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研究空气扩散电极的结构对扣式锌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采用辊压法制作了单层膜、三层膜和两种不同结构的双层膜分别作为扣式锌空气电池的空气电极;测试了空气电极的透气性、极化曲线;并测试了用各种膜电极制作的扣式锌空气电池的放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单层膜空气电极的透气性能最好,在相同的极化电位下的极化电流密度最大;三层膜空气电极防漏液性能相对最好;催化层与透气层直接接触的双层膜电极由于具有较好的透气性、放电电流密度较高、防漏性能好并延长了电极使用寿命,因而由其装配所得的扣式锌空气电池具有最长的放电时间和最高的平均工作电压.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聚合物膜对空气扩散电极性能的影响,采用辊压法制备出空气扩散电极,并将选用的两种聚合物溶液涂覆于空气扩散电极的透气层,测试了空气扩散电极对氧气和水蒸气的选择性、吸水和失水性能以及用各种空气电极制作的锌空气电池的放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涂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溶液的空气扩散电极对氧气和水蒸气的分离系数达到2.11;由涂覆一层聚二甲基硅氧烷膜透气层制成的空气扩散电极所装配的AA型锌空气电池不论在干燥环境和在潮湿环境中,都大大提高了电池的放电容量,锌电极的利用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氧化物半导体观点研究了电池级二氧化锰中氧缺位的扩散和影响扩散常数的因素。使用“恒电位二步极化”法求得与MnO_2中氧缺位扩散性质相关的特征因子“I~o”。并结合样品中MnO_2含量,定量地求得电池级二氧化锰的电化学活性,文中还给出了实验数据和对比电池的实际效分值。二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的迁移及扩散动力学行为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倍率性能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计算材料学的发展为模拟锂离子在电池材料中的迁移及扩散提供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包括蒙特卡罗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绝热轨道方法和弹性能带方法等.讨论了这些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计算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并就这些方法在研究锂离子电池材料离子输运行为上的应用实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把扣式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及性能测试设计成化学综合实验,建立了基于正极材料的合成、正极片的制备及电池组装和性能测试的综合性开放实验.该实验以化学材料合成和电化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该实验可了解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电池的基本结构以及电池性能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实验室用扣式电池模块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进行评估,发现采用全密封结构的扣式电池模块,可以较好地评价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主要的控制因素是拧紧力、密封性和隔膜的隔离效果.当几个因素达到优化配合时,可以使磷酸铁锂材料的循环性能达到最佳.实验表明,利用扣式锂电池模块可以进行超过500次的循环测试,且电池制造的成功率和测量一致性大大提高,可以替代全电池评价材料的循环性.  相似文献   

7.
镁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轻金属元素之一,利用镁和空气中的氧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的活性反应物可构筑镁空气电池,抑制强活泼性的镁在放电过程中的自腐蚀是提高镁空气电池放电效率的主要手段.本工作研究电解质添加剂硅酸钠对空气电池中镁阳极腐蚀行为及放电性能的影响.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技术,结合浸泡腐蚀形貌观察、X线能谱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Na_2SiO_3可与镁反应生成硅酸镁保护膜,在3.5%的NaCl电解质溶液中,当其添加浓度达到0.01 mol/L时可获得89.44%的缓蚀效率,浓度继续增大,缓蚀效率不再显著增加.恒电流极化腐蚀形貌的观察以及镁空气电池的放电曲线测试表明Na_2SiO_3抑制了镁在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2 mA/cm~2以及4 mA/cm~2放电电流密度下,0.01 mol/L Na_2SiO_3添加剂可使得放电平台时间分别比空白电解质中增加约11 h和6 h,电池放电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氧化锆试样电子导电特征氧分压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电池电动势法测定了氧化镁部分稳定的氧化锆试样在1633—1729K温度范围内的电子导电特征氧分压,并计算了氧化锆试样在空气、碳饱和铁液等气氛中的氧离子迁移数。结果表明:可以用双电池电动势法评估氧化锆试样的电子导电特征氧分压的大小。对于实验中选用的2.18%氧化镁部分稳定的氧化锆试样在1683K空气条件下,氧离子迁移数等于1,在碳饱和铁液条件下,氧离子迁移数较小。  相似文献   

9.
A_3钢的氧浓差宏电池腐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埋地钢管上可能形成的宏电池现象,在实验室以3.5%NaCl溶液和自制装置研究了O2/N2、O2/空气和N2/空气3种金属的腐蚀强度变化。分别测定了ig~t和Eg~t行为及阳极金属的失重腐蚀速度;提出了宏电池效应系数,并用来表征宏电池实际作用强度证明其相关性良好。结果表明,3种宏电池的作用规律相同,且随氧浓差异增大,宏电池效应系数也增大,这时宏电池中阳极金属的腐蚀显著加速。  相似文献   

10.
氧在钢液中的传质对固体电解质氧浓差电池测定钢液中氧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钢液中氧传质的存在,通常测氧探头所测为探头与钢液界面之氧浓度,为知钢液本体真实氧浓度,可通过实际测定数值回归而求得。  相似文献   

11.
富氧助燃提高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能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汽车发动机由于采用缸外预混合的燃料供给方式,导致动力性能下降,这是天然气汽车推广应用中的技术难题.富氧助燃技术具有优越的节能与环保效应,采用富氧助燃技术来提高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能经理论证明是可行的.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了天然气发动机在5种不同进气氧浓度情况下的功率、扭矩和燃料消耗率等动力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进气氧浓度的提高对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能的提高有显著影响:相同转速工况下功率和转矩随氧浓度增大而增大,天然气消耗率随氧浓度增大而减小.因此,富氧助燃技术能够提高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2.
空气燃料比寻优技术在加热炉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了燃气加热炉热工特点,建立了热值前馈和烟气中氧含量反馈的空气燃料比寻优模型,并将模糊控制技术运用于所建立的空气燃料比寻优模型中.现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能合理地控制炉气的含氧量,提高钢坯加热质量,降低燃料消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可燃粉尘极限氧含量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并给出了几种常见可燃粉尘的极限氧含量.根据气体均匀混合假设,导出了采用加压或抽真空惰化情况下惰化次数的计算方法和采用通流惰化情况下惰化时间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估算惰化流量的经验公式.给出了一个煤粉干燥工艺惰化设计的实例.正常运行时,惰化气体流量可通过循环风量和漏风率估算.在短时间停产时,应采用较小的惰化流量(每小时1~2个设备容积)维持惰化气氛.  相似文献   

14.
烟气酸露点与空预器漏风率的准确计算对于电站锅炉的设计及尾部受热面的布置都非常重要,现有文献对两者的理论计算与实测值偏差较大,造成排烟温度偏高,为了进一步提高锅炉能源利用率,要求对酸露点与空预器漏风率的确定更加精确。结合四分仓空预器在机组检修过程中存在的腐蚀、漏风问题,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对山西某电厂CFB锅炉的烟气酸露点和空预器漏风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在锅炉实际运行中也得到了应用,并且可来指导空预器在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应该控制的运行参数,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渗流力学、岩石力学、采矿工程等多学科交叉,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结
合的方法,建立了煤矿采空区瓦斯流动数学模型。采用CFD 技术对漏风流分布及瓦斯浓度场进行研究,获得了整个
工作面上风流的速度和瓦斯浓度的分布情况,得到了漏入采空区和采空区返回工作面风流较为集中的范围,采空区漏
风量与工作面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漏风流速沿采空区衰减规律,确定了整个工作面上瓦斯浓度最高的地方为回风隅
角,采空区内瓦斯浓度最高的区域也是整个采场瓦斯浓度最高的区域。通过对不同送风量的模拟研究,描述了瓦斯浓
度的运移趋势,得到了回风隅角瓦斯浓度与送风量的关系,并且发现近风侧瓦斯浓度梯度较大,增大送风量能降低近
回风隅角瓦斯浓度,但是会增加遗煤自燃的风险。揭示了采空区漏风和残煤瓦斯涌出对采场气体流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运河煤矿煤层的自然发火倾向,采用真空泵抽气法和埋设热电阻测定法对采空区气体成分进行测定,掌握了氧气浓度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规律.借助测定的氧浓度反推出了采空区漏风强度变化规律.根据获得的氧气浓度、漏风强度变化曲线,利用"三带"划分的极限值法对运河煤矿采空区进行了"三带"划分,并根据工作面实际推进速度确定出自然发火区域为采空区进风侧大于78m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导出了油重及天然气在富氧条件下燃烧的一些计算方程,并用热平衡方法分析了富氧燃烧对玻璃熔窑的影响。指出了对低热值的燃料及热回收系统工作效率较低的熔窑,采用富氧燃烧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型纽扣式涡喷发动机燃烧室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超微型燃烧室提供数据参考,对设计的某微型燃烧室的稳态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三维建模,入口参数采用等熵数值计算,考虑了湍流化学反应、热辐射等情况,不仅得到燃烧室稳态工作时的速度场、温度场及各组分浓度分布,而且分析了燃料/空气的流动与回流、燃烧效率以及总压恢复系数的情况,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计算结果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燃烧室的实际燃烧情况。结果表明,燃烧室出口速度约为65m/s,出口温度约1000K,仿真与实验数据契合度高,燃烧室结构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9.
采空区场流数值模拟程序(G3)实现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非均质多孔介质漏风渗流方程、分相气体(瓦斯、氧、CO)渗流-扩散方程和多孔介质渗流综合传热方程,建立了采空区安全(瓦斯、自然发火等)分析数值模型,开发了用迎风格式有限元方法联立求解计算机程序(G3).结合Y形通风形式采空区的求解实例,展示了G3能够适应各种复杂边界条件,并给出工作面开采条件下采空区内各相气体和温度变化的图形分布解G3中采空区按冒落非均质介质处理;考虑了瓦斯涌出对自燃的耦合作用,并能反映工作面推进、通风量等因素影响关系.可操作性好,能对各种情况做任意性模拟试验,便于从理论上描绘采空区漏风流态,动态描绘了瓦斯、氧、CO浓度和温度的分布状态及其变化过程.图7,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