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云南较早的土著民族之一的佤族,没有文字,刻木纪事,那么,千百年来佤族的历史和文化靠什么来延续和传承。通过佤族典型的文化特质司岗里神话和木鼓文化,来探讨佤族文化传承的方式,那就是深植于民间,存在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歌谣。正是歌声,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无文字民族文化信息这种神秘文化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绿色"一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与此同时,一种倡导和谐的绿色文化也逐渐形成,因此,伴随产生的对绿色文化的传播就成为了必然和趋势。但相对来说,"绿色文化"还是新生事物,在其传播过程中存在三个误区,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绿色文化的传播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视觉文化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成环境中已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文化的生产、传播、接受与消费似乎只有靠图像的呈现与传播才能正常运行.他们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日益转向视觉特别是影响为中心的感性主艾形态。视觉文化时代的采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着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  相似文献   

4.
书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载体,蕴含深厚的文化意蕴,在现代设计中其不仅承担字义信息传播的功能,同时它作为汉字印刷体特异的形式,有着很强的视觉美感,对设计作品的文化生成和文化联想有很强的激发作用:通过"式"的使用和借鉴、"形"的提取与衍生、"势"的把握与承传、"意"的沿用与延伸和"境"的相适和暗喻等方法,使书法在视觉传达中获得文化联想和附加值,对提高设计品牌的品位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在知识文化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引领角色,高校教师的自身文化建设关系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和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因此对微文化视域下高校教师精神文化的现状调查和价值取向分析尤为必要。微文化作为现代社会公共参与最广泛的一种文化形态,以快捷共享的"微"传播、多元零碎的"微"内容、公开扩散的"微"言行深刻影响着高校教师的文化生活。结合微文化这一时代背景,探究高校教师个性化、创新性、专业性、发展性精神文化的培育思路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6.
火塘在云南佤族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火塘是佤族世俗生活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家庭的象征,同时也是火神、祖先神栖息的场所。沧源佤族人家一般有三个火塘——“主火塘”、“客火塘”、“鬼火塘”,围绕这些功能不同的火塘,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火塘文化。火塘与佤族社会、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神奇的佤族文化世界里,包含着教育组织形式的现场性与全民性等教育因素.探讨佤族文化中的教育因素,对于了解佤族的教育历史,促进佤族文化的传递、保存、交流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佤族木鼓舞文化是佤族独有的,其中蕴含着崇拜与感恩、巫性与审美的完美结合。它传递着一种孝文化,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传递着世人同宗,汉佤同源的民族思想,强烈地维护着民族和国家利益;展示着人与自然平等共生朴素的生态思想,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是文化生产--文化传播--自我认同的变动过程;作为赛义德展开对东方主义话语批判的文化霸权,丧失了葛兰西所设想的市民社会对抗霸权的"对抗"性质,仅为一种对文化霸权的"认同"状态;这一状态是<东方主义>一书中我们听不到有任何他者发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当前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命题。地方文化在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和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非常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依据“情境学习理论”,来华留学生应当充分依托甚至融入地方文化语境,以便更好地学好汉语并运用于日常交际;另一方面,来华留学生作为中国语言文化(含地方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能够以一种“他者叙事”的视角实现中华文化的“软传播”,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