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平流雾过程湍流微结构与能量输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津255 m气象塔大气边界层实验资料,分析了2006年2月一次平流雾过程湍流微结构及能量输送的演变特征,并结合冷锋过境、晴朗小风及轻雾等天气条件,讨论了雾过程中湍流动能特征.得到:雾中各向风速能谱密度峰值频率偏于高频段,雾前和雾后风速能谱峰值频率偏向于低频段;与速度能谱相比较,雾形成前期,温度谱峰值频率的变化大于...  相似文献   

2.
应用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统计分析2007年雷达监测到边界层辐合线的生消、演变规律,并研究边界层辐合线与渤海湾海陆风的对应关系以及海陆风转换前后气温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利用天津255米气象塔层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分析雾日各气象要素的特征,研究湍流输送规律。结果表明:雾前,大气湿度较大,逆温层高度约为100 m,辐射雾发生前的逆温强于平流雾;雾中,逆温层持续变强、增厚;雾后,逆温层出现抬升,大气呈近中性偏不稳定的层结特征。辐射雾过程的逆温现象比平流雾明显;辐射雾雾顶较低,平流雾较高;辐射雾的消散主要受温度影响,平流雾主要受风速影响。雾天气过程改变了大气层结结构,夜间可能呈现不稳定层结状态;雾前和雾中不同高度的湍流垂直输送微弱,雾过程后期的水平输送突然增强。辐射雾雾前不同高度的平均动能数值较小,雾中呈增大趋势,雾消散阶段逐渐增大,湍流动能的增大是影响辐射雾消散的重要因素。雾前不同高度平均动能与湍流动能比值的突然增大可能是雾发生的湍流信号之一,比值剧增之后降至雾前水平则为雾消散的信号。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中部地区不稳定大气边界层高度的确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8年第2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实验(Tibet Plateau Experiment, TIPEX)当雄大气边界层加强观测站的湍流观测资料,计算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不稳定大气边界层的高度;结合低空探空获取的温度随高度的探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高原边界层演变规律,以及实验站干季、雨季不同时期的高原边界层发展规律异同;讨论了高原边界层厚度受高原地形的影响.得到高原边界层演变规律及高原边界层发展迅速,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秋季大气边界层结构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000年9-10月北京市西部城、郊3个站点的探空资料,分析该地区秋季边界层高度的平均变化规律,探讨边界层内温度、风向、风速的廓线性质和结构特征,了解其时空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北京市秋季白天边界层最大高度平均约1 km,夜间稳定层高度在200~400 m之间.晴朗天气里,白天城区边界层温度高于郊区,反映出城市热岛的作用,夜间热岛现象不明显.较低的边界层高度和其顶部经常维持的强稳定层(强逆位温层)阻断上下层流动的关联,有利于近地面大气维持静稳状态和该季节雾、霾天气的出现.夜间约400 m以下气层的流动大体分为3种形态,即整层小风型、低空急流型和贴地风速极大型.温度层结与夜间流动结构有密切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天津南部地区平流雾过程塔层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天津255m大气边界层气象铁塔观测资料,分析了2006年2月平流雾天气过程塔层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南暖湿气流为平流雾的形成和长时间维持提供了逆温和湿度条件,平流雾形成前4个小时,西南暖湿气流突然增强。深厚平流雾形成时,低层大气呈弱不稳定层结;雾形成和发展期间,低层大气维持增湿和双层逆温层结,风场减弱,风向切变增强;冷空气产生的下沉逆温使低层雾得以维持较长时间,西北干冷空气的逐层入侵导致平流雾从高到低逐步消散;雾消散期间,雾体低层呈现出超绝热递减层结特征。分析还显示:平流雾过程中,温度廓线特征与雾体厚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天津南部地区平流雾过程塔层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天津255m大气边界层气象铁塔观测资料,分析了2006年2月平流雾天气过程塔层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南暖湿气流为平流雾的形成和长时间维持提供了逆温和湿度条件,平流雾形成前4个小时,西南暖湿气流突然增强。深厚平流雾形成时,低层大气层弱不稳定层结;雾形成和发展期间,低层大气维持增湿和双层逆温层结,风场减弱,风向切变增强;冷空气产生的下沉逆温使低层雾得以维持较长时间,西北干冷空气的逐层入侵导致平流雾从高到低逐步消散;雾消散期间,雾体低层呈现出超绝热递减层结特征。分析还显示:平流雾过程中,温度廓线特征与雾体厚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辐射雾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中尺度数值模式对辐射雾的模拟能力及对辐射雾生消有明显影响的物理过程,利用MM5模式对2003年12月11、12日的1次辐射雾生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针对明显影响辐射雾生消的微物理过程和辐射传输过程,以及模式水平分辨率精度进行了3组敏感性对比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适当选取中尺度数值模式中的物理参数化方案和水平分辨率,可以有效地模拟出辐射雾的生消及分布,模拟雾的生成时间、高度和雾区范围与实况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9.
多尺度城市边界层数值模式系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人为活动影响天气气候变化是当前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城市发展,人为活动的加剧,城市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的数值研究面临更多的挑战.研究工作着眼于引入更完善的城市大气边界层物理过程,进一步发展完善南京大学的多尺度数值模式系统,以提高模式系统的模拟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城市尺度模式中人为热及建筑物拖曳参数参数化方案的完善;2)基于参数化方案完善以及精细地理信息、地表特征参数支持下提高了城市尺度数值模式的分辨率;3)完成不同尺度边界层模式单向向下嵌套及各边界层模式与空气质量模式的单向嵌套;等等,从而建立物理机制更合理,计算过程更完善的多尺度城市边界层数值模拟系统,为天气气候研究,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安全防御等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塔里木盆地周边28个气象站1961-2003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在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影响因子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气温、地温日较差、气压、平均风速、降水量5个气候因子对沙尘天气的影响程度,建立了沙尘指数.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春季是高发期,沙尘日数与气候因子季节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沙尘日数年际变化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具有6~9 a的振荡周期.3-9月盆地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是平均风速、降水量和地温日较差.春季降水量占主导地位,6-9月平均风速占主导地位.选取各月对沙尘天气影响有意义的气候因子建立了沙尘指数,它在时间序列上对沙尘天气有很好的反映,可用来做沙尘天气出现日数的气候预测.  相似文献   

11.
广州地区冬季一次大雾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研制的第5代中尺度气象模式系统MM5对广州地区最近出现的一次大雾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的结果与实况十分相近,特别是雾出现和消散的时间,对雾的生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这次广州雾的高度比较高,雾形成前广州地区大气边界层天气晴好,温度高,空气接近饱和,大雾主要是由广州北面的冷空气向南侵入造成的,属平流辐射雾。  相似文献   

12.
13.
张雯 《科技咨询导报》2014,(11):104-107
该文结合Micaps系统平台,NCEP/NCAR的2.5°×2.5°格点的再分析资料及常规资料等对2013年12月28日~2014年1月2日绵阳机场连续浓雾天气过程的天气学环流背景、相关物理量、大气层结和稳定度进行分析,揭示有利于连续浓雾形成和维持的机制及成因。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前700hPa西南气流带来弱暖湿平流为大雾的产生和维持提供了良好的环流背景;中低层充足的水汽及925hPa以下较强的逆温层为大雾维持提供了有力条件;浓雾发生前期,对流层低层风向以东南和偏南气流为主,发生时有弱西北气流扰动,700hPa以下至近地面层均为辐合上升区,700~500hPa为弱辐散下沉区和零辐散区,这种配置使水汽在中低层汇合,有利于稳定性层结的建立与浓雾的维持。  相似文献   

14.
环境风洞的模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风洞中模拟大气边界层是大气污染对流扩散试验研究的前提.根据环境风洞污染扩散试验的特点,通过试验调整大气边界层模拟装置,实现了在环境风洞中模拟部分大气边界层,并通过湍流结构确定了模拟比尺,当大气边界层得到正确模拟时,在环境风洞中模拟污染扩散和在大气边界层中的实际情形相似。  相似文献   

15.
兰州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局地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0年12月10~l7日在兰州市城区的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站辐射观测资料等,通过山谷内市区污染物浓度变化与山谷外对照点的比较,研究了兰州市城区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对应时期兰州市山谷气候环境因子和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发现,大气中污染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温与白天大气逆温层之间有明显的正反馈机制,而且这种反馈机制在白天大气逆温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讨论了兰州市山谷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大气逆温、水平风速、Froude数和边界层稳定度参数之间的简单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下击暴流作用下高层建筑物表面风压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AARC(英联邦航空咨询理事会)高层建筑物标准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下击暴流作用下高层建筑物的表面风压分布特性,并将结果同大气边界层近地风作用下的风压分布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下击暴流作用下建筑物模型迎风面风压力最大值位于建筑物的中下部约1/3高度处,不同于近地风作用下的最大值位于建筑物中上部靠近顶部附近;在背风面,下击暴流作用下负压力分布呈下小上大、中间小两侧大的特征,不同于近地风作用下的负压力分布较为均匀、上下端和两侧较大、中间小的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中性大气边界层模拟试验调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风洞模拟试验是风工程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风洞中正确复现大气边界层流动特性,对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风载和风振试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一直是风工程界学者所密切关心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实验室在风洞试验中模拟大气边界层流场的实践经验,并提出了完整而实用的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雯 《科技信息》2012,(5):85-87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机场自动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的2.5°×2.5°格点的再分析资料对绵阳机场2011年12月的一次大雾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层弱高压脊控制,地面处于均压场中,是有利于绵阳机场大雾形成的一个大气环流形式;中低层充足的水汽及较强的逆温层为大雾维持提供了有力条件;大雾开始生成时,中低层有弱辐散下沉区,使中下层水汽汇合,阻止水汽向上扩散;大雾维持阶段600hPa以下为弱辐散下沉作用,大雾消散阶段600hPa以下开始弱辐合上升为主,辐散场的变化对大雾的生消演变指示意义明显;机场的小气候环境决定了当机场风向由西南或偏西方向转为东南向的过程中,跑道能见度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9.
雷暴冲击风风场与大气边界层风场差异较大.为研究雷暴冲击风作用下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采用静止型冲击射流装置模拟稳态雷暴冲击风风场,进行高层建筑刚性模型测压试验,讨论了不同径向位置处高层建筑局部和整体风荷载时域和频域特性.结果表明:建筑表面平均风压最大值出现的位置与径向风速峰值一致.同时,迎风面风压最大值出现在底部,明显不同于大气边界层风场中最大值靠近顶部位置的风压分布特性;径向层风荷载均值最大值出现在建筑中部,横风向和扭转向层风荷载均值为0.径向和横风向层风荷载谱沿高度不变,而扭转向层风荷载谱沿高度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