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线接触曲面的三阶接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分析了计入角加速度和牵连移动的线接触共轭曲面的二阶及三阶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其特点为:根据一已知曲面及两曲面间的相对运动,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即可求得另一曲面的主方向、主曲率、主曲率的偏导数及曲率线的测地曲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局部对称空间中具有有界平均曲率的线性 Weingarten 超曲面 M^{n}. 通过对 M^{n} 上的对称张量 的模长进行适当限制, 得到了该类超曲面要么是 全脐的, 要么等距于一个具有两个主曲率的超曲面, 且其中一个主曲率的重数为 1.  相似文献   

3.
在三维欧氏空间中,作为特殊曲线,Mannheim曲线、Bertrand曲线以及一般螺线具有良好的几何和代数性质.讨论了三维欧氏空间中特殊曲线的主法线曲面.根据渐近曲线的方程,具体给出主法线曲面的一族非直线的渐近曲线.再根据平均曲率、高斯曲率及主曲率函数,能得到曲线的主法线曲面的极小轨迹、常高斯曲率曲线及两个主曲率函数之比为常数的曲线.还给出曲面上测地线和腰曲线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欧氏空间中给定主曲率函数的旋转超曲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微分几何研究三维欧氏空间中曲线曲面理论,其最具有特色的研究是主曲率函数满足某些关系的魏因加吞曲面。一般地说,这种曲面的研究归结为某个二阶椭圆型偏微分方程的求解。由于求解这种偏微分方程相当困难,许多微分几何学家利用曲面某些特殊的性质,将偏微分方程的求解转化为常微分方程或方程组的求解。在此基础上利用超曲面的旋转对称性,给出了欧氏空间R^n 1中给定主曲率函数旋转超曲面的位置向量场后,计算出这种超曲面的主曲率,通过求解相应的常微分方程组,证明了这类超曲面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Minkowski空间En1 1中给定主曲率函数的球型和双曲型旋转超曲面的位置向量场,并通过计算超曲面的主曲率,证明了这类超曲面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Minkowski空间的Laugwitz猜测.首先给出了参数化超曲面的中心仿射几何的直接描述,在此基础上刻画了Minkowski空间黎曼几何与其单位超球面的中心仿射几何的关系,将Laugwitz猜测等价描述为:闭凸超曲面的中心仿射几何截面曲率为常数必为椭球面的刚性问题.然后建立了超曲面中心仿射几何量与欧氏几何量的联系,由此说明欧氏空间凸超曲面n+1-仿射表面积正是该超曲面的中心仿射体积,进而运用关于仿射表面积的等周不等式及其取得等号的几何条件给出了Schneider定理的新证明.最后研究了Simon 3-形式模长的Laplace在常截面曲率条件下的表达式,应用极大值原理证明了具有常截面曲率且具有平行无迹Tchebychev算子的闭凸超曲面具有消失的Simon 3-形式,再根据结构方程证明了该超曲面为中心在原点的椭球面.  相似文献   

7.
与现行的教材不同,给出和证明了曲线的曲率和曲率圆的另外几个等价定义:曲率圆可以作为曲线的二阶近似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可以作为曲线上邻近的三个点所确定的圆的极限;曲率中心又可以作为曲线上邻近的两个点所作法线的交点的极限.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曲率线的几何性质。主要证明了曲率线为平面曲线的几何特征,曲率线为球面曲线的充分条件。导出了当曲面沿其曲率线的法线曲面是某曲线的切线由面时,该曲线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得到在一定条件下中心曲面上曲率线是相互对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两齿面在接触点处无曲率干涉才能正确啮合,由此提出一种面齿轮传动整个啮合过程的相对法曲率极值曲线曲率干涉检验的方法.建立两实体曲面干涉检验的物理模型,通过欧拉(Eurler)公式和Bertrand公式,导出曲面相对法曲率的数学解析式,对相对法曲率极值进行求解,分析两曲面在接触点无曲率干涉时相对法曲率极值的范围;建立面齿轮副的齿面方程,根据啮合原理,由插齿刀齿面的主曲率、主方向导出被展成面齿轮齿面的主曲率、主方向.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面齿轮齿面的啮合印痕及各啮合位置相对法曲率的极值曲线,并对面齿轮传动在啮合点的曲率干涉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首先给出Sn+1中超曲面与其平移超曲面的主曲率之间的关系,再给出高阶平均曲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给出若将Sn+1中的超曲面平移到极小超曲面时其主曲率应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将渐开线展开到3阶,推导了两渐开线齿轮的接触应力,这是对齿轮接触应力公式的进一步精确化。同时,介绍了曲线的3阶展开的概念,并比较了精确公式计算结果与原有公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偏润滑带外的情形,给出了两粗糙表面的通用接触关系式.分析结果表明:当塑性指数小于0.6时,接触表面发生弹性变形;当塑性指数大于1时,接触表面发生塑性变形.对于任意粗糙峰的具体力学和几何特性,实际接触面积与名义压应力近似成正比.两粗糙表面接触、一等效表面与一刚性表面接触的预测情形很接近.圆锥体两表面的塑性接触模型的间距最小,使两金属表面之间容易紧密接触.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辅助接触应力测试技术及其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两种计算机辅助接触应力测试技术。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使接触应力测量具有全场、静动态测试、高度数据自动化等优点。这些特点无疑对接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提出的光学记忆薄膜计算机处理系统及多点导电橡胶计算机辅助测量装置已应用于牙颌接触和关节接触的生物力学研究课题中。这些应用表明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能较好地满足接触力学的实验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两共轭齿面沿接触线法向的诱导法曲率计算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共轭齿面沿接触线法向的诱导法曲率是衡量机械传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有两种常用的计算公式,其中所包含的a式难以求得.本文给出了一个简捷、实用的新计算公式,其中所包含的b式易于求得,在实践应用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贴体坐标变换把带这界的线接触弹流润滑问题化为定边界问题。在分析了目前常用解法的二阶格式失隐的原因后,提出了一种交错网格二阶格式。算例表明,本二阶格式不令比一阶格式的精度有显著提高,而且具有良好的数值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考虑微凸体接触过程中临界变形量变化,建立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计算模型.采用分形几何表征结合面的形貌特征,由表面形貌测量数据得到分形函数的分形参数D和G.采用弹塑性变形接触理论分析微凸体的接触变形特征,得到微凸体的临界变形量估计模型,其是分形参数和微凸体接触变形量的函数,进而得到考虑临界变形量变化的单个微凸体的接触刚度计算模型.由分形理论得到粗糙表面微凸体分布函数,微凸体分布函数与单个微凸体接触刚度计算模型结合得到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计算模型.通过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液滴在表面上的接触角是衡量表面润湿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在超疏水表面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接触角测试主要采用座滴法在获取液滴数字图片的基础上对液滴轮廓进行直接测量或拟合得到;数字图片的离散性决定了接触角测试结果具有一定误差这一误差在液滴偏离球冠形状的情况下(例如:超疏水/油表面接触角测量)会变得较为严重。拟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由液滴数字图片决定的超疏水/油表面接触角测量误差随液滴参数和表面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模拟发现,接触角测量误差随着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大;采用大体积液滴进行测量会带来较大的接触角误差;而密度大或表面张力小的液体带来的误差较太。为实现接触角误差的控制,在采用小体积液滴的同时,可以通过悬滴法进行测试,此时误差可控制在仪器误差限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接触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计算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融的接触线长度和了解蜗轮齿面接触区域的大小是蜗杆传动强度分析的基础。运用空间啮合原理等知识和数值积分的方法计算了蜗杆副接触线总长度, 接触线总长变动因数的概念,求出了齿面实际接触区域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从杆件整体变形连续的角度,研究了轴压杆件与刚性约束构件之间一阶模态点接触、一阶模态线接触、线接触屈曲的连续过渡。在小挠度变形假设下,推导了轴压杆件一阶模态线接触、线接触屈曲变形二阶平衡微分方程的解答。根据变形的连续性,经过理论分析得出,当杆件一阶模态点接触变形的中点曲率为零时,杆件由一阶模态点接触连续过渡到一阶模态线接触;当杆件一阶模态线接触变形的线接触区域发生一阶屈曲模态时,杆件由一阶模态线接触连续过渡到线接触屈曲。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更高的不规则曲面加工效率,研究了一种基于刀触点路径截面线法的锯切加工算法.该算法在点云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截交面产生截交线;通过调整锯片直径、步长满足截面线最小曲率要求,拟合产生刀触点路径,计算刀位点路径.仿真实验表明,加工效率可提高4倍左右;而在实际加工实验中加工效率提高了5倍.3D-Z轴定向模型分析表明,实际加工模型最大偏差4.005mm,平均偏差0.929mm,模型中不存在过切区域,满足工业生产要求,但存在一定量的欠切区域.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