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讨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应用于植物修复的可行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马缨丹对土壤中重金属镉(Cd)的耐性,以及不同施Cd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Glomus intraradices(GI)对马缨丹吸收和转运Cd的影响. 结果显示:当土壤Cd含量为50 mg/kg时,马缨丹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土壤Cd含量为10 mg/kg时,马缨丹地上部具有较高的Cd积累量. GI表现出对Cd较强的耐性,能较好地侵染马缨丹根系. 与对照相比,接种GI能缓解Cd对马缨丹的生物毒性效应,显著提高马缨丹的生物量(P<0.05);接种GI对马缨丹转运Cd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当土壤Cd含量为100 mg/kg时,接种GI会抑制马缨丹对Cd的富集. 结果表明马缨丹对Cd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在低Cd污染土壤中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接种GI显著提高了马缨丹对Cd的耐性和地上部Cd的提取量(P<0.05),表明马缨丹在修复Cd污染土壤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发展导致的河口重金属污染等的影响,红树林退化与消失的趋势相当严重,红树林的保育恢复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立足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红树植物的共生关系,以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S.,L.)Yong)为试材,在施加重金属Cd(0,5,10,20,40mg/kg)的条件下,通过接种与不接种混合AMF,对比研究从红树林生境中筛选扩繁的优势AMF菌种对秋茄幼苗生长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接种AMF使得秋茄幼苗的生物量增加,但株高未出现明显变化.Cd胁迫引起了秋茄叶片和根系丙二醛(MDA)含量的持续上升,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低含量下刺激,高含量下抑制的效应.接种AMF使得MDA含量显著减少,SOD、POD、CAT活性显著增加,从而能够更好地清除活性氧,减轻Cd胁迫下秋茄的膜脂过氧化程度,保护植物.研究揭示AMF在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潜在的抗重金属污染生理生态功能,为红树林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将生物质炭(2%,质量分数)施加到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中,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种植小白菜,以考察生物质炭对废弃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Pb、Cu、Ni、Zn和Cr)的总量和形态、小白菜生物量及其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土壤中Cd、Cu、Ni的总量无显著影响,而对Pb、Zn和Cr总量的影响主要与生物质炭吸附能力差异对淋溶损失的影响有关。生物质炭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与生物质炭和重金属的种类有关:生物质炭对Pb和Zn形态的影响程度最大,Cd和Cu次之,但对Ni和Cr形态几乎无影响。生物质炭(除了CC6)使小白菜的干重显著增加了27%~78%(P <0.05),这可能与生物质炭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以及总氮和总磷略有增加有关。除Pb外,生物质炭对小白菜吸收其余重金属无显著影响(P> 0.05)。本研究土壤中Cr超过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限值而Pb和Cd均未超标,但对照组和生物质炭处理组的小白菜中Cr、Pb和Cd均超过了食品国家安全标准限值。因此,在利用生物质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特别是农田土壤,应在充分考虑土壤性质、农作物类型、重金属和生物质炭种类的基...  相似文献   

4.
随着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为探究重金属污染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宿主植物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本试验依据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北方铜业铜矿峪矿十八河尾矿库的铜污染状况,选取该地优势种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作为试验材料,在不同铜污染处理下,对白茅进行接种根内球囊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和不接菌两个处理,分析重金属铜污染下,AMF对白茅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根内球囊菌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接种后的白茅株高和生物量比不接种分别提高了15.12%、79.36%,而铜污染则会抑制植物生长;接种根内球囊菌使得白茅的含水率、地上总氮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32.37%、11.34%和43.95%;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均在不添加根内球囊菌时较高,而Cu污染条件下,添加菌剂对过氧化物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中性磷酸酶无显著影响。本研究可为铜尾矿区AMF-植物联合修复方面提供可利用菌种,也为重金属污染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盐芥在Cd、Cu和Pb胁迫下盐芥幼苗生物量、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系数等生理指标,以期探讨是否具有重金属超富集特性.结果表明,随着Cd、Cu和Pb处理浓度升高,盐芥的根长及干物质重量均显著下降,MDA均显著升高.与Cu和Pb相比,Cd处理浓度较低,盐芥受害最严重.Pb处理浓度最高,盐芥受害症状最不明显,说明盐芥对Pb具有一定的耐性.从盐芥对三种重金属的累积量来看,盐芥对Cd具有一定的累积作用,但在高浓度下(130mg‘kg。)很难存活,在Cu和Pb胁迫下能够完成正常的生活周期,但对Cu和Pb并不累积.所以盐芥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一定的潜力,但不适宜用于Cu和Pb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真菌(AMF)能与自然环境中的多数陆生植物互利共生。间套作种植作为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能显著提高植物对农田环境中多种资源的利用率。在间套作体系中,AMF通过对农作物和土壤环境的影响,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经济产量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本文从AMF对宿主植物根系特征的影响、AMF对宿主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的影响、AMF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菌根植物间共生菌丝网络的养分资源传递分配等方面,阐述AMF对间套作体系中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为AMF在农业方面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重金属污染矿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优势植被白茅为研究对象,探究重金属铅和镉胁迫下,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白茅生长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模拟矿区镉和铅的含量,对重金属胁迫下接种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的白茅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不同AMF对白茅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AMF种类和重金属胁迫显著影响AMF菌根侵染率、孢子密度、净光合速率以及蒸腾速率。在铅胁迫下,接种根内球囊霉会显著增加白茅地上总氮含量,降低地上碳氮比。AMF种类、重金属胁迫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白茅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重金属胁迫降低了白茅植株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此外,镉胁迫下,接种AMF显著提高了白茅的蒸腾速率,且接种根内球囊霉对白茅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均有显著促进作用;铅胁迫下,接种摩西管柄囊霉显著提高了白茅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重金属胁迫下接种AMF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接种...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农田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金属严重影响着农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以及农产品安全,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本研究以我国重要的粮 食产区黄河三角洲典型农田为对象,评估了农田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风险. 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农田 土壤中重金属 Cr、Cu和 Pb的质量分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Cr的质量分数(47.20mg·kg-1)最高, Cu(26.00 mg·kg-1)次之,而 Pb(13.90mg·kg-1)最低,各重金属分布存在中等的空间异质性. 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 污染指数,黄河三角洲农田土壤总体上处于清洁水平,重金属污染风险较低,但不同作物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小麦田和水稻田土壤 Cr、Cu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藕池和玉米田,小麦田和水稻田土壤 Pb的质量分数与藕池差异不显 著,但显著高于玉米田.3种重金属元素在各主要农作物的地上部分均呈现一定程度的富集,且 Cu的富集程度最高,Pb 的富集程度最低;不同作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不同,对 Cr的富集程度由高到低呈现为玉米、藕叶、水稻、小麦,对 Cu的富集程度由高到低呈现为玉米、水稻、藕叶、小麦,而对 Pb的富集程度由高到低呈现为水稻、玉米、小麦、藕叶.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矿区农田土壤-玉米系统中重金属的富集迁移,以安徽省淮北煤田临涣矿区为例,对该区玉米地中Cd、Ni、Pb、Cr、Zn和Cu的含量、玉米植株富集转移系数及健康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Cd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的28.57%,其余均未超过相应标准;地累积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d和Cu属于无污染-轻污染,其余几种重金属都属于无污染;除Cu外,其余几种被吸收到玉米体内的重金属大部分都积累在根部,且Cd的富集转移系数最大;运用目标危险系数法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六种重金属对儿童引起的健康风险均大于成人,且健康风险指数的大小为PbNiCuCdZnCr。  相似文献   

10.
 选育和利用在受污染的土壤中可食部位污染物含量达到食品卫生标准的农作物品种,即污染对策品种(pollution safe cultivar, 简称PSC),是降低污染物经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效手段。该研究以蕹菜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d、Pb胁迫下不同蕹菜品种对Cd和Pb吸收积累的差异并探讨了筛选镉、铅污染对策品种(Cd+Pb-PSC)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相比,无论是Cd还是Pb胁迫,均未引起蕹菜茎叶生物量的显著下降,相反促进了大部分品种茎叶生物量的增加,表明蕹菜对土壤Cd和Pb胁迫有一定的耐性,这可能掩盖土壤受Cd和Pb污染的情况而增加蕹菜受Cd和Pb污染的风险;②在Cd、Pb胁迫下,供试蕹菜品种茎叶Cd、Pb含量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且第一茬与第二茬的茎叶Cd、Pb含量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相关;③在供试品种中,有2个品种既是Cd-PSC又是Pb-PSC,可看作Cd+Pb-PSC。这表明蕹菜茎叶吸收积累Cd和Pb的特性具有可再现性,受遗传基因控制,因而选育Cd+Pb-PS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湖南锡矿山锑矿区周边水土污染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农作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则很少关注。为此,本文系统采集了47组不同类型的农作物样品,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开展了重金属(Cu、Pb、Zn、Cr、Cd、As、Sb、Hg)污染评价,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矿区内农作物重金属元素除Cu、Cd外超标率均在80%以上,Pb超标率为100%;四种类型农作物均为重度污染,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叶菜类>谷类>蔬菜类>豆类。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儿童通过饮食摄入重金属的风险高于成人,四种类型农作物的摄入重金属健康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叶菜类>谷类>蔬菜类>豆类。该成果为全面掌握湖南某典型锑矿区周边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状况,为锑矿区农田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宝钢周围地区土壤、作物重金属和氟的基底浓度.在调查地区进行土壤和作物的采样和实测,表明该地区除了靠近吴淞工业区地段外,未受广泛而严重的重金属和氟污染.局部地区氟污染已危害作物和牲畜.土壤上下层锌镉比和土壤、作物锌镉比表明锌比镉更易在谷物中积累;镉只是残留在土壤表层,而锌则趋向于在土壤剖面中均匀分布. 运用对数距离与对数金属浓度回归分析,表明该地区农业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主要呈东南到西北方向,污染源来自吴淞工业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宝钢周围地区土壤、作物重金属和氟的基底浓度。在调查地区进行土壤和作物的采样和实测,表明该地区除了靠近吴淞工业区地段外,未受广泛而严重的重金属和氟污染。局部地区氟污染已危害作物和牲畜。土壤上下层锌镉比和土壤、作物锌镉比表明锌比镉更易在谷物中积累;镉只是残留在土壤表层,而锌则趋向于在土壤剖面中均匀分布。运用对数距离与对数金属浓度回归分析,表明该地区农业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主要呈东南到西北方向,污染源来自吴淞工业区。  相似文献   

14.
阜新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阜新采矿活动及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对农田重金属的污染,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问题.采用土壤样品采集采用随机布点法,采集的土壤样品预处理后进行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测定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A5、Cd、Cu、Ni、Pb、Zn含量均严重偏高,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尤其应重视Cd的污染风险.采矿活动是农田重金属的重要来源,同时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畜禽粪便可能对土壤中的Cu、zn、As的增加有一定作用,当地农牧业生产和布局应适当考虑它们的土壤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重金属环境污染元素的来源及作物效应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主要介绍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含量的8种重金属环境污染元素(汞、镉、铅、铬、砷、锌、铜、镍)的污染来源及作物效应。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成土母质,矿山开采的三废污染,大气中重金属的沉降,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的使用等。重金属在作物中的分布规律一般是根>茎>叶>籽实。  相似文献   

16.
土壤-玉米重金属富集迁移特征及秸秆还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重金属的富集与迁移特征的研究多集中在受污染的土壤区域,对未被污染区域重金属富集与迁移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研究未被污染区域重金属富集与迁移特征,选取青州市南张楼村为研究区域,研究区是典型的平原村落,区域内无地表水系,以种植玉米、小麦、胡萝卜等农产品为主,远离城区与工业园区,是较为理想的研究场所.通过采集南张楼村根系土-玉米系统(根、下茎、中茎、上茎、叶、籽实)配套样品32套,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测定配套样品各部分中的重金属元素As、Cd、Cr、Hg、Pb、Zn、Cu、Ni的含量,结合统计学方法与生物系数法,研究了重金属元素在土壤-玉米中的富集与迁移特征.分析研究发现,重金属在玉米植株各部位中的含量存在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根、茎、叶、籽实;Cu、Zn、Cd在玉米茎中的富集表现出了明显的顶端聚集,而Pb、Cr、Ni、As的富集则表现出了明显的底端聚集;玉米植株根中Pb、Cr、Ni、As聚集明显,茎中Cu、Cd聚集明显,叶中Hg的聚集明显,籽实中Zn聚集明显,说明不同重金属元素在玉米成长过程中的迁移存在差异;由于重金属元素在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富集程度不同,因此在秸秆还田过程中可以考虑部分还田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典型的铅锌矿区——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区及其周围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水稻土样品中不同重金属(Pb,Zn,Cr,Cu,Cd和Hg)的污染特征,用富集因子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区域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生态危害,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土壤性质与重金属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受铅锌选矿和冶炼活动的影响,矿区范围内中心区域水稻土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周围区域,土壤中Pb,Zn,Cr,Cu,Cd和Hg含量分别高达4330.63,4451.25,153.75,315.69,34.94和2.379 mg/kg。土壤中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顺序为CdPbZnCuCr=Hg,而其潜在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为CdHgPbCuZnCr。多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中心区域属于轻微、中等、强和很强生态危害的采样点比例分别为50%,22%,17%和11%,而周围区域相应的采样点比例为75%,18%,5%和2%。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明显抑制脱氢酶活性,且污染严重的采样点土壤pH也较低。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饶河入湖段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饶河是鄱阳湖流域的五大水系之一,是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该文对鄱阳湖饶河入湖段设置了两个采样点,对样点中的底泥、土壤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元素Cu、Zn、Pb、Cd的分析与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饶河入湖段重金属元素Cu、Zn、Pb、Cd污染的主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饶河入湖段的重金属污染特性与土壤或底泥中的pH值负相关,pH值越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更高;且各元素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即Cu、Zn、Pb三种元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在鄱阳湖饶河入湖段呈现出重金属复合污染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