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系统综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现状及退化原因,并对其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概括归纳。发现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严重,总体面积逐年缩减,同时组成结构发生改变,自然湿地不断减少而人工湿地逐渐增加,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造成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黄河水沙通量减少、海-陆交互作用增强、土壤盐渍化加剧、气候暖干化、外来物种入侵和人类活动。目前采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包括生物组分修复、水体修复、土壤改良和综合生境修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建议,对实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十分丰富。由于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生态功能价值受损,对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恢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好湿地资源,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湿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利用潜力巨大.概述了洞庭湖区湿地资源基本情况、生态系统分类及评价,并对湖区湿地生态退化进行了分析,认为湿地存在泥沙淤积严重、水质污染加剧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最后就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8个采样点土壤和优势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以及南洞庭湖湿地9种优势植物对Cd、Cu和Sb的吸收及富集特性.结果表明,南洞庭湖湿地土壤中3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超出湖南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土壤背景值,土壤受Cd污染最严重.9种优势植物体内Cd、As和Sb的含量较高,具有修复洞庭湖湿地土壤Cd、As和Sb污染的潜力.其中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对Cd和Sb表现出显著的富集转移特征,可作为洞庭湖湿地土壤污染修复的备选材料.八棱麻(Boehmeria siamensis)对Sb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大于1,对重金属有较强耐受性,作为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植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的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分析了湿地面积变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现状与原因。分析表明,国家近20年来在青藏高原实施的生态保护、修复及生态工程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今后要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研发项目与工程类项目的衔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高退化湿地的自然恢复能力。同时,要构建适于青藏高原高寒湿地保护效应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完善重大工程项目的系统监测与评价。在黄河、长江上游源区布局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将与三江源区同样重要的黄河首曲湿地、若尔盖湿地纳入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统筹规划,建立健全科技服务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6.
林文辉 《海峡科学》2007,(6):143-144,162
通过对厦门城市湿地资源退化原因分析,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咨询,建立湿地敏感程度指标体系,并且构建了湿地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数ESA,获得厦门湿地敏感性评估值在31-77之间.在ArcGis支持下,模拟厦门湿地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并按照敏感性分布情况提出相应保护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湿地是国家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和国际重要湿地。在人口发展与经济开发双重作用下,鄱阳湖水质出现恶化现象,湿地面积大幅萎缩,湿地物种生境受到威胁等,鄱阳湖湿地正面临着生态环境退化危机。针对鄱阳湖湿地出现的种种问题,这里分析了鄱阳湖湿地现状与特征,认为鄱阳湖湿地环境退化原因是由气候、地形、水文、土壤、人口、政策、城市发展等综合因素造成,建议完善法规,改进科技,建立预警体系来控制污染,以提高鄱阳湖调控能力,阻止环境退化。研究对鄱阳湖湿地进行修复与重建,提高鄱阳湖的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退杨对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生态退杨”政策实施前后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综合分析洞庭湖区景观格局总体变化特征,为洞庭湖的景观格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湿地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自然和人为驱动影响下,生态系统呈明显的退化趋势。通过对白洋淀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分析,剖析了其生态系统退化的特征及驱动机制。气候干旱是白洋淀生态系统退化的环境背景条件,而上游水库的截流、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自然、人为因素的耦合作用,加速了白洋淀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基于白洋淀生态系统退化的特征和驱动机制,从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出发,为湿地的保护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趋势显著,威胁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笔者在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影响机制解析的基础上,围绕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外界胁迫作用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借助遥感与GIS技术,对1989年、2000年和2007年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明显下降趋势,3个时期的生态安全指数分别为0.514、0.423和0.373,2007年生态安全水平进入较差等级。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影响对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需控制人类活动强度以维护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从洞庭湖水资源、生境的变化、人为因素的干扰及外来物种的入侵破坏等方面探讨退田还湖对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洞庭湖湿地鸟类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三峡水库消落期不同出库流量与洞庭湖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加权可利用面积之间的关系,选取水深和流速作为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的关键影响因子,建立生境适宜性曲线,基于物理栖息地模型定量评估鱼类产卵生境适宜性的空间变化特征,并量化鱼类产卵所需的适宜生态流量。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消落期增加出库流量对洞庭湖的水位及流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对东洞庭湖的影响明显,对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影响较小;随着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的增加,湖区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的加权可利用面积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不同湖区的加权可利用面积变化趋势及对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的响应情况具有显著差异,东洞庭湖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的加权可利用面积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南洞庭湖加权可利用面积总体增长幅度不大,呈现双峰曲线,西洞庭湖加权可利用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的适宜生态流量范围为18 500~24 500 m3/s,最适宜生态流量为22 500 m3/s。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发挥三峡水库对洞庭湖防洪的有利作用,缓解其对湖区湿地水文条件的影响,采用水文模型对城陵矶河段的洪水进行情景模拟,并分析了3口洪道的分流现状以及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防洪的泄流要求.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洞庭湖的蓄洪功能、保护3口洪道的分流能力,仍是实现长江中游防洪安全的必要条件.由此,结合湖区城镇、产业分布与自然地理条件,按"人类活动集中区—扩大蓄洪区—蓄洪区—自然湿地"的梯级层次提出了划分洞庭湖湿地区域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泥沙输移对长江中游水位抬升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长江干流宜昌至汉口河段及与洞庭湖区泥沙输移变化的综合分析,得到了三口分流分沙逐年减少是造成洞庭湖区淤积速率减小和螺山至汉口河段淤积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长江干流监利至螺山河段水位逐年抬升、洞庭湖区的洪水调节能力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等结论.按照因势利导的治理原则,荆江及洞庭湖的近期治理策略应是淤积围垸减少河道淤积、疏浚河道、加固干堤.  相似文献   

15.
基于MODIS遥感影像数据的洞庭湖蓄水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洞庭湖为研究对象,应用MODIS遥感影像、水位以及湖底DEM数据估算洞庭湖蓄水量.根据水体在近红外和红外波段的吸收特性,通过对MODIS数据NDVI指数和NIR波段分别设置阈值的方法来实现对洞庭湖水面的动态提取.根据洞庭湖流域各水文/水位站的水位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得到洞庭湖多个时段的水位空间分布.结合洞庭湖水面提取数据、水位插值数据和湖底DEM,估算洞庭湖蓄水量,并以此初步分析三峡截流前后洞庭湖流域的水文响应.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实现对洞庭湖蓄水量的估算,计算得出的水面面积、蓄水量有明显的相关性;洞庭湖蓄水量与城陵矶水位呈现明显的3次曲线关系,截流前后3年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分别达到了0.915和0.928;截流后三峡工程调蓄功能初显,连续3年洞庭湖汛期累积水量占全年水量比重减小;与此同时夏末秋初三峡水库蓄水,下泄水量减少加剧了2006年洞庭湖流域夏秋连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公众参与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未形成健全的法律机制,存在如公众参与意识不高、公众参与的法律依据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立法、建立健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公众参与相关制度等方面,完善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公众参与机制,真正使公众参与在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的环境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成因背景,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灾害动态评估的要求,运用GIS技术建立了湖区洪涝灾害损失评估系统。为湖区防洪、抗洪、防涝等行为提供辅助决策,以至最大限度的减少湖区洪涝灾害损失,对发展湖南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建设的目标是保证荆江防洪安全。几十年来长江中游河道泄洪和湖泊调蓄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关键控制点城陵矶洪水位抬高,使得洞庭湖和城陵矶附近防洪形势更加严峻,对三峡水库控制下的下荆江也构成较大威胁。本文依据三峡梯级和长江上游水库群数学模型、长江中游河网水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了当前条件下的1998、1954年全流域洪水。结果表明,1954年全流域洪水长江中游需要分洪量显著增加,当前建设和规划建设的分蓄洪区规模偏小,城陵矶高洪水位壅高下荆江水位、监利等地洪水位超出堤防设计水位,三峡水库全面拦洪条件下的长江中游防洪形势仍十分严峻。下荆江在1954年洪水条件下存在较大危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区水生药用动物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洞庭湖区水生药用动物45科83属105种,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当前存在的若干利用问题,同时针对其现状提出了有关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0.
There are abundant coastal wetlands in South China and their main characters are the tidal flats, mangroves and coral reefs.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of coastal wetlands in South China is introduced and their degradation trends in the last decade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s and information. Their degradation trends are characterized by reduction of coastal wetlands’ area, pollution of seawater environment, degene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harp decrease of biodiversity in the wetlands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auses resulting in the above-mentioned degradations are discussed, mainly concluding imperfect systems of management and legislation, deficient property and assessment systems of the wetlands, weak consciousness of protecting coastal wetlands, shortage of basic study and backward management level and so on.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sake of a sustainable use of the coastal wetlands of South China, mainly including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administrative and legal systems for the coastal wetlands, developing the study on assessment of coastal wetland, height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stablishment of wetland nature reser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