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极度稀植方法,研究菊芋株高对叶片数量、小花数量、块茎数量、叶片生物量、块茎生物量、茎秆生物量、根系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从株高角度为菊芋新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极度稀植条件下菊芋株高56%集中在200-241cm;块茎个数、块茎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小花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随株高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整体角度分析株高与各因子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与茎秆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在株高≤200cm条件下,株高与个因子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其中与茎秆生物量、块茎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采用森林收获法中的平均木法,在石灰岩山地侧柏和油松各组的混交林和纯林中分径级对等地选择标准木,建立数学模型,估测各标准地每公顷林分的生物量;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利用面积比例的方法,测定不同林分中灌草层的生物量.同时分析了石灰岩山地中混交试验林及其纯林中乔木层和林下植物的现存生物量状况.结果表明:混交林中乔木层生物量小于侧柏纯林和油松纯林的生物量;混交林中灌草层的生物量小于侧柏纯林和油松纯林的生物量;然而混交林的总生物量大干侧柏纯林和油松纯林的总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硬头黄竹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硬头黄竹不同龄级、径级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建立全竹龄和不同竹龄地上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准确估算硬头黄竹的林分生物量。【方法】选取了硬头黄竹全径级(1.0~7.0 cm)分布的1、2、3年生硬头黄竹各50株,测定各器官和总生物量。采用11种常用生物量模型,分别对硬头黄竹全竹龄和不同竹龄地上单株和各器官生物量进行拟合,筛选最优生物量拟合方程,并应用模型估算不同龄级、径级林分总生物量。【结果】硬头黄竹地上竹秆、竹枝、竹叶生物量占比分别为84.82%、10.84%、4.34%;不同龄级单位面积林分总生物量差异显著,竹龄为1、2、3 a竹生物量占比分别为31.92%、47.15%、20.93%;4.6~5.5 cm径级各器官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径级,占林分生物量的62.60%。11种生物量模型均可以较好地模拟硬头黄竹地上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优选出全竹龄硬头黄竹地上单株和各器官生物量模型6个,不同竹龄的硬头黄竹地上单株和各器官生物量模型19个(1 a的6个、2 a的7个、3 a的6个)。【结论】硬头黄竹不同龄级、径级各器官生物量占比均为竹秆>竹枝>竹叶,林分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龄级、4.6~5.5 cm径级的竹株。全竹龄和不同竹龄地上单株与各器官生物量拟合模型中幂函数的拟合效果最优,其次是多项式函数和指数函数;地上单株与竹秆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受胸径、株高的影响较大,竹枝、竹叶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与胸径关系更密切。全竹龄硬头黄竹地上单株和竹秆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均优于不同竹龄的模型,不同竹龄硬头黄竹地上竹枝、竹叶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均优于全竹龄模型的。  相似文献   

4.
以早春类短命植物齿瓣延胡索为对象,采用全收获法研究其生物量及分配特征,构建株高与生物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齿瓣延胡索的高生长在进入花果并存期后基本停止,地上与地下生物量随生长发育不断增加,在花果并存期达到最高,但在果期下降;生物量分配在营养生长期至花期由地下向地上转移,进入花果并存期和果期又转为地下积累.茎叶生物量比例在营养生长期和花期增大,在花果并存期和果期趋于稳定.花果生物量比例逐渐增大,表明了齿瓣延胡索在发育过程中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的生活对策.以株高为自变量构建的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4种线性回归方程均具有较高的R2值,拟合结果显示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优于地下生物量,其中总生物量的直线、指数和幂函数拟合方程和地上生物量的指数方程均达到建模标准,可为齿瓣延胡索资源储量的估算及开发利用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全收获法研究多被银莲花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多被银莲花在株高达12 cm以上时开花、结果;随株高级的增大,茎叶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果生物量增长明显,花生物量呈单峰型变化;根冠比呈整体下降的变化趋势.随着物候期的推移,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别增加4.31,5.30和3.45倍;生物量分配表现出由地下向地上转移和由生长向繁殖转移的特点,体现了多被银莲花将有限资源再分配于生长和繁殖之间的生存策略.采用直线、指数、对数和幂函数拟合的多被银莲花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方程均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但验证结果仅有幂函数均达到了建模标准,为多被银莲花生物量预测的最优方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桉树林林下生物量变化规律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桉树林林下植物生物量大小与种植年限有较大的关系,幼林的林下生物量远大于中龄林,2个幼林样地的生物量分别为1887.429g/m2和1470.883g/m2,明显比中龄林的要大的多;同中龄林林下生物量大小变化的规律是随着年降雨量的减少,生物量减少,特别是在儋州林场的林下植物生物量仅有3.227g/m2,远比琼海和定安的要少得多,后两者分别为626.988g/m2和512.894g/m2.研究结果还表明,桉树林林下植物生物量的分配方面存在的规律是草本植物的生物量要大过木本植物的生物量,而且随着地区降雨量的增大,年降雨量大的地区木本植物的生物量所占的比例会增大一些,而且表现出随地区年降雨量的增大,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16,(4):511-516
通过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1 hm~2华山松、锐齿栎混交林样地生物量的测定,探讨不同径级树木的生物量分配规律以及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宝天曼华山松-锐齿栎混交林总生物量为293.89 t/hm~2,其中华山松的总生物量为5.01 t/hm~2,主要集中在树干中,占总量的56.89%,各器官的生物量大小关系为干枝根叶,不同径级的生物量关系为II径级Ⅲ径级I径级,其中胸径在20 cm以上的华山松生物量占了华山松总量的92%;混交林中锐齿栎林总的生物量为288.88 t/hm~2,生物量也是主要集中在树干中,占了50.44%,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大小关系为干根叶枝,三个径级的生物量关系为II径级I径级Ⅲ径级.华山松和锐齿栎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3 kg/株和369 kg/株,且单株生物量都是随着胸径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野鸭湖湿地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为研究对象,选择三个环境条件明显不同的样地,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测定,分析了芦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样地之间芦苇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各个样地的生物量在不同月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芦苇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的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这两个变量之间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阿尔泰山林区云杉和落叶松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分析阿尔泰山地针叶主要树种生物量分配格局,【方法】基于2012、2013年研究区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和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实测样木,从年龄、径阶、林分郁闭度等角度,分析树木各组分器官生物量比例变化规律。【结果】两树种树干占整株树木地上生物量比例分别为48.1%、61.9%;云杉枝、叶占地上生物量比例均高于西伯利亚落叶松;两树种地上总生物量占整株生物量比例分别为79.8%和79.5%,平均根冠比为0.268和0.270。西伯利亚云杉树干生物量随径阶增大而提高,树叶和树根生物量随径阶增大而降低,树枝生物量随径阶变化幅度较小。西伯利亚落叶松树干生物量随径阶增大而提高,但在30 cm以上径阶比例稍有降低,树枝、树叶生物量与树干生物量呈相反变化趋势。两树种树干生物量均随年龄增加而提高,树枝、树叶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西伯利亚云杉树根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西伯利亚落叶松树根生物量随年龄增加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西伯利亚云杉树干生物量随郁闭度增加而提高,树枝、树叶和树根生物量随郁闭度增加而降低。西伯利亚落叶松总体上随郁闭度增加树干生物量呈先降后升趋势,树枝和树根生物量变化趋势与树干相反,树叶生物量随郁闭度增加而降低,但变化幅度很小。【结论】西伯利亚云杉和落叶松各组织器官生物量比例均呈现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的趋势。随径阶、年龄、郁闭度增大,西伯利亚云杉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提高,树叶比例则逐渐降低,树枝与树根生物量此消彼长。西伯利亚落叶松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在不同径阶、年龄和郁闭度条件下虽有变化,但幅度不大,总体趋势不变。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地理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地上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及随气候带的变化,以广西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不同气候条件下马尾松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和过熟林为研究对象,构建生物量模型,并基于所得的模型比较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灌木层立木生物量模型中,干和整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拟合效果较好,且模型Ⅱ:W=a×Db×Hc的各项评价指标最好;(2)马尾松中龄林的群落及乔木层各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均表现为南亚热带北热带中亚热带,灌木层的叶和枝生物量积累均表现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干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热带;幼龄林和过熟林(除叶生物量外)群落各部分生物量积累分别均为南亚热带最少;(3)中龄林叶生物量表现为南亚热带北热带中亚热带,枝、干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马尾松各部分生物量(除叶生物量外)在群落中占比以及乔木层马尾松各部分生物量占比均表现为北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幼龄林和过熟林生物量积累分别均为南亚热带最少,马尾松各部分占比均为南亚热带最低。气候条件变化对马尾松不同阶段各部分均有着明显的影响,不同气候条件下马尾松生物量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D900风机转子的典型不平衡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对风机转子进行不平衡响应计算的意义、方法与程序,并以某炼铁厂D900风机为例进行计算,解决了计算过程中出现的数值不稳定问题,得出6种典型不平衡工况的振动响应(振型图).根据这一结果,研究了振动的数量级、振型及振型与自动定心现象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现行振动标准研究了设备强度校核方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振型分析的振动最大值估算法,这对提高简易诊断法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顶山人工油松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拔1200—1300m处的28年生油松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研究。乔木层的生物量采用回归模型预测,其为:油松W树干=2.316(D2H)0.658,W(枝条)=1.313(D2H)0.989,W叶子=1.412(D2H)0.831和W(根条)=1.589(D2H)0.753,灌木和草本植物用表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6月份人工油松林的总生物量为43.470g/ha,其中乔木层35.679吨/公顷,林下灌木及草本层7.791t/ha。  相似文献   

13.
海堤林带树木根系对堤防安全影响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苏北现有海堤防护林造林树种的根系,土壤抗冲,抗蚀及渗透性能进行了认真调查和试验测定工作。本文认为:(1)树木根系有较强的网络土壤功能,能大大提高土壤的抗冲,抗蚀性能,其抗冲,抗蚀指数随根量(尤其是细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2)海堤树木根系分布有其独特性,水平根系主要由2-3根较粗侧根组成,并沿海堤走向水平伸展,而垂直伸向海堤的侧根较少。垂直根系分布深度视树种,年龄而异,一般在0.6-1.0m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研究了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var.mairei)扦插育苗中穗条来源对生根率的效应。结果显示,采条母树龄、穗条年龄和穗条采自的树冠部位均对扦插生根率影响较大。本研究3年龄实生苗优于胸径10-20 cm的母树,后者又优于胸径30-40 cm的母树,胸径50 cm以上的最差,且差异显著。在母树龄和树冠部位一样的条件下,1年龄穗条的生根率显著高于2年龄穗条,树冠中部穗条优于上部,下部穗条生根率最低。采用3年龄实生苗为采条母树,并采集树冠中部的1年龄穗条,其最高生根率可达98.7%。研究结果为扦插繁殖中穗条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南孙 《江西科学》1995,13(2):79-88
通过对王禾丘村土地资源的详尽描述和评价,将所得的数据输入ARC/INFO软件,对该村土地进行微生态单元划分,为初级生物能载体-种群的科学布局提供依据;再在此基础上对常规作物和已造林的树种的综合生产潜力进行估处,为进一步优化本区域初级生物能载体-作物、树种的时儿能源系统生态工程的构架,提供可实现的基础的物质与能量。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瑞利快衰信道误码性能时,可以用BSC模型来近似,根据这一特性,本文在BSC模型上推导出一种估算抗突发错误卷积码的误码率计算式,举例,将其用于瑞利快衰信道,并将估算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植物叶片边缘的局部和整体形态是影响植物叶片功能的重要因素.笔者提出在三维空间上以B样条曲线拟合的方式,实现植物叶片轮廓的快速构建;同时,满足植物叶片的功能特征约束,反求B样条曲线的控制点,实现对植物叶片边缘形态的重构,以体现不同株系、不同生长时期的植物叶片的动态形态表达.实验表明,受功能特征约束的植物叶片三维构建方法是快速的、有效的,能够为生物学研究提供较好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杜仲对不同光强度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不同光强度下一年生杜仲幼苗的光合生理特性。自然光照、一层遮阴、两层遮阴和三层遮阴杜仲幼苗光饱和点分别为:25klx,20klx,17klx和5klx;光补偿点分别为:4.5klx,4.3klx,2.5klx和1.8klx。随生境中光强度的减弱,叶绿素含量增加,;汁绿素b比例增高。生长在弱光环境中的杜仲幼苗株高受抑,叶面积减小,CO_2补偿点降低,固定同化CO_2能力减弱,净光合速率较低,导致生物产量和桃叶珊瑚甙地含量降低,表明杜仲是喜阳生植物。  相似文献   

19.
利用酒糟生产食用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发展和栽培原料的不断上涨,造成食用菌生产成本提高。我们对利酿酒工业废物-酒糟进行食用菌栽培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发酵液中泰乐菌素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即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较高的回收率,回收率分别为95.9%和90.3%。说明除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外,薄层层析法是一种简易又实用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