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力系统稳定器(PSS)与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附加阻尼控制(POD),在抑制系统低频振荡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PSS与POD控制器参数对其抑制能力具有决定作用.建立了UPFC及POD和PSS的数学模型,在PowerFactory平台搭建了UPFC并网并含有POD和PSS的四机两区系统仿真模型;根据模态分析理论,建立了量化控制器参数对系统阻尼和阻尼比影响的目标函数,通过改进惯性权重粒子群(PSO)算法寻找满足目标函数最小值的最优控制器参数组合,并通过特征值分析和时域仿真验证了参数优化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抑制振荡、保持稳定运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国内外现状,并在分析了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得出用PSS来抑制低频振荡的有效性,同时指出随着FACTS技术的发展,今后协调PSS和FACTS各个控制器之间的控制作用是彻底解决低频振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针对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中存在的低频振荡和次同步振荡共存的问题,采用总体最小二乘-旋转不变技术对低频振荡和次同步振荡进行分析,获得系统的相关振荡频率、阻尼比以及系统降阶模型;再基于二次最优控制原理设计多频段高压直流附加控制器。利用直流功率快速调节的特点,对交流系统中因功率不平衡引起的振荡进行抑制;并引入极大极小值原理和改进粒子群算法来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最终达到同时抑制低频振荡和次同步振荡。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某实际电网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同时设计传统PI控制器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和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系统级控制策略,首先利用Park变换得到了UPFC的动态方程,并采用逆系统解耦控制方法将非线性控制系统线性化,实现了输入信号的解耦,然后结合PI控制策略完成了UPFC主控制器的设计。为提高UPFC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效果,以发电机角速度变化量作为反馈信号,设计了UPFC阻尼控制器。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中,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UPFC控制器具有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效果,加入阻尼控制器后,动态响应时间缩短,系统可以更快的恢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网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跨区电网越来越多,系统低频振荡问题也更加突出。文章分析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危害性,并提出了四种抑制措施。主要包括:加装PSS、加装直流小信号调制、加装FACTS装置、加装电力系统智能稳定控制器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丰镇电厂5号机组励磁系统PSS试验的必要性和内容,通过试验和计算对励磁系统及PSS参数进行了调整,改善了励磁系统的调节性能,具备了PSS功能投入的条件,为抑制可能出现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励磁系统滞后特性的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设计方法,根据发电机的Heffron-Philips模型和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补偿原理,推导了励磁系统滞后特性与各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和计算现场实测扰动状态数据,得到PSS应该补偿的大致相角及增益,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PSS参数。相比于留数法,文中方法无需知道系统传递函数,方法简单有效,通过对四区两机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设计出较合理的参数,可有效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同步发电机普遍采用快速励磁系统。快速励磁系统在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的同时,励磁系统时间常数大大减小,降低了电力系统阻尼,使系统中经常出现弱阻尼甚至是负阻尼,导致抑制振荡的能力下降。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PSS)是目前阻尼低频振荡的首选措施。分析了徐州某电厂4号135MW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PSS的试验结果,试验证明PSS在增加该机组阻尼,抑制系统低频振荡,提高系统动态稳定性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了电力系统稳定器(以下简称:PSS)在国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PSS的低频振荡抑制原理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研究,最后以一工程实例来证明PSS在提高机组阻尼比、抑制低频振荡、提高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明锐 《广东科技》2022,31(2):57-61
0 引言 随着我国互联电网大系统规模不断扩展, 电网中重负荷及快速励磁系统被广泛采用,电网阻尼不断降低,导致电网发生低频振荡的概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问题,也是各系统区间功率输送的主要限制条件.目前,国内外最有效抑制低频振荡的措施是在发电机励磁系统中叠加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 PSS),因其工程应用难度低、效果优秀,已成为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PSS主要通过引入附加信号,增加系统的正阻尼来克服励磁调节器产生的负阻尼转矩作用,从而实现对低频振荡的抑制. 但传统的PSS系统对整个工作频段的相频补偿特性存在缺陷,已不能满足现代跨区域大电网的发展需求,新型且性能更优越的PSS4B越来越受到行业人员重视,PSS4B在全频段中抑制低频振荡性能更好,国外的励磁公司——ABB已有工程应用案例,国内南瑞励磁公司产品亦具备PSS4B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和完善了包括双极直流系统中直流换流器,直流线路以及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电力系统稳定器等在内的交直流并了产输电系统小干扰稳定分析模型,并对含天生桥~广州交直流并联输电线路的中国南方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获得了几点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增强系统惯量和阻尼,虚拟同步控制被广泛应用于港口岸电电源中,但虚拟同步控制的港口岸电电源与船舶PWM整流器负荷之间可能存在交互失稳问题.因此,本文首先根据其多时间尺度控制特性,提出了虚拟同步控制的港口岸电电源的分频段dq阻抗模型.其次,基于所建dq阻抗和广义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稳定性分析表明,港口岸电电源的交流电压环与船舶PWM整流器负荷的直流电压环之间存在控制交互作用,进而会诱发系统振荡.增加港口岸电电源的交流电压比例和谐振系数,或减小船舶PWM整流器负荷的直流侧电压比例系数可增强港口岸电供电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基于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验证了阻抗模型和稳定性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低频方波输出的DC AC变换器,作为高性能MH灯工作电源.它结合了BUCKDC DC变换器和全桥DC AC逆变器的特点,负载侧输出为低频方波,可有效克服MH灯声共振现象.详细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给出了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与传统三级低频方波电子镇流器相比,结构简单、所用器件少、可靠性高.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9.1"蒙西电网机组低频振荡现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机理的基础上,对2005年9月1日蒙西电网三次低频振荡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PMU录波数据进行了仿真计算。结合大区弱互联电网的实际运行特点,提出了在电网运行中抑制低频振荡的可行措施,强调了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作用,以供电网运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电压型PWM整流器直接功率控制系统主电路参数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电压型PWM整流器直接功率控制系统主电路参数设计问题,根据整流器在dq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其功率控制数学模型. 基于功率控制数学模型,结合整流器直接功率控制系统的特点,推得交流侧电感是由功率、功率滞环比较器环宽及开关平均频率决定的;直流侧直流电压是由交流电压、电感及负载决定的;突加负载时直流侧电容是由直流电压波动、功率、电感及负载决定的. 根据上述影响主电路参数的诸多因素,提出交流侧电感、直流侧电压及直流侧电容的设计方法. 计算机仿真和实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以水火电三机联合系统为例,提出了多机系统的低频振荡研究模型,综合考虑了励磁调节系统、汽轮机调速系统和水轮机及其调速系统的作用,对不同状态下的特征根进行了比较,并做了振荡模式的相关性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了水轮机及其调速系统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式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小振荡法分析交直流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着重研究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方式、调节参数以及换流站无功补偿装置性能对静态稳定性的影响,并用灵敏度分析方法选择最佳调节参数。文中还对换流站引入TCR/TSC静止无功补偿装置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它对提高系统静态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电压暂降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一种不可避免和难以预测的电能质量问题.交直流微电网和交直流配电的发展,使交直流互联方式下交流电网电压稳定问题更加复杂.针对电压暂降治理,提出了一种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的交直流互联方法.根据本文提出的方法,光伏发电和电池储能等直流分布式系统,能自主地参与到对交流电网电压的调节中,从而维持交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设计并搭建了额定功率为120kVA的仿真平台,对上述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和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能确保交流母线电压在电网电压暂降早期不会出现较高幅值的跌落,并在电网电压暂降故障排除后较快地恢复其额定幅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