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的相互作用,揭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安徽省为例,实证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和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与现代服务业相比,实现由滞后向超越转变;20052014年两者耦合度变化幅度较小,仍处于发展初期;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实现由失调向协调转变,但是总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0-2014年中国四大地区及其省域的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和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作为人口和产业城镇化扩张指标,通过运用相关软件和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四大地区及其省域的"人口-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显示:1)中国及四大地区城镇化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呈整体上升趋势,但各地区间差异依然存在,其空间分布格局整体呈现为:东、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2)中国各省域"人口-产业"城镇化耦合指数和耦合协调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布局上:一方面,省域耦合度空间趋于一体化;另一方面,耦合协调的省份逐渐增多,且其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构建了乡村旅游与就地城镇化互动协调模型及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吉县2010—2017年乡村旅游与就地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等级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7年,安吉县乡村旅游与就地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由乡村旅游滞后型向就地城镇化滞后型转变,均处于较好水平;耦合协调度经历了2010—2013年的失调状态后,由2014年开始逐渐转向协调状态,并在2016—2017达到初级协调状态,但耦合协调度提升速度放缓.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为实现旅游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双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熵值法和协调发展度,选取了中部六省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相关数据,对中部六省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效性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有较重要的影响;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滞后于包容性城镇化;中部六省的综合发展水平低,协调度较好,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等级属于严重失调.中部六省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属于俱乐部趋同,2000年~2014年虽然有所发展,但和东部地区、西部个别省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以呼包鄂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度及耦合协调模型,对呼包鄂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变化趋势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呼包鄂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但生态环境水平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协调阶段发展为中度协调阶段,但协调发展程度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6.
借助钱纳里发展模型检验法,依据合肥市近些年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测算该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度变化,得出该区域已由过去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逐步趋向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状态。但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其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尚且不足,据此提出合肥两化协调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9-2019年宝鸡市城镇化及协调性发展状况,以期为渭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以宝鸡市为研究区,运用地统计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宝鸡市2009-2019年城镇化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耦合协调类别、类型.结果 宝鸡市11年间城镇化子系统的耦合类别变化为极度失调衰退-中度失调衰退-轻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类型划分由经济滞后型发展到生态滞后型,但人口滞后型始终贯穿其中.结论 城镇化及其各子系统发展均呈递增的态势,城镇化各子系统之间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宝鸡市应从人口、经济、文化和生态各方面科学规划,促进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测度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模型,以2013—2017年数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在逐年提高,但近年来工业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城镇化规模与质量是城镇化进程的两个重要方面,笔者在构建城镇化规模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耦合度模型、协调性模型等方法,对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山东省的城镇化规模与质量协调耦合度均未达到理想的协调耦合状态,基本都处在磨合阶段;2)城镇化质量和规模不协调的原因大多是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规模;3)全省17地市的城镇化规模和质量的协调耦合水平存在着明显的东、中、西三梯队的空间分布格局;4)虽然各城市的城镇化规模与质量的协调耦合水平都是逐年提高的,但提高的步伐有快有慢,时空格局在不断变化.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研究对于推进山东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城市化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城市化与居民消费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北京市的城市化与居民消费综合发展水平最高,沿海省份明显高于中西部;耦合协调类型表现出"两头窄、中间宽",耦合协调度等级具有梯度变化的趋势,且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北京、上海、山东、海南、贵州、云南、陕西、宁夏、新疆消费水平滞后于城市化水平,辽宁则是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其余省(市、区)城市化与居民消费水平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