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昆虫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昆虫病原真菌的进展。其内容包括利用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等技术进行菌株遗传改良和利用酶谱分析、分子遗传学等技术研究其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2.
基于线粒体ND5基因的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D5基因位于mtDNA上,其进化速率较快,是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理想的分子标记之一.目前,已经利用该基因从各个分类水平对昆虫系统发育关系、物种形成与分化、种群遗传与变异及生物地理等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对ND5基因的分子特点及其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分子杂交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教学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常规方法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安全性低等不足,需要发展高效、快速、低成本、安全、简捷的适合本科生教学的分子杂交方法。文章结合教学和科研实践,提出利用普通的Taq酶进行PCR探针标记的改进方法,结果发现该方法简便、效率高和成本低,非常适合本科生基因工程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IBDV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况,主要包括IBDv的基因组结构及理化特性、病毒蛋白、不同型IBDV变异的分子基础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等,以探讨利用病毒重要基因核酸序列的差异进行IBD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病毒各致病型快速鉴别诊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16S rRNA基因技术在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们对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也为研究油藏微生物群落和微生物采油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尤其16S rRNA基因技术应用于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该技术克服了基于细胞水平研究方法的不足,能更准确、更客观地揭示油藏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动态变化、种群结构及进化等方面的信息.文章简要综述了16S rRNA基因技术发展历程及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详细概述了16S rRNA基因技术在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用于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的16S rRNA基因技术,讨论了16S rRNA基因技术目前在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例论证了该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重点介绍了胜利油田利用T-RFLP、DGGE等分子生态学技术在河口采油厂罗801区块空气辅助微生物驱和单12区块内源微生物驱研究中的应用,阐明了分子生态学技术在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中的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扁桃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扁桃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在分子水平上对扁桃资源进行研究的成果,包括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品种的准确鉴定和辅助育种、遗传图谱构建、分离和克隆编码重要性状的基因和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扁桃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在分子水平上对扁桃资源进行研究的成果,包括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品种的准确鉴定和辅助育种、遗传图谱构建、分离和克隆编码重要性状的基因和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利用分子标记探讨鱼类的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已经逐渐成为现代鱼类系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核基因在鱼类分子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优缺点。常用的核基因主要有核糖体基因,其中保守的18SrDNA及28SrDNA主要用于研究高级分类阶元;在研究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以及不同地理种群时,比较常用到的则是ITSs以及SINEs;而RAGs及S7性质独特,也常被用于鱼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以往的研究主要利用线粒体基因(如Cytb等)研究鱼类的分类和进化,但多年来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基因在研究鲤形目(Cypriniformes)、鲈形目(Perci-formes)等鱼类系统发育时并不能成为最佳的选择。最近的研究表明,核基因能够弥补线粒体基因的缺陷,并可广泛应用于鱼类系统发育研究。然而,核基因的应用也面临着如下问题:1)因核基因重组导致数据分析难度较大;2)鉴定不同类群时存在一定误差;3)单倍性核基因片段较难获得;4)对某些进化时间短的群体的系统发育研究效果较差。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核基因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9.
项目介绍     
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白桦BpEIL1基因调控抗叶枯病分子机制的研究(31800558)"依托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方药食生物技术研发工程中心"平台,通过分子生物学、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研究白桦BpEIL1基因在病原菌侵染下的表达特性及功能,确定BpEIL1基因在白桦抗病性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构建BpEIL1调控基因网络,挖掘与白桦抗病相关的下游基因,揭示BpEIL1基因调控白桦抗叶枯病的分子机制。从浩渺的太空看我们的家乡,地球是一颗"蓝星"。地球除了海洋与江河,也应该是绿色的。  相似文献   

10.
海水养殖鱼类抗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病害是限制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目前尚缺乏优良的抗病养殖鱼类品种。鱼类功能基因组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筛选鱼类抗病相关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提供了机遇。基因转移、分子标记和基因标记等分子育种技术是培育抗病优良鱼类新品种的很有潜力的技术手段,已成为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今后应大力发展的研究领域。本文结合笔者实验室的工作,对某些海水养殖鱼类抗病相关功能基因及抗病分子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11.
实验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绿僵菌和白僵菌菌液,采用喂食和涂抹两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分别感染台湾乳白蚁群体,研究绿僵菌和白僵菌对台湾乳白蚁的致病力.初步结果表明:绿僵菌和白僵菌对台湾乳白蚁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但短时间内的致病力较低,可能是台湾乳白蚁群体内存在着控制真菌生长和扩散的社会行为,所以这两种病原性真菌作为潜在的白蚁生物防治剂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吉林市森林土壤中的昆虫病原真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诱集方法从吉林市不同地区采集的18个土样分离出3属3种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用黄粉虫可以方便、快速调查昆虫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3.
对柞栎象成虫和幼虫虫体的白僵菌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柞栎象体上的虫生真菌为布氏白僵菌;影响布氏白僵菌菌落直径生长量的3个因素中菌株种类居于首位,其次是培养温度;影响产孢量的首要因素是培养基种类,其次是培养温度,最后是菌株种类.对柞栎象成虫提取的布氏白僵菌产孢条件进行选择,结果表明:20~25℃时,在PPDA或PDA培养基上培养可获得最大产孢量.在柞栎象成虫和幼虫虫体上提取的布氏白僵菌萌发率相似,分别为89.11%和85.67%;柞栎象成虫、幼虫虫体提取的布氏白僵菌菌株的抗逆性表现为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生长速度减慢.以紫外线照射45 min为分界点,照射时间小于45 min时柞栎象幼虫菌株长势强于成虫菌株,大于45 min时成虫菌株强于幼虫菌株.  相似文献   

14.
利用聚内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金龟子绿僵菌感染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在3天、4天、6天后,体壁组织中蛋白质和过氧化物酶及血淋巴中过氧化物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对马尾松毛虫体壁组织蛋白质代谢产生很大影响,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国内外绿僵菌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山西省在绿僵菌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阐述了绿僵菌菌剂中试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计划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实施年限、经费预算、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球孢白僵菌几丁质酶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酶解球孢白僵菌菌丝细胞壁以获得原生质体,用超声破碎器破碎细胞,并用差速离心等方法,对此丝状病原真菌细胞中几丁质酶的定位进行了研究.采用球孢白僵菌 Eu-120株,分别用几丁质酶、蜗牛酶和纤维素酶,以不同比例混合进行脱壁处理.通过测定培养物上清液及原生质体溶解物的几丁质酶活性,发现此培养物上清液中的酶活性占其总酶活性的81.46%,而原生质体溶解物中酶活性极少.研究表明,球孢白僵菌几丁质酶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周质空间,并在菌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壁分泌至细胞外.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温湿度下白僵菌对红缘天牛幼虫致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找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的最佳作用条件,测定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白僵菌作用于红缘天牛幼虫后,幼虫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1)31℃是白僵菌感染红缘天牛幼虫的最佳温度.该温度下,幼虫在5 d的校正死亡率高达77.78%,致死速率快,LT50仅为0.121 d,僵虫率为46.6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温度增高或降低,都会使致死速率和僵虫率降低;(2)相对湿度>90%时,白僵菌对红缘天牛幼虫的致死效果最好,此时的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100%和63.33%,致死速率也最快,LT50为1.017 d,相对湿度降低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白僵菌对臭椿沟眶象成虫和沟眶象成虫的致病力情况.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8℃时,白僵菌对臭椿沟眶象及沟眶象成虫的致死效果均为最好,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100%、80%和43%、40%.此时致死速率最快,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2.130 d和5.023 d;当湿度为80%~90%时,白僵菌对臭椿沟眶象成虫和沟眶象成虫的致死效果均为最好,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100%、90%和63%、60%.同时致死速率最快,其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1.384 d和3.269 d.由此可知,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白僵菌对臭椿沟眶象及沟眶象成虫均有较强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9.
有机茶生产及其关键技术害虫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有机茶的生产技术;针对有机茶生产关键技术害虫生物防治研究应用茶毛虫NPV防治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白僵菌871(Beauveria bassiana strain871)防治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lus Voss),韦伯虫座孢菌(Aegerita webberi Fawcett)防治黑剌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mnt),Bt与苦参碱(Matrine)混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茶尺蠖(Ectropis obligua)、茶毛虫,苦参素、除虫菊素(Pyrethrinum)防治茶丽纹象甲、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茶蚜(Toxoptera aurantii(Boyer))等;上述技术已在福建茶区示范推广200km2,防效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