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弹流润滑理论,推导了外波式他减速器活齿与活齿架的油膜厚度公式,并进行了计算,为进一步研究该类减带器的澜同理和工作性能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活齿传动齿形综合正解的问题及与此相关的活齿相对运动规律。综合及分析方法为相似变换法。推导了5种与连续工作齿形对应的活齿相对运动规律。这些公式都可用于实际工程的分析与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3.
融合活齿机构和非圆齿轮的传动特点,提出了具有大刚度、轻质量和结构紧凑的减变速一体化圆柱正弦活齿机构。首先阐明了机构实现变速比传动的原理,建立了机构的连续传动条件,给出了机构的最大活齿个数及活齿布置规律,并给出了激波器、中心轮的齿廓曲面方程;然后根据传动比特点,讨论了两种减变速一体化圆柱正弦活齿机构的构型方法,并建立了机构运动幅的压力角和传动效率计算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和参数化分析方法,设计了能够实现减变速一体化传动的圆柱正弦活齿机构,并详细讨论了影响压力角的因素,为高性能减变速一体化活齿机构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把握困油压力和油膜两端压差以及与众不同的液压载荷,如何影响外啮合高速润滑泵齿面的最小油膜厚度,先从直齿齿轮传动的几何关系和刚性等黏度润滑理论入手,建立出包含初始压差的最小油膜厚度及油膜破裂点位置的计算式。实例的结果表明:困油压力造成了载荷的较大波动,甚至出现负值载荷;困油压力通过改变载荷和油膜两端压差来影响齿面的最小油膜厚度。总体上,困油压力以及油膜压差有利于改善齿面的润滑状态;困油时全齿面上的弹性参数和最小油膜厚度变化较大,刚度理论无法适用,并依据实际的弹性参数和黏性参数选自合适的公式再计算油膜厚度等;得出外啮合高速润滑泵的齿面润滑确有别于常规的齿面润滑。常规齿面相关润滑理论在后续外啮合高速润滑泵的设计应用上,应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5.
用机构综合的观点,分析了活齿波导传动的结构特点,指出活齿波导传动不受传统齿轮传动设计的某些约束,使其在传动设计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首次提出了可供设计选择的各种激波机构和活齿结构,为改善活齿波导传动的性能,研制新型的活齿波导传动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
活齿泵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活齿传动理论及齿轮泵工作原理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活齿泵的结构原理,讨论了活齿泵的工作原理及流量特性,研究表明,该泵具有流量大,流量脉动小,噪声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套筒式活齿泵的齿形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扩大齿轮泵的应用范围,在活齿传动理论与齿轮泵工作原理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活齿泵的结构原理,并以套筒式活齿泵为基础,分析了该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齿形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套筒式活齿泵具有传动平稳、冲击小、排量大等特点,可替代齿轮泵而广泛应用于液压系统中。同时,由于套筒式活齿泵的等效机构为平行四边形机构,且套筒活齿均布,所以活齿架可以设计成具有凹齿结构的齿圈,并且可以取消套筒中的柱销,从而为该泵的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结构的外波式活齿减速器的转动原理和主要参数的综合。外波式活齿减速器除具备活齿减速器的共同优点之外,同时又有一些独自的特点。为普及和推广活齿减速器的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9.
针对二齿差摆盘式活齿传动系统在高速重载的工作条件下容易产生局部的挤压变形或疲劳磨损等问题,依据二齿差活齿传动的对称性,对二齿差摆盘式活齿传动系统的模型进行简化,并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各零件在接触点附近的等效应力。研究反映传动动态过程的活齿相位以及活齿振幅、活齿半径、沟曲率半径系数等参数对接触应力的影响。应用接触力学的经典理论,研究接触点次表面不同类型应力的分布状态,并且在静强度校核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疲劳分析,计算接触疲劳寿命,确定系统可能疲劳失效的危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各零件的应力均集中在接触点附近的微小区域内,分布状态符合预期,属于典型的接触问题,同时验证了差异化网格划分的合理性;振幅增大、活齿半径增大、沟曲率半径系数减小均会导致接触应力最大值的减小,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0.
活齿泵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活齿传动理论及齿轮泵工作原理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活齿轮的结构原理,讨论了活齿泵的工作原理及流量特性,研究表明,该泵具有流量大,流量脉动小,噪声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弧齿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润滑加载接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弧齿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润滑加载接触分析将轮齿加载接触分析(LTCA)与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分析(Thermal-EHL)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LTCA,可以得到齿轮副的接触状况,轮齿表面的几何特性,以及进行轮齿啮合表面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分析所需的法向载荷和运动参数等。从Thermal-EHL的分析结果中,设计者能够得到包括油膜形成能力,油膜压力分布和温度增升等的润滑特性。在LLTCA模型中,综合建立了轮齿接触和润滑特性与运转条件和齿轮加工所决定的几何特性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高速弧齿锥齿轮弹流润滑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某航空发动机高速弧齿锥齿轮为研究对象,在弧齿锥齿轮加载接触分析基础上,建立起适合弹流润滑分析的动态坐标系。用点弹流润滑理论对高速弧齿锥齿轮在啮合过程中的最大油膜压力和最小油膜厚度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寻找出载荷、速度和润滑油粘度等因素对轮齿弹流润滑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椭圆和齿形两种轴颈圆度误差对滑动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机理,推导了考虑轴颈圆度误差时的油膜厚度公式;针对某滑动轴承,分析了不同轴颈圆度误差与轴承油膜厚度、油膜压力、摩擦功耗、端泄流量和轴心轨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圆度误差都明显导致滑动轴承的润滑性能下降;椭圆误差改变滑动轴承的油膜承载区面积,部分时间可能改善轴承的润滑性能;齿形误差引起滑动轴承周期性的油膜波动,使油膜压力呈多峰分布.  相似文献   

14.
以某航空发动机弧齿锥齿轮为研究对象,以弧齿锥齿轮加载接触分析基础上,利用空间曲面共轭原理,建立起适合弹流润滑分析的动态坐标系,确定出动态坐标系与几何齿面、刀具产形面坐标系之间统一的变换关系。用点弹流润滑理论对高速弧齿锥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各啮合点的油膜压力分布、油膜温度分布和油膜厚度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确定出啮合过程中最小油膜厚度、最大油膜压力等润滑特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考虑金属的热衰退特性及温度、压力和摩滑速度对混合润滑油膜的影响,建立了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摩擦因数计算模型,研究了摩滑过程中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状态下摩擦因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销-盘摩擦因数测量实验对摩擦因数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元件屈曲变形导致摩擦元件间摩擦状态发生变化,在局部接触条件下,接触区摩擦状态随温度升高可分为油膜主导阶段、微凸峰主导阶段、摩擦因数上升阶段和热衰退阶段4个阶段.其中,油膜主导阶段会随摩滑速度的减小而消失.干摩擦状态下,摩滑速度对摩擦因数影响较小.在混合润滑状态下,摩擦因数随摩滑速度增加而下降,且温度越小摩擦因数衰减越显著.局部接触区平均面压较小时,压力对摩擦因数影响较小,当压力超过100 MPa时,接触面压力开始对混合润滑中的油膜主导阶段产生影响,此时摩擦因数随压力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根据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对油气润滑滚动轴承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详细探讨了润滑油中混入气体后对滚动轴承油膜形状、承载区压力、量纲一摩擦力、量纲一承载力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油气润滑能增加滚动轴承的油膜厚度、增大承栽油膜范围、使量纲一摩擦力降低25.8%,量纲一承载力提高2%.揭示了油气润滑性能优于传统油润滑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实验的结果,对基础油和极压油的抗胶合能力进行了对比,对添加剂在试件表面生成的极压被敷膜进行了微观成份分析,证明极压油中硫、磷元素在生成极压被敷膜时起主要作用,论证了闪温法不适用于有添加剂的润滑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在总结分析国内外侧隙和齿厚偏差标准的基础上,以寻求一种新的选择齿轮副侧隙和齿厚偏差的方法。文中最小极限侧隙的计算不仅考虑了啮合轮齿间油膜厚度和齿轮、箱体热膨胀对侧隙的影响,而且考虑了轮齿受载弹性变形对侧隙的影响。并利用弹流理论来研究啮合轮齿间油膜厚度,用有限元法来研究轮齿受载弹性变形。最后,提出了一种新的侧隙和齿厚偏差选择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