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荒漠有毒灌草的资源状况,其生物学,生态学和固沙机制及综合开发利用的成果,提出了培育和综合利用荒漠有毒灌草资源防治荒漠化,应用新技术对有毒灌草中毒性成分进行研究及开发利用,使综合利用有毒灌草工程成为具高附加值的新沙产业,且使荒漠化的治理与发展当地经济可能形成相互促进、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并就该途径在荒漠化治理及发展我国荒漠化地区经济等方面的意义及其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的有毒灌草类植物具有重大开发价值。南京林业大学赵博光教授等人经20年攻关研究,证实这类有毒灌草不仅是优良的固沙植物,而且从中提取的各种生物碱天然化合物,可以开发医药、生长剂和饲料等多种新产品。赵博光教授建议尽快推广有毒灌草的深加工技术,大力发展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新兴固沙产业,为防治荒漠化和农牧民致富开辟新途径。赵博光教授介绍,我国西北地区1000多种野生植物中,约有10%是有毒灌草类植物,其中产量最大的种类有苦豆草、骆驼蓬、牛心朴、沙冬青等,年产干草约2800万吨。这些有毒灌草具有特别的耐…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地区主要荒漠有毒灌草名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据研究献记载和实地考查,列出了中国西北地区16科73种主要荒漠有毒灌草的名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云杉矮槲寄生对三江源地区天然云杉林危害的持续加剧,对其防治的需求愈加迫切。利用不同浓度的40%乙烯利水剂对云杉矮槲寄生进行阶段性喷施防治发现:比例为1∶200的40%乙烯利水剂在云杉矮槲寄生花期、果期防效最佳;利用柴油作为溶剂配制不同浓度的40%乙烯利油剂对矮槲寄生花期、果期进行喷施发现:1∶200的40%乙烯利油剂具有更显著的防效,且未对云杉和树下灌草产生不良药害反应。  相似文献   

5.
李翔 《太原科技》2008,(6):38-39
灌草是山西地区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地理位置入手,研究了多种灌草植被的分布状况,对造林地、放牧地的选择,以及水土保持的合理利用、资源灌丛的开发,立地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植物群落空间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以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为对象,实地测量小气候数据,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对5种结构类型的植物群落(乔-灌-草、乔-草、灌-草、乔木、草坪)在春季(5月)温度、湿度及温湿指数(人体舒适度)调节能力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春季校园绿地内,不同的植物群落对降温增湿均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植物群落比单一草坪具有更好的小气候改善能力,差异呈显著或极显著变化(P<0.05或P<0.01);校园绿地内乔木与乔草结构的植物群落,小气候改善能力优于乔灌草、灌草和草坪群落结构.从人体舒适度角度,建议在校园绿地建设中提高乔木与乔草结构植物群落的种植比例.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地处祖国的北部边疆,是全国荒漠化土地分布最集中和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对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为更好的对内蒙古地区荒漠化防治成果有一整体把握,本文从荒漠化的成因、现状及防治对策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概况进行一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8.
校园绿地夏季小气候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不同绿地类型对校园小气候的改善作用, 尤其是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选取北京大学校园内有代表性的4处校园绿地(半天然乔-灌-草、人工乔-灌-草、人工乔-草、人工草坪), 在2012年夏季7-8月对其内部温湿度进行连续32天的24小时同步监测。结果表明: 夏季高温季节, 各类型校园绿地相对于无绿化地面均表现出显著的降温增湿效应, 尤其是北京大学校园内的半天然林发挥着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 在约1个月的观测期内, 各类绿地对人体舒适性均有一定的改善, 改善程度上呈半天然乔-灌-草>人工乔-草>人工乔-灌-草>人工草坪的趋势, 但效果并不如降温增湿效应明显; 从一天的不同时段来看, 早晚时段人工草坪的舒适度改善作用较为明显, 高温时段不显著。总体来讲, 北京大学校园内部分绿地夏季对舒适度的改善作用未根据其不同的功能需求得到充分发挥, 在未来校园绿地建设中应得到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9.
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琰 《科技信息》2007,(34):325-325,279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目前最好的一片草原,天然草场总面积1.25亿亩,素有"北国碧玉"、"牧草王国"之称,不但是我国最重要优质的天然牧场和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同时与大兴安岭森林共同构筑了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呼伦贝尔草原尽管植被保护相对完好,但生态状况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治理。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该草原中的砂质草场已大面积发生荒漠化。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遥感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在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现状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着重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该区沙漠化的成因。认为沙漠化的发展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导致草原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最后,对荒漠化的防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植被指数对监测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统计结果的差异,以2003年和2009年全年的250 m分辨率的MODIS植被指数产品MOD13Q1为数据源,利用NDVI值作为荒漠化分类的依据,对西藏自治区内荒漠化土地进行研究,得出了2003年和2009年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及其分布图和不同荒漠化等级土地之间的动态变化图并统计其变化面积.研究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内部分地区荒漠化程度有所减缓,就整体而言其荒漠化趋势不容乐观.而不同植被指数统计结果可为西藏自治区的荒漠化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校化学工程学院李忠正教授主持的“工业木质素防治荒漠化技术”项目通过了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2.
日前,第九届国际有毒植物大会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南非等40多位国外专家和100多位国内专家参加会议。西北大学"草原主要毒害草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组团队受邀参加会议。会议授予史志诚教授终身成就奖、尉亚辉教授特别贡献奖。第九届国际有毒植物大会就全球有毒植物研究进展,有毒植物天然毒素及其系统影响,有毒植物的药用价值与产业开发,有毒植物的生物学、毒理学与生态学研究进展,有毒植物中毒与毒草灾害的防控等内容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有毒植物中发现新的农药活性化合物进行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有毒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蚜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臭灵丹乙醇提取物在2000 mg/L、5000 mg/L和10000 mg/L浓度时,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6.83%、92.85%和100%;采用浸虫浸草法测定了6种有毒植物乙醇提取物对东亚飞蝗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臭灵丹乙醇提取物在10000 mg/L、作用120 h时,对东亚飞蝗的校正死亡率达到72.00%;采用活性跟踪法对臭灵丹杀蝗虫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活性较好的化合物1,在1000 mg/L、作用72 h时,对东亚飞蝗的校正死亡率为67.86%,为进一步研究臭灵丹的杀虫活性成分提供了一定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沙质海岸营造防风固沙试验示范林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适生固沙灌,草的选草,草的选育,栽培以及及减轻沿海热带气旋危害并延缓沙土向内陆移动速度等的研究,营造乔,灌,草综合治试验试验模式示范林,并筛选出防风固沙效果好的4个大麻黄优良无性系,3个灌木和5个适于林带前沿至高潮线沙带种植的草木植物,从林带前沿到农田旱地设置 3道防风屏联,采取这些技术措施后,试验示范林内和林后风速降低了43.5-68.7%,4-5m/s风速已不再起飞沙,林内的自然植被增加,喜湿润的植物生长良好,防风固沙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甘肃科技》2010,(22):F0002-F0002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群落科学考察 2008年8月,阿拉善SEE生态学会会长王石在考察了民勤荒漠化防治情况后,前来我所访问并与我所商讨了关于发展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林考察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求榆林市防治荒漠化的可行性措施。方法采用实证和比较方法,以榆林荒漠化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为考察对象,并适当借鉴了有关国家区域性荒漠化防治的措施。结果榆林荒漠化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治理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群众性毁林开荒、政府行为的疲软和防治经费投入的不足。结论榆林荒漠化防治需要管理机制创新、投资机制创新和激励机制创新,榆林荒漠化防治的基本路径是创建综合生态系统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宁夏荒漠野生农药植物名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列举了天然分布在宁夏荒漠地区的9科21种可作植物农药的有毒资源植物名录,记载了植物学名、中名、毒性及作用、有毒成分、生境、分布地区等,以期为野生有毒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沈建强 《甘肃科技》2008,24(9):174-175
2001年黄斑星天牛通过阿干地区煤矿矿柱的调运,传入阿干天然林区,其主要为害天然林区白桦、灌柳,通过对黄班星天牛在白桦上生活史的调查,确定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荒漠化研究领域同世界上七十多个国家和十几个国际组织保持着密切交往,先后为联合国有关组织举办了沙漠化讲习班和学术交流研讨会,承办了第三次世界沙漠开发大会,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为非洲国家举办防治荒漠化培训。近十几年来,中国先后派出专家协助非洲国家工作。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签约国,我国政府于1996年和1997年先后在北京承办了“亚非防治荒漠化论坛”和“防治荒漠化亚洲部长级会议”,这使我国在防治沙漠化领域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1998年5月,我国在北京主办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科技委员会特…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被确立为一项全球性议题以来,荒漠化治理就从地方行为上升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性政策话语.荒漠化是一个复杂的土地退化过程,一直以来学者们的重点是基于物理、化学和生物视角的水土保持与土地退化防治研究,而政策层面的研究较为少见.围绕荒漠化治理政策执行过程中呈现出的政策稳定和政策变迁两种取向,发现政府政策工具的运用和选择是荒漠化治理最为根本的因素,二者体现出政策过程的嵌入对荒漠化治理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完备性带来的影响特征.现有的政策研究经验对我国荒漠化治理的规律性认识有一定启发意义,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荒漠化治理要着眼于政策工具的创新,构建基于专家参与和科技创新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