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枯草杆菌纳豆激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优化高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克隆、表达纳豆激酶基因的基础上,对IPTG浓度以及诱导时间两个重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选择.结果表明,在IPTG 100μg/mL诱导2.5h时,纳豆激酶的表达量相对较高,约占菌体蛋白重量的46.63%,为实验最佳的诱导条件. 相似文献
2.
纳豆激酶是一种良好的天然蛋白酶类溶栓物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该酶进行了基因工程研究,但在克隆表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长短不同的基因片段。本研究通过原产日本的优质纳豆中分离鉴定出高产纳豆杆菌N07并提取该菌株的全基因组;通过PCR手段扩增出能编码纳豆激酶信号肽,前导肽和成熟肽的前纳豆激酶酶原基因NK1,以及能编码纳豆激酶成熟肽的纳豆激酶基因NK2,构建了纳豆激酶基因的表达载体pET30a-NK1和pET30a-NK2,转化E.coli BL21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进行了活性分析。结果发现,纳豆激酶酶原基因片段NK1能成功表达出有活性的分泌型纳豆激酶;而纳豆激酶基因片段NK2的表达产物为无活性的包涵体。在对NK1和NK2的比较研究后可知,纳豆激酶酶原基因片段NK1能在大肠杆菌中很好的分泌表达,这将为纳豆激酶基因工程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5)
从市售纳豆中分离得到一株芽孢杆菌,命名为纳豆芽孢杆菌FDM415.提取其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含纳豆激酶编码基因的DNA片段(1179 bp);测序结果证实所分离得到的纳豆激酶编码基因NKM与文献报道(GI:29164926)的NK基因有17个碱基差异,所编码的氨基酸有3个残基不同.将该基因连接到pMG36e表达载体并导入大肠杆菌JF1125中表达,测得的纤溶酶活力为468 U/L. 相似文献
4.
纳豆杆菌纳豆激酶成熟肽基因的克隆与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豆杆菌 (Bacillusnatto)是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筛选出来的 ,它具有较强的溶栓作用 .根据已发表的纳豆激酶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从纳豆杆菌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和克隆到纳豆激酶基因 .序列分析表明 ,该纳豆激酶基因成熟肽编码区含有 82 5bp ,编码 2 75个氨基酸残基 ,与文献已报道的序列分别有 93.4 %和 94 .5 %的同源性 ,显示了极高的同源性 .但该基因与该室克隆的豆豉溶栓酶基因的同源性仅为 80 .1%,这表明纳豆激酶与豆豉溶栓酶确实不是同一种酶 . 相似文献
5.
纳豆激酶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构建pPICZαA-NK重组质粒,并转化入E.coli TOP-10中,得到转纳豆激酶基因工程菌,提取重组质粒经单酶切,双酶切,PCR分析及序列测定,证明克隆到载体pPICZαA上的外源基因即为纳豆激酶基因,将重组质粒pPICZαA-NK线性化后,分别转化毕赤酵母GS115与KM71,在含Zeocin^TM的选择性YEPD平板筛选到重组酵母,经检测重组酵母发酵上清液中具纳豆激酶溶纤活性,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外源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6.
纳豆激酶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蒸煮后的大豆为原料通过纳豆菌发酵,生产纳豆激酶.改进纯化工艺以酸法提取和凝胶过滤纯化出比活性为160.8IU/mg的酶制品.该酶制品不仅对纤维蛋白有很好的溶纤作用,而且对大鼠血纤维(拟血栓)也有很好的溶纤活性,实验还证明该酶制品对大鼠新鲜血液有很好的抗凝性能,尤其是该酶制品在pH值为2.45和经胃蛋白酶作用后仍保持较高的活力.同时,该方法制备工艺简便,有0.6%的高回收率,故本方法提取的纳豆激酶制品有望开发成为新型口服溶栓、防栓制剂,以供医疗和保健应用. 相似文献
7.
纳豆激酶原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纳豆菌中克隆具有溶血栓性质的纳豆激酶原的基因,与质粒PBV220连接,转化大肠杆菌E.coli DH5α。挑取阳性克隆用EcoR I/BamH I双酶切鉴定得到一条约1000bp的条带。阳性克隆经温度诱导表达,用SDS-PAGE电泳鉴定,在38kD处有一条明显的带,占菌体蛋白的20%左右,同时还表明该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蛋白分子量为存在。包涵体经收集、蛋白变性及复性后显示溶血栓活性。 相似文献
8.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纳豆激酶是从日本传统食品内豆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溶血栓功能的酶。笔者从市售纳豆中分离出一株能产纳豆激酶的菌株,并对之进行液体培养,发现在pH7.0,接种量为2%,种龄24h,装液量10mL/100mL,碳源为木糖,浓度为2%,氮源为大豆蛋白胨,浓度为3%的条件下,接种后第四天为产酶高峰期,最高产酶量可达到787.1尿激酶单位/mL发酵液。 相似文献
9.
纳豆激酶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PCR方法从分泌纳豆激酶的纳豆杆菌基因组DN中扩增纳豆激酶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20上,筛选重组子,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和PCR技术分析,初步确定该重组子所携外源基因为纳豆激酶基因,用凝块溶解时间法(CLT)测出表达产物具有溶解血栓活性,证明该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对重组菌中重组质粒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质粒的插入对宿主菌的生长没有太大影响,该质粒在宿主菌中具有良好的分离稳定性,但结构稳定性较差,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基因产物为分泌型,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12%左右。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s)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是一种由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分泌表达的碱性丝氨酸蛋白酶,具有较强的溶栓活性.文章主要就NK溶栓机理、高效表达方面进行论述,简要概述近年来NK高效表达研究进展,并对未来NK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米根霉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已公布的米根酶L-乳酸脱氢酶基因(ldnL)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得到含有ldnL的DNA片段;PCR产物T/A克隆后再双酶切,将ldnL片段连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17b,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ET17b-ldnL;pET17b-ldnL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摇瓶培养诱导表达后的菌体经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ldnL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表达。 相似文献
12.
郭成栓;崔堂兵;郭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2)
利用PCR方法从一株短小芽孢杆菌H9克隆了编码葡聚糖内切酶的基因(该序列已经被已收录于GeneBank,登录号为EF620915),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读码框为1980bp,编码659个氨基酸。预测的酶由两个不连续的结构域组成,其一为N-端催化结构域,由糖基水解酶家族9组成,第二个结构域为C-端底物结合结构域,由碳水化合物绑定结构域家族3组成。将基因构建在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0b中得到重组质粒pET20b-EglA,将重组载体转化至大肠菌株BL21(DE3)菌株,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良好的分泌表达, SDS-电泳图谱表明酶的分子大小约为73KD。 相似文献
13.
大肠杆菌caiE基因的克隆与高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大肠杆菌K12s中扩增大肠杆菌肉碱代谢相关酶基因cai E,将其克隆到克隆载体pBluescripy SK中,测序表明:该基因有612bp,与文献报道相比,有10个核苷酸不同,相应的翻译氨基酸有6个相异,将该基因重组到ColE1为复制子,T7为启动子控制下的分泌型表达载体pET-22b( )中,构建表达质粒pETCaiE,重组到载体pACYC184中构建以p15A为复制子,Lac为启动子的表达质粒pACYC-CaiE;重组到载体pWSK129中,构建以pSC101为复制子,T7为启动子的表达质粒pSC-CaiE。上述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1mmol/L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均可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蛋白分子质量约26ku,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质的比例分别为pETCaiE30%,pACYC-CaiE8%,pSC-CaiE5%。 相似文献
14.
大肠杆菌ppsA,pckA基因的克隆与串联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酸烯醇丙酮酸合成酶(ppsA)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ckA)是糖代谢中心途径中生成磷酸烯醇丙酮酸(PEP)的2个关键酶,在大肠杆菌中分别由ppsA和pckA基因编码,首先用PCR方法从大肠杆菌K12菌株基因组DNA扩增得到了ppsA和pckA基因,并将ppsA,pckA以单独或串联的方式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λPR上,构建成的质粒pλPR-ppsA,pλPR-pckA,pλPR-ppsA-PckA导入E.coli P2392菌株中表达,结果表明,ppsA,pckA基因的单独表达使宿主细胞的ppsA和pckA酶活力分别提高到5.2和2.5倍,串联表达使宿主细胞PAt和PckA酶活力分别提高到3.1和2.3倍,还使得以PEP为底物合成的3-脱氧α-阿拉伯 酮糖-7-磷酸(DAHP)产量提高到2.1倍,2个基因串联表达比单个基因表达更有利于提高DAHP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RI-PCR方法从培养的人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中扩增得到了人血管生成素cDNA片段,测序正确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 )中并转化于E.coli BL21宿主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了N端融合6个组氨酸标签(6His-tag)的血管生成素融合蛋白.利用6His-tag与过渡态金属离子Ni2 高亲和力结合的性质,经镍柱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血管生成素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抑素不仅能特异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而且对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也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利用PCR法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克隆了人血管内皮抑素的编码序列,构建了重组质粒pRSendo,并在E.coli中表达,SDS-PAGE表明其表达产物为包涵体,此外,还对血管内皮抑素做了初步的纯化。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发表的Bacillus licheniformis植酸酶基因DNA序列(13eneBank AF469936),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以地衣芽孢杆菌AB91062的总DNA为模板,扩增出了植酸酶基因phyL的编码区,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了序列测定,测序结果经Genetool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区长1146bp,编码381个氨基酸,与已发表的Bacillus lichenjformis植酸酶基因序列在核苷酸水平上与所发表的序列有92%的同源性;在氨基酸水平上与已发表的衣芽孢杆菌植酸酶相似性为93%.并将该基因编码区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HBM625上,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具有正常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8.
枯草芽孢杆菌ATCC21216腺苷磷酸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枯草芽孢杆菌ATCC21216(His-)编码腺苷磷酸化酶的基因deoD(0.7 kb),测序表明与枯草芽孢杆菌168的deoD同源性为98.7%。将此基因插入质粒pET28a( )(5.3 kb)中,重组质粒pETdeoD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了表达,表达量占总蛋白的27%。以HPLC方法测定腺苷磷酸化酶的比酶活为每毫克蛋白0.151 U。 相似文献
19.
谷氨酸脱氢酶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氧化脱氨基酶类,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我们以大肠杆菌DH5α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和相应的寡聚脱氧核苷酸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大肠杆菌NADP特异性谷氨酸脱氢酶基因(NADP-specific 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A gene),将所得DNA片断连接到质粒pUC18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蓝白筛选和酶切鉴定,经测序证明序列正确无误后将gdhA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pTrcHisC上,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经SDS-PAGE和双波长扫描分析,确定大肠杆菌谷氨酸脱氢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未能检测到可溶性蛋白的表达,表达量可达菌体总蛋白的15%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大肠杆菌XL1blue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大肠杆菌硫氧还蛋白基因,并将目的基因分别连接到克隆载体pUC18和表达载体pTrcHisC上,构建重组质粒.重组质粒pTrcHisC-TRX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最后利用固定化金属螫合亲和层析技术(IMAC)获得较纯的目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硫氧还蛋白的功能及其应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