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纵观中国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灾荒史,中国的灾荒史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在饥饿中艰难挣扎的生活史。“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对于当代中国而言,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发展现代农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之一。“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特别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不仅资源约束日益加强,市场贸易环境也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4.
《世界知识》2011,(12):33-33
冯昭奎、林昶著《当代日本报告》已于2011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报告》以技术进步、人口问题、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中日关系等十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日本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过去和现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核心区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区域,稳定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有效供给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根据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区域发展的现状,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粮食消费需求、保障粮食有效供给、解决粮食生产制约因素4个角度,研究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地位,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我国是世界人口和粮食消费大国,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从2004年至2015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史上的奇迹.本文对粮食安全概念、含义﹑内容及衡量指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探讨了国内外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根据我国粮食安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运用综合手段,解决粮食安全压力问题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构筑耕地资源保护机制,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四是建设和完善粮食市场,五是搞好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阐述了中国粮食安全必须立足于国内资源,并重点探讨了贵州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建议,观点清晰,明确。  相似文献   

8.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首要的是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缺乏,是当今全世界面临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制约了当代经济增长、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为了保持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本文在简要介绍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用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林红 《科技信息》2009,(33):365-366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始终缺乏切实有效的实践环节。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构建融合专业知识、手段先进的实验平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加速培养我国现代管理决策创新人才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一旦粮食供给不足,人民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粮食安全的细小变化都会导致整个社会的波动,引起人们的恐慌。“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中国经济要出问题,很可能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开始;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认识和对待私人资本主义是党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面临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提出,在民主革命和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要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他关于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思想的依据是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中国的基本国情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分化及社会结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民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群体,在世界农业人口中也占很大比重(40%)。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开始了大规模的分化,到1996年,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有135亿[2],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0%,另外还有6000万~7000万跨地区的农民工,从事非农劳动的农民总数约2亿左右。这在中国农民运动史上是空前的,是生产力的大解放,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大表现,是对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突破,是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由传统文明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调动农民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在当代中国改革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以人为本是邓小平哲学思想中贯穿始终的主线,他始终把人,尤其是人才作为发展的依靠力量,坚定地把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目标,充分体现出人本思想在其经济哲学理论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入世给山东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人们带来新的启示。地区经济发展要想取得新的突破,必须进一步加强文化与经济的科学融合。始终坚持发展观念的现代化、注重经济转换的多元化、实现资源挖掘的综合化、关注经文融合中的民族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为经济腾飞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聚焦西部     
墨轩 《科技智囊》2000,(1):8-17
人类始终都在努力寻找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西部大开发,正是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在世纪之交,为改善中华民族生存环境,实现社会经济长期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一项伟大的、造福于中华民族的综合性社会工程,西部大开发旨在使我国西部地区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山河秀美的区域;并延引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资源优势与改革经验以全面解决中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从长远的、平衡推进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战略的角度看,西部大开发不仅是战略本身的构成部分,更是跨世纪的中国经济整体素质提升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李钟浩 《科技咨询导报》2012,(29):211-211,21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经济的发展是以各种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污染为基本依托的,这也是全世界都在一直致力于突破的难题。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以及经济结构战略转型的全面实施,非农用土地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长。土地资源不仅仅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对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社会稳定、人民居住需求等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干系。面对如此众多的问题,土地行政管理如果不能从大局出发,就会陷入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危险境地一本文主要从土地行政管理的现状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吃饭和建设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江涌 《世界知识》2008,(3):41-43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改善。粮食以及粮食安全的概念正在发生改变。食物以及食物安全比粮食以及粮食安全更加科学与合理。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及主要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设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本文总结了中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并结合我国社会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