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暂缓起诉是指检察院对于应当起诉的犯罪案件,根据案件的自身的性质,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暂缓不起诉的一种起诉裁量制度。它是检察机关享有的一种起诉裁量权,其实质是附条件不起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检察官起诉裁量权运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完善该制度就要设置更加合理的起诉裁量权空间,赋予检察机关主持当事人双方和解的权力,还要完善起诉裁量权的制约机制,防止起诉裁量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不起诉制度由于缺乏程序上的必要限制,导致不起诉的决定的公正性受到民众的质疑,其也不符合诉讼民主、科学的发展要求。世界各国的法律中都建立了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来确保不起诉活动的正常进行。我国应当建立不起诉听证制度,来加强对检察机关不起诉活动的监督,确保诉讼的公正与公平。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赋予检察机关的起诉裁量权是在1979年刑事诉讼法免于起诉、不起诉修改和完善而来,可在现实的运作中却依然问题重重,亟待加以改进。笔者在分析我国现实运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引入暂缓起诉制度的合理性,希望能为我国起诉裁量权的建设起到一些微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付彬 《当代地方科技》2007,(12):24-24,27
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采用了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也存在着如何将有限的司法资源高效、合理地在轻罪案件与大要案件之间进行分配这一问题。借鉴暂缓起诉制度,完善我国的相对不起诉制度,旨在提高司法效能,节约诉讼成本排动司法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不起诉权的相关规定,阐述了我国检察机关不起诉权的性质、理论价值、实践意义以及在现实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对不起诉权行使的事前制约以及借鉴日本的“准起诉制度”,改革“公诉转自诉”的立法设计。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不起诉权的相关规定,阐述了我国检察机关不起诉权的性质、理论价值、实践意义以及在现实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对不起诉权行使的事前制约以及借鉴日本的"准起诉制度",改革"公诉转自诉"的立法设计.  相似文献   

8.
论微罪不起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不起诉应当是一种无罪的决定,但刑事诉讼法对微罪不起诉的规定实质上是一种有罪的规定,而实践中却要按无罪来对待,这就导致了行为人没有犯罪却要写明是"犯罪"或者行为人已经犯罪却要以无罪来对待.这说明我国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因此有必要对其加以修改.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提高司法效率为目的,起诉便宜主义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并在实践中逐步确立了相关制度及刑事政策。以起诉便宜主义为指导原则的不起诉裁量日益为世界各国学者所关注。我国自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扩大了不起诉的范围,如何在不起诉中合理运用不起诉裁量权,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本文试图就不起诉的分类及不起诉裁量权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作一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暂缓起诉制度曾依托于法理支撑在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司法先行了一段时间,司法实践效果良好,但难免有些底气不足。时遇历经16年之后刑事诉讼法的第二次"大修",理念上的支持及明确的法律规定使暂缓起诉制度的底气大增。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构建完善的配套程序保障其具体实施依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刑事不起诉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符合诉讼发展方向、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制度,应用于世界各国。由于其生存背景及法律文化的不同,我国与德国不起诉制度存在的差异值得探讨,以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2.
附条件不起诉作为轻罪非犯罪化处理的一种起诉替代措施,具有灵活性、有效化解刑事纠纷、实现审前程序分流的功能,同时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节约了诉讼成本,有利于犯罪嫌疑人回归社会,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赋予检察官一定裁量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刑事不起诉制度是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现行不起诉制度在保障人权、节约司法资源、教育挽救犯罪人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其价值和意义不容置疑。但是,随着司法实践的深入,不起诉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疏漏与不足逐渐显露出来,严重制约了不起诉政策的功效。因此,必须从立法上重构和完善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4.
陈伟 《科技信息》2009,(31):I0377-I0377,I0333
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呈现出高发态势,为了实现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非犯罪化、非刑事化和节约司法资源的目的,司法实践中检察系统纷纷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特点试点推行了对未成年人实施有条件的暂缓起诉制度,本文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适用暂缓起诉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构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施暂缓起诉制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审视当前的不起诉制约机制其自身在立法、制度设置等层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其在实务运行中问题重重。本文试图从我国立法和司法现状出发,浅议我国不起诉制约机制的现状,对我国不起诉制约机制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起诉条件是公民接近司法的门槛,门槛的高低决定公民寻求司法救济的道路是否顺畅。当前我国的民事起诉务件过高,给公民行使诉权设置了障碍。同时,交纳诉讼费是起诉的必经程序,又发挥着限制诉讼的作用,所以也是起诉的条件。诉讼赍标准过高,给涉诉当事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放低起诉条件,为起诉创造便利才是法治国家应走之路。  相似文献   

17.
研究暂缓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对于正确评价这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刑罚目的观的变迁是暂缓起诉制度的思想基础;起诉便宜主义的产生为暂缓起诉提供了制度基础;恢复性司法的兴起是暂缓起诉制度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8.
暂缓起诉自2000年开始在我国适用,近十年司法实务的实践证明,虽未得到我国立法的正式认可,但其利远远大于其弊。将暂缓起诉引入战时军事法领域,无疑是对战时军事司法的一个突破: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成本节约,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巨大的军事价值,从而为赢得战场主动奠定了新的司法基础。战时军事法领域引入暂缓起诉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其进行规范,并就战时暂缓起诉的定义、战时暂缓起诉的价值及其构建进行了相关论述,以期为战时军事立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存疑不起诉与刑事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赔偿采取的是违法归责原则。对存疑不起诉案件应否给予刑事赔偿 ,实践中做法不一 ,理论上存在分歧。存疑不起诉的被不起诉人被逮捕的 ,应考察逮捕时的正当性。如错误逮捕的 ,国家承担对被不起诉人的赔偿责任 ;如逮捕是依法进行的 ,国家应当免除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0.
刑事起诉替代措施是指公诉机关对特定的构成犯罪的刑事案件,在案件进行审查起诉的环节,即作终止诉讼的处理,转换为非刑罚性处分措施,而不再进入刑事审判程序提交法庭审理的制度和作法。它体现了刑法谦抑思想,是起诉便宜主义和诉讼经济思想的产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探寻起诉替代措施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