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技术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技术转移体系是连接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转移体系完善与否和功能强弱,成为制约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我国技术转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转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由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或组织构成的系统网络。其核心机构是企业,主要功能是组织科技攻关力量创新技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因为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各方资源,切实增强国家竞争力;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更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并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企业主体缺位、技术创新能力不高,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技术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府职能发挥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文化是我国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因此,需要切实巩固企业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创新源与知识库的作用,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完善技术创新的基础服务设施,建立和优化技术创新的宏观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是依托高校建设的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它是联系高校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为企业提供综合的服务;推动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有利于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扩散。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经济》2005,18(1):5-5
国务委员陈至立日前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高度重视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要把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型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体系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本文就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实施以来.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政策响应、实施进展以及领域专家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6.
国家创新体系下的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及其主要特性“国家创新体系”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弗里曼于1987年在《技术和经济运行 :来自日本的经验》中首次提出和使用的。弗里曼的这一概念已为OECD组织正式接受 ,并于1996年的报告中提出与弗里曼的定义大致相似的定义 :“国家创新体系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等为了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建设性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机构网络 ,其主要活动是启发、引进、改造与扩散新技术 ;创新是这个体系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尽管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关于国家创…  相似文献   

7.
岳爱东 《科技咨询导报》2012,(33):249-249,251
国家创新体系通常可以看作是由一个国家的公共和社会机构组成的网络,其活动的目的是为创造、扩散和使用新的知识和技术。国家创新体系对于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我国和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创新体系也得以逐步构建起来。本研究旨在研究和分析国家创新体系内容和框架,以及我国和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家创新体系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一项战略,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体,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当代大学生是堪称“有梦一代”,他们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度,也是高等院校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体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等院校肩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责任,提出以打造赛事支撑平台、项目运作体制、公益创业等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合作是指以提高科技生产力为目的,由合作各方进行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产品生产的一项活动。对产学研合作机制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已经成为发挥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力量,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家在“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产学研合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从安徽省高校产学研利益诉求现状入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安徽省高校产学研利益诉求的满足现状及高校利益诉求的差异。一、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2009,(6):6-7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2009年初,科技部研究出台了《关于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特别强调要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明确要求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区域科技资源集成和技术转移为重点,加快推动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包括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创新动力论”,以及由此导出的当代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不仅面对着大量的自然科技新问题。而且尤其面对着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新问题,亟待创新解决。胡锦涛同志提出十四个“如何”的问题,也代表着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创新功能的深情呼唤。继江泽民和胡锦涛多次讲话后,中共中央2004年3号文件的下发进一步表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解决这些新问题中的创新功能,绝对是不可替代的;它构成了中国创新体系的难以或缺的主导子系统。  相似文献   

12.
国家创新体系的社会运行范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一个知识流动的网络,其合理社会运行是以体系中所有要素的协作为基础的。体系内部的联系,以及它在知识与技术扩散方面的能力,影响着企业和整个经济的创新绩效。一切新的社会或科学模式的成功运行,一定包含着全新的范式理念在其中。本文试图找寻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和运行中的社会行为范式,以此来深入了解整个创新体系的共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对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三大工程”的作用,创新体系与科技、教育的关系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了论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4.
全球主要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转移既是技术获取的方式,又是技术成果商业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技术转移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流动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日趋重要,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特别是促进公共研究成果的技术转移。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为知识创新及企业的技术创新贡献力量.国家创新体系呼唤优质的高等教育,这种教育的特征是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能够积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在科学研究与管理体制上不断创新,将产学研结合并不断服务社会,培育并发展校园创新文化、创设自主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1.区域创新概述 由于区域作为地理空间,具有高度的涵容性与综合性,是一个中观层次的自然、经济、技术、社会综合体。从宽泛的含义上理解,区域创新是发生于区域内的所有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层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民族的创造力,需要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持和培植,国家创新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创新机制的培育、合作与竞争;在创新体系的建构过程中,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肩负着重要责任;以贯彻学术民主精神和培养作者队伍为己任的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者,其自身的建设性品格和创造性成果尤为重要。合乎学术生产规律的“学术链”制度,不仅是展示编辑工作主体创新意识的成功形式,也是培育学术创新机制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8.
《安庆科技》2006,(2):47-48
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更进一步指出“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国家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内公共和私人部门中的组织结构网络,这些部门的活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着一个国家扩散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并影响着国家的创新业绩。可以把国家创新体系看作是国家各有关部门和机构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  相似文献   

20.
《创新科技》2007,(4):5-5
<正>田静指出,目前关于企业作为“主体”这一概念,存在一些有意无意的模糊和显而易见的误区,把“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扩大到了“自主创新的主体”,进而提出所谓“主角、配角”,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创新体系中各单元的作用,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率的提高没有益处,需要进一步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