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岩石薄片、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对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二段滩相储层发育特征及影响储层孔隙形成、保存的主要成岩作用进行详细研究,并结合烃类充注期次,探讨滩相储层的孔隙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以鮞粒灰岩为主,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等次生孔隙构成主要的储集空间;储层孔隙的形成受泥晶化、溶蚀、胶结充填、压实压溶、构造破裂等多种成岩作用影响,其中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是储层次生孔隙形成的关键,I期埋藏溶蚀作用为烃类充注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储集场所,而大气淡水方解石胶结作用则对次生孔隙保存起到明显的破坏作用;研究区储层孔隙演化经历了石油充注前形成溶孔且孔隙增减交替变化、油向气转化期溶孔孔隙减少、油向气转化后形成裂缝、溶孔且孔隙缓慢增加3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西湖凹陷某构造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某构造中3口钻井岩心的观察研究,并对岩石薄片进行鉴定、电镜扫描及储层物性测试,认识和恢复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渐新统花港组致密砂岩主要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已达到中成岩期B亚期至晚成岩期;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长石溶孔为主;机械压实作用、碳酸盐与高岭石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孔隙率损失达30%~35%;环边绿泥石和硅质胶结占据孔隙的同时也对孔隙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大气淡水、煤系地层酸性水与有机酸对长石颗粒及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则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孔隙率增加约5%,明显提高了致密砂岩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北部砂砾岩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量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储层物性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东营凹陷北部砂砾岩体的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的发育特征。东营凹陷北部发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等砂砾岩扇体,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砂砾岩储层在埋藏过程中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胶结作用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和粘土矿物胶结;溶蚀作用以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为主,长石和灰岩岩屑的溶蚀次之。根据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测温以及粘土矿物混层比的变化特征,确定砂砾岩体经历了早成岩A、早成岩B和中成岩A期,同期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北部砂砾岩体次生孔隙主要发育在1 650~2 450 m深度范围,与北部地区滨南、胜坨地区相比,利津地区次生孔隙相对不发育。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成岩作用对砂砾岩储层演化的影响,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在明确成岩作用的性质和成岩演化序列的基础上,定量恢复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河子组砂砾岩中两期石英次生加大分别与火山物质伊利石化和长石溶蚀相关,两期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过程表现为矿物溶解与沉淀基本平衡,指示下白垩统沙河子组致密砂岩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封闭系统。砂砾岩储层演化主要受早期压实作用、中期溶蚀作用和晚期胶结作用控制,压实作用减孔24.7%,溶蚀作用增加孔隙4.7%,胶结作用减孔4.8%。晚期碳酸岩胶结物充填溶蚀孔隙和残余粒间孔是导致储层致密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5.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铜川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储层类型、成岩特征及优质储层发育规律。通过对区内十余口钻井的岩心及地表剖面样品的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物性等分析,显示延长组中下油层组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自生矿物晶间孔、裂缝孔隙以及填隙物内微孔。按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可分为残余原生粒间孔型储层(A类)、铁方解石强胶结型储层(B类)、压实致密型储层(C类)和裂缝-溶蚀型储层(D类)。这4类砂岩的成岩演化过程差异大,A类储层早期绿泥石包壳及早期油气充注减缓了储层压实作用,属边致密边充注型储层;B类储层的压实减孔和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黏土矿物堵塞喉道降低了储层物性,属早期致密型储层;中晚期铁方解石胶结是C类储层低渗的主控因素,属早期含水后期胶结致密型储层;晚期裂缝和酸性溶蚀是D类储层物性改善的主控因素,属先致密后充注型储层。  相似文献   

6.
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衍射、包裹体、镜质组反射率、孢粉等测试分析及本溪组地层埋藏史,对研究区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进行研究。研究后认为,研究区石英砂岩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成岩作用,达中成岩B期末。早成岩期的强压实作用使储层丧失约22.6%的原生粒间孔隙;中成岩期,有机酸生成使易溶组分和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使储层增加了约2.9%的孔隙;至中成岩后期,铁白云石、石英晚期次生加大及黏土矿物的胶结作用使储层损失了约13.7%的孔隙空间;晚期微裂缝及碳酸盐的微弱溶蚀使储层增加了约0.5%的孔隙空间。其中,酸性成岩流体、硅质胶结、烃类充注、有机酸的溶蚀作用及晚期微裂缝与本溪组石英砂岩有利孔隙的发育关系密切,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盐斜229地区沙四上亚段埋深大于3 700 m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中发育大规模水层,与前期建立的"扇根封堵、扇中富集、扇缘疏导,中深层非油即干"的油气成藏理论矛盾。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地震剖面以及油藏剖面解释,综合运用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及荧光薄片观察等技术方法,对砂砾岩体的坡度、油水层展布、储集空间、成岩作用特征及差异性开展系统研究,总结砂砾岩油藏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以原生孔隙为主;碳酸盐胶结作用是主要的成岩事件。油层、水层和干层的储层特征存在差异,油层原生孔隙发育,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少,以白云石胶结为主;水层及干层孔隙不发育,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以铁白云石胶结为主。砂砾岩体的坡度控制早期石油充注的范围,早期石油充注抑制压实作用和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早期石油充注范围及运移路径决定晚期石油优先聚集区域。未发生早期石油充注的近泥岩部位碳酸盐胶结壳阻止晚期油充注,导致深层扇中发育大量水层。  相似文献   

8.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渤南油田四区沙三段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序列、成岩阶段划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等。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原因,胶结作用次之;溶蚀作用多形成孤立的溶蚀孔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储层孔隙度,但对储层渗透率的改善不大。沙三段储层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塑性颗粒变形→泥质杂基及方解石(包括部分泥晶包壳)、铝硅酸盐的早期溶解、石英次生加大→早期碳酸盐胶结并交代石英、长石→油气大量充注→不稳定组分溶蚀形成次生孔隙、高岭石充填→晚期含铁碳酸盐矿物胶结成岩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9.
对岩芯进行观察,并对薄片进行电镜扫描和物性分析及鉴定,对储层成岩作用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二叠系砂岩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已达到中成岩期A亚期—晚成岩期;储层的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机械压实作用、化学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储集性能变差的主要因素,孔隙损失分别达23.65%和4.30%;长石颗粒、火山岩岩屑、钠长石、沸石、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及刚性颗粒的破裂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明显提高了乌夏地区二叠系砂岩储集性能,孔隙增生量达4.9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柴北缘冷湖五号上干柴沟组储层主要为三角洲相细砂岩和粉砂岩,少部分中砂岩和粗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及溶蚀等成岩作用,具有压实、溶蚀作用中等和胶结作用较强的特点,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硫酸盐胶结、硅质胶结和自生黏土矿物胶结。储层现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研究区的孔隙类型主要是残余粒间孔和溶蚀扩大孔。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优质储层为三角洲分流河道砂、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席状砂,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溶蚀作用对孔隙的扩大和压实、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盐定地区长8油层组成岩作用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长8油层组是受成岩作用影响的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研究区砂岩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的分析,长8油层组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其次是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和重结晶作用;其中绿泥石胶结和长石、浊沸石溶蚀能有效的改善孔隙,有利于储层发育,而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则使原生孔隙减小和储集层致密。成岩作用更受到原始沉积物组分,沉积环境,结构及孔隙间的流体性质,埋藏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而这些因素又与大地构造背景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2.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于奇东及邻区泥盆系东河塘组砂岩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及储层发育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确了该套储层在埋藏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和自生矿物的形成等作用,目前已达中成岩B期。压实作用是成岩早期使原生孔隙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有碳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黄铁矿和黏土矿物胶结,其中碳酸盐胶结对储层物性的贡献大于其破坏作用,石英次生加大、铁质胶结、黏土矿物胶结都对本区储层起破坏作用。早成岩B期碳酸热液和腐殖质释放出的有机酸对不稳定组分的溶解是改善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生产实践表明九龙山地区侏罗系地层油源丰富,但对储层研究至关重要的成岩作用方面的研究却较为笼统,制约了该区进一步地勘探开发.通过对九龙山地区重点探井岩芯样品的观测、岩石薄片的鉴定和扫描电镜照片的观察辨别,结合相关地球化学资料,系统地研究了柴北缘九龙山地区侏罗系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对成岩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侏罗系储集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灰色中-粗粒岩屑砂岩,储集砂岩粒度较粗,以中砂、粗砂和细砂岩为主;②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研究区储集层经历了较强机械压实作用改造,使得原生孔隙度降低;以碳酸盐胶结为代表的胶结作用,较大程度地破坏了储层物性;碳酸盐类胶结物的溶蚀产生了大量次生孔隙,提高了储层的有效孔隙度;③研究区成岩作用较强,成岩演化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  相似文献   

14.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三~(3-4)亚段成岩作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三~(3-4)亚段的主要成岩事件,对成岩阶段进行了划分,讨论了埋藏深度、砂体类型、构造位置、断层活动、有机质演化与油气运移、埋藏历史等因素对成岩作用的影响,在分析成岩作用历史的基础上,总结出文留地区沙三~(3-4)亚段的成岩演化模式,讨论了构造位置、砂体微相和成岩相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指出了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断阶、塔巴庙地区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 ,砂岩孔隙逐渐减少 ,胶结作用成为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因素 ,但早期形成的胶结物同时又增加了岩石抵抗压实作用的能力而有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不同产状的高岭石对储层孔隙的贡献不同 ,生长于长石溶孔中的自生高岭石 ,自形晶极好且堆积松散 ,保留了良好的晶间隙 ,对孔隙贡献较大 ;而长石蚀变而成的高岭石 ,堆积紧密 ,晶间隙极小 ,对孔隙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扫描电镜和恒速压汞实验等资料分析,利用储层地质学等理论技术和知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储层的岩石结构和组分、孔喉结构和类型、孔渗分布等微观特征及其相关性和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延长组致密油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岩石结构和成分成熟度较低;平均孔隙半径为10μm且孔隙连通性差,孔隙以粒间孔、长石溶孔和裂缝为主,平均喉道半径为0.41μm,喉道以微细-微喉道为主。孔喉结构的非均质性决定了致密油储层的储集和渗流能力,压汞曲线表现出高排驱压力、中值半径偏小、细歪度、分选中等、退汞效率低的特征显示研究区致密油储层储集能力较强,而渗流能力较差;孔隙度均值为8.5%,渗透率均值为0.69 m D,孔隙度和渗透率表现为线性正相关(R2=0.389),微裂缝的存在使部分样品表现出低孔高渗的特征,储层总体表现为特低孔、超低渗、非均质性强的致密性特点。通过相关性分析,岩石组分主要影响储层的孔隙度,岩石组分中(铁)方解石与孔隙度相关性最好;喉道主要影响储层的渗透率,压汞实验分析表明孔喉大小、分布和连通性特征参数中的孔隙体积、分选系数、排驱压力与渗透率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沉积作用(埋深、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压实、胶结和溶蚀)、构造作用等是研究区储层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的储层物性最好,是研究区"甜点"储层的指向区;压实作用对储层致密性的贡献大于胶结作用,酸性流体大量生成时储层已在压实和胶结作用下接近致密,因此无法与长石等易溶组分充分接触而发生大规模的次生溶蚀;此外,后期构造运动生成的裂缝由于缺乏酸性流体而无次生溶蚀孔隙生成,储层的致密性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东部三都、丹寨地区中上寒武统富藻碳酸盐岩是典型的斜坡沉积, 其在沉积后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经受了诸多成岩环境的改造,发生了极大的成岩变化,最大的成岩变化为咸水云化,其他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重结晶作用、压溶作用、有机溶解作用、埋藏云化作用、胶结作用及硅化作用等。成岩作用不仅使岩石(或沉积物)的矿物成分、结构组分、构造等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使原岩的储集性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即对原生孔隙或堵塞、或残留、或扩大,而且还可产生一系列的成岩孔缝(次生孔缝),这些次生孔、缝对岩石储集性的良化,尤其是对碳酸盐岩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斜坡沉积埋藏速度快,较快进入埋藏成岩环境,所以深溶作用(有机溶解作用)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成孔成岩作用,所不同的是:丹寨剖面该种作用较强,而且孔内大部分灌入沥青,充分说明其是聚集期孔隙;而三都剖面这种孔隙相对较少。总之,这些富藻的斜坡相碳酸盐岩经过埋藏溶解作用而形成与沥青伴生的各种溶孔,从而使岩层具有较好的含油气性。  相似文献   

18.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盐下含气层系的储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留地区沙四段形成储集空间的有利因素和成岩作用:1.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对成岩起了抑制作用。在压实过程中,早期胶结物的支撑避免了碎屑颗粒的充分靠近;2.次生孔隙构成了岩石的主要储集空间,北部的部分井在三千公民左右井深处,在一些薄片中见面孔率达20%;3.泥质杂基有时会对储集性质起好作用,因泥质起着抑制胶结的作用;4.南部地区存在泥岩储集层,其储集空间是溶蚀微孔隙和层间收缩缝,这些孔隙可使泥岩的渗透率达到10毫达西。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南斜坡二叠系下乌尔禾组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明确该区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通过岩芯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储层物性等手段,对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砾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乌尔禾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胶结类型以泥质、沸石胶结为主,结构及成分成熟度较低。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以剩余粒间孔、火山物质溶孔及沸石溶孔为主。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共同影响。其中,优质储层受沉积相带控制作用明显,以牵引流为主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最有利的沉积相带,其次为扇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流河道;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压实减孔损失量平均为24.0%,胶结减孔量为4.9%,溶蚀作用以浊沸石溶蚀为主,产生的次生溶蚀孔隙对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构造破裂作用对储层物性也具有重要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