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劳伦斯小说中神话因素非常丰富,从神话原型与宗教象征角度出发,可以发现他的小说中性爱主题与太阳神话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为我们解读劳伦斯小说的主题和“返魅”的艺术特色提供了有力的神话学注脚。  相似文献   

2.
小说《灵旗》体现了较高的美学水准,对当前抗战小说的创作依然具有借鉴价值。从思想主题上看,该部小说的写作超越了社会结构视野以及战争本身,而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来反思人的命运、战争的残酷以及历史理性的荒谬,其内蕴着一种可贵的哲理精神。从形式上来看,这部小说运用了意识流、心理刻画以及"超现实"等多种艺术手法,具有艺术创新的自足性和启示性。  相似文献   

3.
迟子健的东北地域小说创作,存在着"重"与"轻"的两维视域。这里的"重"蕴含着苦难遭际、命运多舛、令人窒息的沉沦,同时也昭示着人类存在都要面对的"原初痛苦"和生存困境。"重"之维度集中描摹大地的悲歌与死亡的沉重,而"轻"是集人性思考与构建精神生活完整性的艺术试验,蕴含着对神秘的彼岸世界的无限怀想,在富有地方风情的描述中建构了"神"与"人"的超验维度。"重"与"轻"二者相辅相成,一体互动,建构了迟子健地域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在家族神话史诗"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利用母题再现来探讨南方问题,通过分析小说中反复再现的母题,考察福克纳世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和美国南方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小说《报废》主要展现了对现代生活的深刻反思,特别是在消费文化为背景的时代下人被“物”所役使的一种痛苦与挣扎,但这种挣扎在当下中国更具有讽喻色彩。通过对小说中展现的人与物、人与文化、人与时代关系的分析,指出这部小说所独有的社会认识价值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王》开拓了史诗小说的表现空间,可以称之为一部"新史诗小说"。它将世俗性与神性,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结合为一体,将欲望的日常生活化与宗教的拯救意识糅合为一体,从独特的角度处理了格萨尔王这样的史诗题材,并试图找寻摆脱后现代语境中人类生存困境的途径。小说中的人物执着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和寻找战胜欲望之魔的力量,也让我们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时代,感受到遥远的神性召唤。  相似文献   

7.
"我们进入世界图景时代,世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变成一系列图景。"海德格尔曾经如是说。文字是一项伟大发明,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会怀疑这一点,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又开始从文字时代,向图画时代靠拢……  相似文献   

8.
网络穿越小说是"穿越时空"文学母题在网络媒体时代的文本演绎形式。本文从分析"穿越时空"文学母题的特性和网络媒体的特性入手,分析了网络穿越小说的文学母题特性和网络艺术特性,进而分析了网络穿越小说的时空特质,结论表明:网络穿越小说在文学意义上是一种全新的小说艺术形式,在美学意义上则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人在数字化环境中的虚拟性存在。  相似文献   

9.
将空白艺术运用于小说的结尾,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艺术载体的信息量,而且还可以增加小说的召唤力和艺术感染力,诱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在期待视野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从表现形式和效果来看,作者往往在小说结尾采用中断情节、情节发生重大转折或在情节结尾处造成较大矛盾的方式来制造空白,有意留下“弦外之音”“象外之意”“言外之情”,由读者主动进行再创造的审美活动,以追求"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用"灵幻现实主义"来概括莫言的小说,一方面突出幻觉、幻想、幻象的意蕴,一方面又与"魔幻现实主义"相区别。从《生死疲劳》的思想内容上看,讲的是灵魂转世生命轮回,由亡灵一次次投胎成动物和人的故事,"灵"一词令人联想到灵魂、幽灵、鬼魂、生灵、神灵、亡灵、灵灭、显灵等,说"灵幻现实主义",既与这部小说故事情节相契合,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二是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灵魂的六道轮回这一灵巧的艺术形式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五十年时间跨度的中国社会风云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灵幻"让我们想到灵感、精灵、机灵、空灵、灵怪、灵异、灵光、灵活、灵机、灵敏、灵气、灵巧、灵通、通灵、灵犀、灵性等等。而这些词汇、概念的综合恰恰是莫言小说的一种独一无二的特质。作家莫言有着一颗敏感、灵敏、机灵的赤子之心,他一进入写作状态就像充满灵性的精灵,灵感泉涌,灵气四溢,灵异万端,达到空灵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著作中直接提到"文化"一词的地方并不很多,但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思想。在马克思的时代,文化概念正在走向独立自足的过程中:一方面,前面有从康德、赫尔德到黑格尔开始创建的文化哲学,日益偏向从精神层面来阐释文化;另一方面,19世纪人类学把它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体特征,而与文明互释。马克思言及文化多在后一人类学意义上使用该词,反之对只注重精神世界的"文化史"颇有微词。文化以它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内涵,本身也是社会存在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是上层建筑,同样也是基础结构,这应是马克思文化思想留给我们最意味深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茅盾的生前显赫、死后落寞,都与其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的艺术得失密切相关。这一小说类型的创作范式可归纳为"感性细节"加"理性框架",思想精髓在于批判现实时的分寸把握,说到底是作者意欲干预政治又希望规避现实风险的文化心理的产物。茅盾及其小说创作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交汇碰撞之际,在现代文化冲击中既深感诱惑又惊惧交加的矛盾复杂心理。  相似文献   

13.
上海史研究是魏斐德教授后半生最下工夫的领域。上海三部曲、戴笠研究以及一批上海史论文,是他在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成就。他之所以钟情上海史,是因为研究这个领域有意义、有趣味、有特质、有资料。透过上海史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魏斐德后半生的治史方法,这就是"无法之法,乃为上法"。具体体现为,史料必求其极度翔实,叙述必求其周密生动,结论必求其圆通牢靠。他研究中国历史,熟悉中国历史,但采取开放的、多视角的态度,不将治史者的价值判断强加给读者,这恰恰是现代或后现代的史学特点。魏斐德是涵化了中西优秀史学传统的、有着当代开放精神的杰出史学家。  相似文献   

14.
"希腊小说"与史诗和悲剧具有共同的叙事元矛盾:"个体—命运",但其叙事却不具有后两者完整或相对完整的因果形式;小说中个体、主人公"静止/完美"的时间和道德形式,亦与史诗、悲剧中的个体存在形式迥异。从神话、史诗、悲剧至小说,命运的存在形式,由具象的变为了完全抽象的。"希腊小说"非因果的叙事形式,根自于命运存在形式的彻底抽象化;尽善、且非时间性的小说主人公,是抽象的命运的拟人形式。  相似文献   

15.
1928年到1929年间,上海发生了一起富家小姐黄慧如与男仆陆根荣私奔的事件,被时人称为黄陆案。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正是大众传媒与市民文化空前繁盛的时期,这一罕见的主仆恋情很快成为沪上各大小报刊大肆渲染的对象,并成为以牟利、媚俗为宗旨的出版商以及海派戏剧的绝佳题材,甚至电影公司、烟草公司也从中窥到了牟利的契机,跟风炒作,私人领域、个人的情爱与身体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对象。与媒体炒作相对的,是知识精英们对黄陆案的讨论与言说。黄陆案被旧派人士看作是"尊卑不分"的风流案、奸案,却被新派人士演绎为符合当时潮流的自由恋爱,在相关的论述中,阶级、革命、女权、自由、平等等话语被广泛运用。时至今日,以黄陆案为原型的沪剧与评弹仍在上演,但其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已"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16.
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已成往事,但这次军事干预充分显示了北约在后冷战时期的战略动态。北约新战略脱胎于20世纪90年代纷纭多变的国际政治与安全环境,伴随着北约对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的军事干预而不断成熟。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集中展示了其大战略思维、"非接触性战争政策"、"无边界集体防御原则"等,突显了北约谋求"巧防御"、"快速反应"、"综合指导"、"兼顾国际与区域政策"、"军事与民事相结合"等新手法。然而,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也暴露了其战略形态的许多不足:缺乏完整规划以及国际法理基础、战略定位片面与错位、与地区及国际需要存在距离等。  相似文献   

17.
“狂欢化”是巴赫金在研究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民间文化及文学创作的基础上提出并系统阐释的一种文化与文学理论。在中周小说界经历多种“现代性”探索与实验后却仍然迷茫于“不知路在何方”之时,狂欢化理论为小说创作指点了“后现代”之路。韩寒的《光荣日》是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狂欢化叙事特征的小说,主要表现为空间戏仿化、人物边缘化、情节双声化和语言粗鄙化。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钻速(ROP) 与泵量、立管压力、冲击频率以及钻柱和液柱共振之间的关系.指出,ROP随冲击频率的增加而快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非线性关系,存在一最优冲击频率范围,使钻速保持较高.共振对系统振幅有较大影响,因而直接影响到钻速的变化,既有利,又有弊,使得钻速的变化呈波动状.泥浆性质(粘度、密度,弹性) 对冲击频率有一定影响,它会降低冲击频率,研究认为,尽管有诸多影响冲旋钻钻速的因素,但冲旋钻的钻速比常规钻速要提高很多,是有前途的高效快速钻井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于UML难以表示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大量不确定和模糊的信息,因此前人提出了模糊UML。与UML类似,模糊UML是半形式化语言,缺乏精确的语义。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用模糊描述逻辑形式化表示模糊UML类图的方法,扩展模糊描述逻辑f-SHOIN(D)为其逻辑基础,详细描述模糊UML类图中的类、属性和各种关系转化为模糊描述逻辑表达的形式化过程,最后用实例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成年双峰驼的 8 个蹠趾关节进行了详细解剖,并与马、牛、羊、猪、犬等动物的对等器官相比较,结果发现双峰驼之蹠趾关节在形态结构方面有以下显著特征:①蹠骨远端关节面后部有矢状嵴,近趾节骨近端关节面后部有与之相对应的矢状沟,这种结构与蹠行动物和趾行动物的类似;②籽骨上无对近趾节骨近端的关节面;③籽骨间韧带只联接同一趾上两籽骨,不象牛的那样将两趾的四个近籽骨连在一起;④轴侧侧副韧带不象牛的那样与对侧的同名韧带共同起始于蹠骨远端滑车间切迹,而是在此切迹分别起始于轴侧韧带窝及韧带结节;⑤轴侧侧副韧带与远轴侧侧副韧带结构有所不同,前者仅为一层,而后者分为两层;⑥籽骨直韧带、趾间趾节骨籽骨韧带及趾间近韧带均缺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