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朝初期,顺治帝接受了明朝灭亡的教训,更为了安定民心,平息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的抗清,他非常重要整肃吏治,鉴于明朝官专权祸国的教训,严禁官交接外官,制订了严 惩 贪法令,并沿袭了明代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御史制度,机构完备、组织严密、权限广泛。御史作为皇帝的代表,直接向皇帝负责,监督并参与中央和地方的司法活动。从根本上来看,它强化了皇帝的绝对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但御史凭藉其司法权弹劾时主观武断、偏听偏信,根据个人喜怒弹劾官员等弊端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3.
葛志正 《科技资讯》2011,(31):234-234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司法和行政合一,行政长官通常也是本区域内的最高司法长官。与此相适应,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也没有出现过专门的监管场所监督机构,对监管场所监督方面的职权通常包含在行政职权之中。根据相关学者的考证,最早出现监管场所监督的应当是从秦朝开始的并逐渐发展完善的御史制度,它在封建国家的君权、官僚机构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皇帝的"耳目之司",是皇帝用以巩固封建王朝的重要工具。中国封建御史制度的监督职权比较广泛,以今论之,它是行使监察、检察和审计监督的综合体,御史的监督职权里包含了监所监督的内容,因而,御史机构的演变也大体可以看作是监管场所监督机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北河工部郎中又简称北河郎中,是明代主管天津到济宁段运河的重要水利官员,对辖区内的河工、驿站、治安、夫役起着综合调控的职能。虽然北河郎中的职衔仅为正五品,但因其上联总理河道、漕运都御史、巡河御史,下通兵备河道、管河通判、工部主事等官员,在国家河工与漕运中的地位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参政邹尧臣置学田碑记》是研究明代云南边疆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史料,赵州学田制度沿用400多年,直至解放后土改时才停止,为大理凤仪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发挥了久远的作用,但是创立赵州学田制度的邹尧臣的生平事迹长期为人们所忽视。邹尧臣进士出身,官拜御史、副使、参政等要职,中晚年归根云南赵州(今大理凤仪),他不仅是当地的官宦大家,且为民清政多有贡献,是当地名望极高颇具影响的著名历史人物。其生平事迹散见于正史、方志、碑刻及家谱中,较为丰富,尚未系统地发掘整理、校勘考证和分析研究。因此,就已掌握的资料和田野调查,对其生平及家世作初步研考,以飨读者,供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陈杰 《科技信息》2012,(30):486-486
明代实行的黄册制度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户籍、赋役的管理制度,由此形成的黄册更是档案史上珍贵的史料,黄册和黄册制度贯穿了整个明代,从它的建立到发展直至衰亡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代作为中国封建统治日益走向专制的重要阶段,在政治体制上皇权专制日益强化的同时,君臣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明代君主利用严刑酷法对臣子进行肉体摧残,利用严密的监察制度对臣子进行全面监控,在对臣子的俸禄方面也显得极端吝啬,这些现象表现出明代君主在对臣子人性关怀方面存在严重缺失,并对明王朝的政治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知县的选拔和任用是古代官吏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项制度。明代知县的选任制度基本上沿袭了前代的规定,当然也结合明代的实际做了稍微的变动。本文以山东为倒探讨明代知县的选人制度:第一,明初山东知县的选拔制度是荐举和科举并存,任人唯贤;明中后期,主要以科举制为主,遵循出身资格。第二,明代知县的任用实行地区回避、邻省就职的制度;明朝规定知县的任期为九年,实际上明中后期平均才三年,甚至更短。第三,曲阜是全国的特例,知县由孔氏家族荐举孔家后人担任。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旌表制度在明代得到进一步完善.中央的旌表制度与基层里甲紧密结合,共同建构了大明王朝的权力统治体系.本文主要从中央和基层两方面阐述明代的旌表制度,其中包括了旌表对象、旌表方式、旌表程序以及地方对旌表制度的贯彻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宗室的分封制是明代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包括八等爵位,性质与先秦分封制相比已有很大区别。在明代,宗室与政治的关系前后期变化极大。针对这个问题,明政府对之进行了改革,但并未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