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了大理市、洱源县、剑川县和云龙县白族"霸王鞭舞"的自然、人文环境及其表演形态的地域性特征、传承现状,认为保护民间艺人、保护好民间最原生态的舞蹈形象等是发展"霸王鞭舞"本体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大理市、洱源县、剑川县和云龙县白族“霸王鞭舞”的自然、人文环境及其表演形态的地域性特征、传承现状,认为保护民间艺人、保护好民间最原生态的舞蹈形象等是发展“霸王鞭舞”本体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彩球舞”一般在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婚丧喜庆等民俗活动中表演。舞蹈动作的编排经历从历史传承、民间发展、到戏曲升华,又回到民间广泛流播的过程。本文主要通过对“彩球舞”和梨园戏的相互关系,对“彩球舞”的历史由来和每个阶段变化的特点,运用舞蹈史论,舞蹈形态学,民间舞蹈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其近现代的发展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梳理了皂隶舞(傩舞)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了皂隶舞的表现形式、表演程序和动作特点,探究皂隶舞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教化,娱乐健身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受神秘的巫文化影响,桂林傩舞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盛极一时,但近年来逐渐趋于衰退。通过实地考察张家村傩舞,可以发现桂林傩舞艺术面临着缺乏继承人、观赏性不足、舞蹈造型和手势表达失传、道具不精、基层教育不重视、表演人员经济困难等生存困境。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傩舞表演的继承人和道具制作的传承人,强化对傩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提炼傩舞的特色内涵,促进桂林傩舞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略论热巴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觉嘎 《西藏大学学报》2009,24(1):102-107
热巴是一门融柄鼓舞、手铃舞、谐(歌)、哔旺霞卓(弦子舞)、韵白、说唱、杂技:气功、短剧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热巴作为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完整的结构和高超的技艺,而且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文章考辨热巴艺术的源流,展示热巴艺术的表演流程,并对其发展与传承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三节龙·跳鼓舞"是流传于湖北省云梦县伍洛寺镇的一种传统舞蹈,是由当地传说与古老的祭祀舞演变而成的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该舞的道具形制、表演形式以及舞蹈动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2010年5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鉴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本文根据自己参与"三节龙·跳鼓舞"的挖掘、搜集、整理、编写过程中的体会,对该舞的起源、表演、传承与创新发展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焦作苏家作村是苏家作龙凤灯舞的发祥地。这种独特的民间灯舞形式始创于清道光六年,迄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其地方色彩浓厚,风格粗犷奔放、明快大气,表演时刚勇豪爽,龙凤共舞,场面宏伟壮观。在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和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龙凤灯舞经历了从鼎盛、衰落再到重新焕发生机的不同生存状态。在当前"非遗"保护和传统礼俗活动复兴的大背景下,龙凤灯舞的传承保护工作又获得了新的进展,其作为国家"非遗"项目,今后的传承和保护还需要社会的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9.
东巴舞作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载体及展现,已经成为当地舞台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基于当前东巴舞舞台文化符号在展现过程中的缺失与当前观众对东巴舞文化符号迫切需求的态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解析东巴舞舞台文化符号群基础上,从东巴舞舞台器物文化符号、制度文化符号、精神文化符号和行为文化符号进行审视,基于存在的问题构建东巴舞舞台文化符号应然模式,促进东巴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舞论》是现存最早的梵语戏剧学论著,对古印度梵剧的戏剧原理、剧作法以及舞台表演实践都做了全面、深入的论述。由《舞论》中的戏剧理论和舞台表演实践可以看出:《舞论》既与东方文化体系保持着紧密的审美契合,又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论体系和表演模式;同时,《舞论》在时空概念、表演的结构与框架、角色的类型化方面,对印度传统表演艺术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蜈蚣舞"深深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它是由淳朴的乡民于日常生活中创建出来的潮汕地方舞种,舞蹈表演具有极强的震撼力,体现了潮汕先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本文在探讨"蜈蚣舞"历史渊源的基础上,从三个维度对其动作符号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草根娱乐价值进行深度挖掘,进而从"非遗"角度研究了"蜈蚣舞"的有效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东巴舞作为纳西族一种体育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纳西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与文化标志。笔者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优秀文化的发展是带动文化传承的良好动力,能够改变部分文化向衰退或消亡边缘发展的趋向。同时探析纳西族东巴舞的发展与传承的意义,研究有利于东巴舞发展传承的方式,旨在为相应的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看,中华大地,图腾崇拜普遍存在,它们往往在民间以舞蹈的形式来体现.各民间舞蹈作为一种图腾崇拜的仪式形式各异,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表现风格丰富多彩.泉州的拍胸舞就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反映当地民俗民风的民间舞蹈.据历史记载,拍胸舞始于宋代,流传至今.舞者一般为男性,头戴一形状特殊的草箍,裸身赤脚.至今在泉州的民俗活动中仍可见拍胸舞的表演.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代艺术遗风,也是中华大地宝贵的遗产.该文以传承创新为目的,从拍胸舞的起源和艺术特点的角度来探索泉州拍胸舞的现状,并探索其未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粤西傩舞现存种类不多,虽表现内容、表演形式各自不同,但"驱邪逐鬼、祈福禳灾"的主旨;戴面具、"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的表演形式;开坛、开洞、闭坛的结构程式却基本一致.究其原因,应该与封闭的家族传承模式和地处偏远、认知水平有限的民众对自然神和神化了的历史人物的敬畏有关.  相似文献   

15.
龙凤灯舞发源于豫西北苏家作村,是将龙舞和凤舞两种舞蹈艺术和谐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从苏家作龙凤灯舞蹈队的构成、成员来源及传承谱系和演出空间等内容看,龙凤灯舞是依靠地缘关系来实现传承的舞蹈技艺,受地域、宗族、家庭影响但并不排外,技艺传承稳定性好,既能保留原始风貌又具有不断创新的可能性。从祭祀、教化、娱乐及审美等社会功能对其进行文化阐释及解读。  相似文献   

16.
以2015年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和陕西省首届全民操舞大赛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等方法,对2015年陕西省与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的竞赛内容、竞赛办法、奖项设置、参赛组别人数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对比,深刻剖析陕西省健身健美操运动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差距,为陕西省健身操舞运动的良性发展提供依据,使其向更加科学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典型的汉族民俗舞蹈:永新盾牌舞盾牌舞于清康熙年间由广东传人江西,主要流传在吉安永新县的龙源口、烟阁等地,绵延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因舞蹈由藤牌操演变而来,故又称"男子群舞"、"藤牌舞","滚挡牌",是江西地区典型的汉族民俗舞蹈。盾牌舞有一套传统的、颇具庄严和悲壮色彩的表演形式,其风格特点为动作幅度小、频率快,表演时要掌握"推、挡、搭、架、逼、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安徽淮河流域民俗体育"凤阳花鼓"的变迁与传承进行研究,发现"凤阳花鼓"源于凤阳本土,集"歌、舞"为一体的原生态民俗体育项目;变迁与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民众生活方式戚戚相关;传承路径主要分为3条:民间变异传承的沧桑之路、政治服务传承的谋略之路、花鼓艺人再生传承的发扬光大之路;新中国成立后,"凤阳花鼓"再获发展新机遇,普及为民众健身娱乐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队舞"作为宋教坊重要的乐舞,在表演内容和形式上既是前人的承袭,又具有创新和启下的意义,为戏曲形成打下基础。从队舞的演出形式、结构特点、队舞和大曲的关系、致语和传奇家门的关系、队舞之名这几方面,来论证"队舞"作为宋教坊重要的乐舞,在表演内容和形式上既是前人的承袭,又具有创新和启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萍乡傩舞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傩舞的研究者有必要对傩舞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前傩舞在传承中的各种困境,从多个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促进傩舞的创新研究并为今后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