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步探讨了采用16S rDNA片段鉴定鳗鲡病原菌的方法.根据已知细菌16S rDNA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PCR法扩增16株已鉴定的鳗鲡病原菌的16S rDNA片段,测序分析后,通过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并构建相应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6株鳗鲡病原菌均扩增到了400 bp左右的基因片段,其中14株菌的16S rDNA片段序列与网上已发表的同属菌株的同源性为100%,其余2株为99%;8株病原菌被鉴定到种,分别属于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其余8株被鉴定到属,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属;鉴定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在属的分类单元上的符合程度高达82%.  相似文献   

2.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与毒力基因分布的相关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对9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中的气溶素基因(AERA)、溶血素基因(HLYA)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HPA)进行了扩增。结果表明,6/9的A.HYDROPHILA中存在AERA基因,8/9的A.HYDROPHILA中存在HLYA基因,而在7/9的A.HYDROPHILA中检测到AHPA基因。通过比较基因检测的结果与嗜水气单胞菌对鲫鱼的致病性,发现AHPA阴性菌株是无毒株,强毒株都呈AERA HLYA AHPA 基因型。AERA HLYA AHPA 基因型是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主要的基因型。本研究首次发现AHPA阳性的嗜水气单胞菌皆为毒力菌株,并且发现AERA和AHPA基因存在相关性,探讨了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与毒力基因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患腹水病褐牙鲆体内分离致病菌,通过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该菌进行了鉴定.根据Genbank 上报道的嗜水气单胞菌标准株的16s rDNA序列以及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所含有的气溶素(aer)基因没汁了2对引物,对所分离到的2株疑似菌以及3株标准株进行PCR扩增,均能够扩增出目的条带,经测序后,该菌的16s rDNA的序列、aer序列与标准株同源性分别达到99.8%和95%,与常规细菌鉴定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证明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4.
以32株从养殖鳗鲡分离的病原性气单胞菌为试验材料,采用Biolog自动菌鉴系统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有20株被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7株被鉴定为威隆气单胞菌,1株为豚鼠气单胞菌,其余4株未能鉴定到种.为进一步确定20株嗜水气单胞菌和7株威隆气单胞菌的基因型,筛选了2对引物(E-C/M-C,E-C/M-A)分别对这两个菌种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20株嗜水气单胞菌中共检测到88个位点,均为多态性位点;7株威隆气单胞菌中共检测到61个位点,其中60个为多态性位点.经UPGMA聚类分析表明:20株嗜水气单胞菌可初步分为3种类型,每种类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49,同一类型内不同菌株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27;7株威隆气单胞菌可初步分为4种类型,每种类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67,变异范围为0.415~0.525.该结果为鱼类病原菌的DNA分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8年1—2月,饲养于集美大学疫苗中心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从病鱼脾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结合Biolog系统微生物鉴定和分离菌16S rRNA基因的测序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采集自然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前后的日本鳗鲡肝、脾、肾和粘液为cDNA模板,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组织中Toll样受体3(tlr3)、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型溶菌酶(lysC)和环氧合酶(cox2)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日本鳗鲡自然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tlr3、tnf-α、cox2均未发现显著性的变化,但lysC的含量在日本鳗鲡脾脏和肾脏中均出现显著性上调,即,自然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日本鳗鲡的抗感染免疫功能与C型溶菌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pH值对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培养温度和pH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基因表达以及致病性的影响,利用反转录PCR(RT—PCR)对4种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表达受温度和pH值影响,其中溶血素(AHH)、气溶素(AerA)、外膜蛋白(OMP)和粘附素(Aha)毒力基因在15℃、25℃和37℃下均能高效表达,在4℃AHH和AerA两基因也能持续表达,但OMP和Aha两基因的表达停止。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下(pH5.0和pH7.0)4种毒力基因都得以表达,在碱性条件下(pH9.0)4种基因中只有AHH得以表达,而Aha等其它3个基因的表达减弱或停止。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得到鲫鱼攻毒试验结果的支持。此外,研究还表明细菌的毒力与鱼的体温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细菌的16S rDNA 3'端和23S rDNA 5'端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扩增了一株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红板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16S-23S rDNA间区,克隆到pGEM-T载体上,测序.用BLAST和DNAstar软件对16S-23S rDNA间区序列以及其内tRNA基因与已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和近缘种的IGSG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设计出对嗜水气单胞菌特异的PCR引物,建立了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PCR方法,进行了特异性、灵敏性检测,并用此方法检测了不同的水样.  相似文献   

8.
从发病的养殖鳗鲡中分离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 shydrophila),提取其基因组DNA,再通过PCR法克隆创伤弧菌外膜蛋白Omp U和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OmpⅡ的基因全长。采用融合PCR法体外连接这2个基因表达膜外片段的序列并成功构建了二联表达载体(p GEX-2T-Vibr-Aero-his)。在大肠杆菌(BL21)的吸光度A_(600)为0.6~1.0时,采用1.0 mmol/L IPTG诱导剂,16℃过夜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离心柱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分子量为82.2 ku的外膜蛋白。蛋白经透析复性后免疫于鳗鲡以测定其血清抗体效价。结果表明,重组蛋白注射组的鳗鲡血清抗体效价在免疫后第14天和第21天显著(P0.05)高于PBS对照组,第28天和第42天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  相似文献   

9.
研究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LysR型转录调节因子中XapR蛋白抗生素耐药的调控机制。通过测定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野生型菌株)与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 xapR基因缺失株(ΔxapR)对34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系统地评价xapR基因抗生素耐药性;进一步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xapR参与嗜水气单胞菌调控的生物过程。结果表明:xapR基因缺失后细菌对头孢孟多的耐药性减弱;xapR基因可调控细菌碳代谢、TCA循环等多种代谢途径,此外还与外膜蛋白、TonB、ABC转运系统等抗性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综上,XapR蛋白可通过调节细菌中心代谢途径以及多个抗性基因改变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ompTS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克隆至质粒pRSET A的BamH I和EcoR I位点,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C诱导获得高效表达,SDS—PAGE蛋白电泳表明在39.9kD处出现超强特异带,占总蛋白的51%。以Ni-NTA-Conjugate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证明该39.9kD的蛋白为所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融合蛋白注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可诱导产生特异抗体。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抗体与表达的融合蛋白和嗜水气单胞菌中提取的36.9kD外膜蛋白均呈阳性反应,表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仍保持原有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从而为此融合蛋白作为疫苗的候选成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