢氧化制备5-硝基噻吩-2-甲酸,收率为62.2%;N-(5-氨基-噻吩-2-甲酰基)-L-谷氨酸二乙酯(10)的N-甲烷化反应中采用胺与碘甲烷摩尔比1:1.1,一次性加入碘甲烷,收率为79.9%。化合物3与化合物4缩合生成N—[5-[N—[(3,4-二氢-2-甲基-4-氧-6-喹唑啉基)-甲基]-N-甲氨基]-2-噻吩甲酰基]-L-谷氨酸二乙酯(2),继而水解即得目标化合物雷替曲塞(1),总收率为22.5%。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及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8.
透明、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带有侧基的柔顺性二胺单体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分别与3,3′,4,4′-二苯醚四羧酸二酐和3,3′,4,4′-二苯酮四段酸二酐共聚,合成了可容于DMF、DMAc、NMP等强权性溶剂的可溶性聚酰亚胺,研究中发现,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有一定的透明性,通过和常规聚酰亚胺对比,也有良好的耐热性,热分解温度均在500℃以上。因而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光学补偿膜具有实际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了(+)-2-[4-(2′-甲基丁氧基)苯基]-5-(4″-烷氧基苯基]吡啶和(+)-2-[4-烷氧基苯基]-5-[4′-(2″-甲基丁氧基)苯基]吡啶两个系列共七个手性液晶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确证其结构。它们具有右旋近晶相、宽的相变温度、稳定性好等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为空穴注入层,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4,4′-二胺(NPB)为空穴传输层,4-二氰甲烯基-2-叔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尼定-4-乙烯基)-4H-吡喃(DCJTB)为掺杂小分子染料,三(8-羟基喹啉)铝(Alq3)为电子传输层,采用经紫外臭氧氧化处理的银作为阳极,LiF/Al/Ag为超薄复合阴极制备微腔顶发射红光器件.通过光学模拟,研究光输出耦合层对器件发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60nm的Alq3为光输出耦合层时,在不牺牲器件效率的前提下,器件的光谱角度特性得到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A new composite chiral liquid crystal containing L-amino acid derivatives was prepared and their liquid cryst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y could exhibit liquid crystal through hydrogen bonding. Shan Daqing: born in 1970, Graduate student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先关环再衍生的方法,合成了系列外围含不同反应性官能团的新的环三藜芦烃(CTV)衍生物.利用1HNMR、13C-NMR、元素分析、质谱等对合成的CTV衍生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表明,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会导致CTV衍生物的热致液晶性减弱,结晶性增强.合成的CTV-A具有热致液晶性;CTV-D和CTV-E由于氨基的存在产生了较强的分子间氢键作用,既形成了热致液晶态,又发生冷结晶;而CTV-B和CTV-C由于含有羧基、羰基、羟基或氨基等,分子间作用力强,只出现冷结晶,不能形成热致液晶.研究发现,通过外围基团的分子设计,调节氢键能力或柔性间隔基,可调节分子间作用力和熵的大小,从而控制CTV衍生物的热致液晶性.  相似文献   

13.
载毒死蜱液晶系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载毒死蜱液晶体系形成规律,研究了有机溶剂种类、温度、正构醇碳数及无机盐对液晶相形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苯(毒死蜱溶剂)环上取代基,有利于液晶“骨架”的形成及维持;高温导致液晶相形成及消失时,体系含水量均上升;随醇链的增长,体系形成液晶相所需最低含水量增加缓慢,而液晶相消失时的最高含水量则先上升后下降;添加无机盐,体系液晶相消失时所需最高含水量随阳离子水合半径降低而降低,说明液晶相结构易于破坏。  相似文献   

14.
取代基上官能团位置对苄基壳聚糖衍生物液晶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4种N-苄基化壳聚糖衍生物,即N-(2-羟基苄基)壳聚糖、N-(3-羟基苄基)壳聚糖、N-(4-羟基苄基)壳聚糖和N-(3-甲氧基-4-羟基苄基)壳聚糖(分别简写为NOCS、NMCS、NPCS和NMPCS),它们的取代基上官能团的数目和位置不同.N-取代度相近,分别为0.72,0.62,0.71和0.68.衍生物溶解在甲酸溶液中均呈现胆甾型溶致液晶相.用偏光显微镜法和折射率法测得各衍生物的液晶临界浓度w分别为28%,37%,24%和27%,均比纯壳聚糖的12%有很大提高,因为取代基的引入破坏了壳聚糖分子内与分子间非常强烈的氢键作用.通过分子模拟,对4种壳聚糖衍生物分别从分子内氢键作用与分子间氢键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在分子内氢键方面,NOCS较强,NMCS、NPCS和NMPCS均较弱.在分子间氢键方面,NOCS较弱,NMCS居中,NPCS与NMPCS较强.将分子内或分子间氢键作用与临界浓度相联系,可见分子内氢键强(如NOCS)或者分子间氢键强(如NPCS,NMPCS),都显著地提高了分子链的刚性,分子链的排列与取向更加规整,因而降低了壳聚糖衍生物的液晶临界浓度,这两个因素只要具备一个即可.若两者都不强(如NMCS),则分子链的刚性较小,临界浓度明显较高(37%).对于该体系,氢键的强弱对液晶临界浓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标题化合物C24H30O5是由对甲氧基苯甲醛和达米酮在离子液体中反应而得.化合物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及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其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0.887 77(14),b=1.154 5(2),c=2.100 6(4)nm,β=98.530(7)°,Mr=398.48,V=2.129 2(6)nm3,Dc=1.243 g/cm3,Z=4,μ(Mo Kα)=0.086mm-1,F(000)=856,R=0.056 9,Rw=0.115 9.X衍射分析表明:分子中烯醇式结构采用半椅式构象.此外,分子中存在分子内氢键.  相似文献   

16.
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油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体系溶致液晶的相图及层状液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极性基较小时,其相行为类似于脂肪醇,易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共同形成层状液晶。当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极性基较大时,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形成六角液晶。在混合体系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更强一些,表现为相图中形成的液晶区域较大。当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确定时,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复配比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复配可形成液晶的范围更宽。  相似文献   

17.
制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12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水形成的3组分体系液晶并研究其性质.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及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观测体系内各组分不同质量分数时的双折射现象和液晶织构,并确定样品相态.结果表明:当wP123=w(H2O)=45...  相似文献   

18.
氢键诱导液晶化合物的变温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变温红外光谱研究了存在于4-[4-(2-氯-3-甲基丁酰氧基)-苯乙烯基]吡啶(MBSB)和对庚氧基苯甲酸(7BA)间的分子间氢键的稳定性及该氢键复合物的酯羰基基因与温度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MBSB与7BA间的分子间氢键在液晶的清亮点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液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系统论述了液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薄膜、纤维、功能分离膜、交联凝胶等材料的成型、结构与性能。指出这类液晶聚合物具有胆甾相或向列相液晶态。与各向同性态的同种材料相比,各向异性态的液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材料具有更优异性能。双轴取向液晶三乙酸纤维素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可310MPa和6.3GPa;由液晶态干湿法纺丝所获得的高分子量纤维素纤维的抗张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可高达2.2GPa和65GPa。液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分离膜也表现出高得多的气体选择透过性能。其液晶交联凝胶中,凝胶所占质量分数高达98%,以及具有显著不同于各向同性态凝胶的液胀行为。液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可望作为生产高级包装膜、功能纤维、气体分离膜、各向异性功能凝胶等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液晶性芳香羧酸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方法确证。化合物5的液晶行为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表征。发现化合物5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向列相的丝状织构和纹影织构,随分子中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化合物5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i)呈规律性变化,液晶态温度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