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机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简述了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发光性能及特点,综述了有机小分子、共轭聚合物及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重点讨论了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特点及展望。  相似文献   

2.
发光材料涉及到化学、电子学、物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量子化学同样做理论研究.概述了金属铱、铂、铜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PF和PFDBO等理论研究进展.进而概述金属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及展望.  相似文献   

3.
近红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OLEDs)在夜间显示、生物传感和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制作成本低、重现性好、结构和发光特性易调节、发光效率高等优点,根据其发光特性主要分为传统荧光材料、热激发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局部电荷转移杂化态(Hybrid locally-electron and charge-transfer,HLCT)材料等几类.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五年来报道的基于有机小分子的近红外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根据不同的特性对材料进行了分类,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合成各方面性能良好的近红外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噻吩嗪和2-苯基-6-溴-呋喃[2, 3-b]喹喔啉为原料制备了多功能有机发光分子—6-PTZ-FQ。6-PTZ-FQ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发射、力致变色发光、聚集诱导发光及室温磷光性能。利用荧光光谱仪研究了材料的光物理特征,设计实验观察了各个特征发光现象,阐述了各个发光现象产生的机理和相互切换的依赖关系。实验具有创新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辩证思维、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研制了两种类型单一白色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即小分子Zn(BTZ)2的掺杂型器件:ITO/PVK:TPD/Zn(BTZ)2:Rubrene/Al和聚合物LPPP的混合型器件:ITO/混合型发光层/Al,获得了较高的器件亮度和发光效率,且色坐标均非常接近于白色等能点,进而对上述器件的发光和电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由于其显著的优点成为发光照明、平板显示器、全彩色电致发光LED的\"希望之星\",导致了发光照明和显示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文章简要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和应用,详细讨论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广东科技》2007,(9):54-55
未来的电视机与电脑显示屏能像画卷一样卷起来轻松携带,或者可以轻松地把它贴在任何一面墙上?专家表示,如果柔性的大尺寸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技术取得突破,这些都将成为现实。目前,由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元器件研究所承担的“全彩色高分子发光显示屏技术研究”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并有望实现产业化,有利于推动广东OLED核心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人类高新科技成果大放异彩并迅速加快商品化、产业化。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之上的多媒体技术是当今划时代的标志性成果,它超越时空,横跨疆界地域,使偌大的世界犹如地球村。深受人们青睐的移动通信迎合了社会交往、人际交流、经贸交易,共享信息之需求。它品种繁多,而  相似文献   

9.
有机发光二级管(OLED)具有主动发光、高亮度、低驱动电压、结构简单和发光颜色可调等优点,目前在平板显示、高效节能照明光源等领域显示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按分类系统介绍了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有机分子化学结构与发光特性、成膜特性等关系的分析,指出了各类材料的优缺点并预测了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OLED)进行了电容-电压(C-V)特性测量,研究了不同空穴注入结构对OLED负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负电容的产生与OLED内部电场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负电容开始出现的频率与电压的平方根呈指数关系。与超薄的单层空穴注入层相比,掺杂的空穴注入层不仅能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而且其载流子传输特性和出现负电容时的初始电压对频率有着更强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和发展,以有机材料为基础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所表现出的各种特性和它在平板显示领域的广泛应用,OLED平板信息显示器件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该文在简单地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发光原理之后,主要介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质特点、彩色柔性的实现方法以及当前产业发展的状况,并就OLED平板显示器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337调查是美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手段,而最近几年,中国已经成为主要的调查对象国。文章在分析了337调查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后,提出了国内企业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掺杂Alq3:DCM体系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致发光(EL)特性,根据实验结果,指出器件的EL发射峰值跟作为受体的DCM在给体Alq3中的掺杂浓度有关,应用Forster能量传递理论对其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由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与各类二醇反应制备透明有机材料的过程。比较了单一大链与混合大链制备的透明有机材料的性能,指出混合大链制备的透明有机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光性能以及良好的热挠曲温度。  相似文献   

15.
余一萍  孙立梅  张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10):1662-1666,1678
由2,3-二芴基取代的双酮结构,合成出两种2,3-二芴基取代的含氟取代基的喹喔啉类小分子S1和S2.新的化合物因为含有氟取代基和喹喔啉结构使得整个分子呈缺电子状态,同时烷基取代的芴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新的化合物的热分解温度都在400°C以上.测量了由新的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曲线,在相同电压下,四氟取代化合物的电流密度、亮度和效率要明显高于二氟取代的化合物,四氟取代化合物的器件在电压为15 V时的亮度可达到5703 cd/m2.  相似文献   

16.
以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新王磁材(材料)、住友特殊金属株式会社3家公司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情况为例,分析了专利保护对中国相关企业的影响,详细介绍了日本3个公司所申请的379项专利所处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从2002年开始,我国已连续10年成为美国337调查的最大受害国,涉及中国企业的调查案已超过100起。目前每年有超过50%调查案的被告都涉及中国企业。深入研究337调查的立案条件、分析案件增多的原因与企业的应对策略,有助于我国出口企业在遭遇337调查时找到最优应对策略。但应对措施中的事前准备——知识产权检索、专利回避设计、谈判转移风险、跟踪ITC信息;诉中策略——是否应诉、是否和解、抗辩理由与注重合作,仅仅是治标之举并不是治本之策。只有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核心技术研发,抢占知识产权战略高地,才能标本兼治,吹散337调查阴云,并在时机成熟时,主动发起337调查。  相似文献   

18.
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的互掺过渡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互掺过渡层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电子传输层(ETL)与空穴传输层(HTL)、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缓冲层之间,加入由这两层材料组成的浓度渐变互掺过渡层,它消除有机层间的界面,减少有机层间的缺陷,且与没有过渡层的器件相比,器件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有机物料对抑制菜心吸收镉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在不同镉污染程度的土壤条件下种植菜心,施用泥炭、木屑、有机肥和稻草秸杆等有机物料后,对抑制菜心吸收镉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四种抑制物料中秸秆对抑制菜心吸收镉的效果最好,能显著降低植株茎叶中镉的质量分数,减少镉从根迁移到茎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的共同掺杂,达到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DLED)电流效率的目的。与常规的在电子传输层中掺杂有机染料的掺杂器件相比,本实验是在Alq(电子传输层材料)与NPB(空穴传输层材料)形成的均匀互掺有源层中,再掺杂染料Rubrene。此种结构,其有源层能有效地限载流子而增加电子和空穴载流子相遇的几率,进而提高复合效率,使电流效率明显提高。同时,有源层的连续生长避免了有机层间界面的形成,改善了器件的稳定性。比较此结构器件与常规掺杂器件的特性,并对其发射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