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红楼梦》第44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曾对大观园中贵族女子的化妆品略有叙述:“……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磁盒打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儿,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笑道:这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赵姨娘借助巫术几乎致死凤姐、宝玉,《金瓶梅》中潘金莲用驯猫扑肉的方法致死官哥儿。两种写法实际上是“神事”和“人事”因素的比较,很明显,《红楼梦》在这一点上的现实主义程度远不如《金瓶梅》,且《红楼梦》中巫术的写法也不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善于通过一个简单的情节表现众多的人物。第四十六回贾母发怒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情节。 贾母因贾赦要纳贾母房里的心腹使女鸳鸯作妾而发怒,以至怪罪王夫人,一时间举座皆惊,形成僵局。作者通过在打破僵局的过程中各种人物的心态表现,全面展示了人物身分、地位及性格特征。 贾母朝王夫人发怒却非同小可,这是贾府最高统治者对她最信任的而且也是最忠于她的得力当家人,实权派人物的发怒,因此,贾母这一怒必然震动在场的每一个人,形成非常紧张的局面。 作者有层次地先后写了王夫人、薛姨妈、李纨、探春、宝钗、迎春、惜春、宝玉、凤姐等九个人物在这场僵局中的表现。 当鸳鸯为了逃脱贾赦的蹂躏而跑到贾母跟前跪下哭诉,发誓终身不嫁并毅然剪发明志时,作品写道:  相似文献   

4.
《醒世姻缘传》里的薛素姐和《红楼梦》里的凤姐,都可谓悍妒的典型代表。但是她们俩在为人处事上又有着很大的不同。素姐对封建伦理纲常是彻底的反对,而凤姐则是圆滑地利用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她们不同的行为方式背后是有着出身、家庭、权力等多方面原因的。但尽管她们有这样大的不同,最终却都难逃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第十八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写元妃游赏大观园时,为大观园题名、题诗。后又命众姐妹和宝玉题咏,并说:“且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宝玉因咏《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杏帘在望》四首,其中《杏帘在望》一首由黛玉代作。这四首诗,歌咏大观园中四个重要的地方,即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和稻香村。后为黛玉、宝钗、宝玉和李纨所住,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6.
历来人们很少将爱情与《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凤姐相联系,甚而曲解了她的爱情生活。殊不知,作为一个女人,凤姐同样渴望拥有温馨而执着的爱情生活。她爱丈夫贾琏,并将一生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为了维护这份爱情和她亲手营造的小家庭,她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她的聚敛钱财,插手行政等举动,她的“妒”,从某个角度说,都是“爱”的表现。而她对丈夫的这份爱心只是换来了“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结局。这便是凤姐的爱情悲剧。而凤姐的爱情苦衷又有几人能理解和同情呢?  相似文献   

7.
妙玉新论     
“金陵十二钗”除了妙玉以外,均为贾府女子;作为女尼的妙玉能上“金陵十二钗”者,则在于对宝玉之有一种特殊情缘。栊翠庵品茶,妙玉对宝玉“奉杯邀饮”;芦雪庵联诗罚宝玉乞梅,妙玉“慷慨赐予”;宝玉生日,妙玉“飞帖祝寿”;贾府中秋团圆赏月,妙玉出庵“踏月品笛”,——私衷在企盼与宝玉有邂逅之会焉!而其最后之“终陷泥沼中”,则表明了妙玉之异于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的另一种美的毁灭。  相似文献   

8.
从《红楼梦》中对甄士隐与柳湘莲入道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宝玉未来的必然之路。他们的出尘离世看似斩断情缘,无情无欲,实则情怀满腹,无法忘怀。作者通过巧妙的暗示,使三人的命运相互纠葛,却又若即若离。两人是书中重要的配角,是贾宝玉的影子;他们的出家入道是宝玉出世结局的序曲。  相似文献   

9.
袁树厚 《科技信息》2008,(3):162-162
本文从家庭教育的视角分析贾政、贾母对宝玉的不良教育方式,分析富贵温柔的生活环境以及喜爱的杂书对宝玉的不良影响。这些不良教育和影响形成了宝玉社会性方面的不良性格和爱好,是最终导致宝玉人生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一书自问世以来,便引起巨大反响,甚至形成一门学问——"红学"。书中人物也为人津津乐道。令人惊讶的是,《红楼梦》全书塑造了几百个人物形象,仅常提到的也有三、四十个,读来却没有重复,拖沓之感,反而每个人物形象鲜活,栩栩如生。本文由"宝玉挨打"这一事件入手,分析人物性格,从而探讨曹雪芹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叶青 《广东科技》2015,(5):25-27
<正>没有钻石的璀璨光亮,没有宝玉的炫目艳丽,珍珠却有其独特魅力。温润细腻的色泽、浑然天成的优美形态,正是珍珠最为迷人的地方。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珍珠养殖大国,早在1000年前就有养殖珍珠的记录。但这些养殖技术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反而湮没失传。我国这些失传殆尽的人工育珠技术,却于上个世纪初在日  相似文献   

12.
郭泌汐 《大自然》2014,(4):60-61
盘锦的湿地因常有丹顶鹤光顾而闻名,同时,这里也是黑嘴鸥全球最大的繁殖地。但盘锦的红海滩却少为人知。红海滩分布在沿海滩涂上,与芦苇湿地相伴相生、交相辉映,红绿相接、浑然天成,吸引了多种多样的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3.
注定宝黛爱情悲剧的“起誓”语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抓住宝黛二人对话中的"起誓"特色,分析对话中表达和接受的冲突以及冲突背后的修辞认知特点。从表达与接受的双向互动理论来看,宝玉的誓言一开始就违背了誓言的本质和初衷,"起誓"——表达是无效的,接受是失败的——已注定宝黛的爱情悲剧。宝玉过度起誓的思维风格和公子多情的修辞认知已注定了宝玉的爱情图式是不被黛玉所认可的,黛玉"有了姐姐忘了妹妹"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重新审视爱情经典,更加透彻地感悟二人的悲剧命运,阐释宝黛爱情悲剧的主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的很多重大事件都是由许许多多具体、细小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小事积累而成的;这些重大事件所显示的矛盾冲突也是各种关系、各种矛盾互相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恰如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最终形成浩瀚的汪洋大海。其高潮前面的伏笔,往往可以上溯至数回;其高潮后面的余波,常常可以延伸至下面数回。此种“草蛇灰线”的笔法,成为《红楼梦》艺术架构的重要特色之一。而宝玉挨打、《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和《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乃是体现这种架构的代表性事件,而且这三件大事也是作品中写得最成功、最精彩,影响最深远的章节。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第21回的前半回回目是“贤袭人娇嗔箴宝玉”,写袭人以己之娇媚,假装生气,规劝宝玉。宝玉见袭人不理睬他,就说:“我又怎么了?你又劝我。你劝我也罢了,才刚又没见你劝我,一进来你就不理我,赌气睡了。我还摸不着是为什么,这会子你又说我恼了。我何尝听见你劝我什么话了。”袭人道:“你心里还不明白,还等我说呢!”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宝玉和袭人的这段对话上面有一条眉批:  相似文献   

16.
自从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以来,读大都把凤姐看成是封建社会大家庭中精神能干,泼辣狠毒的妇女形象,这个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凤姐首先也是人,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妇女,是一个想摆脱封建男权束缚,敢于向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挑战的封建妇女。  相似文献   

17.
贾宝玉是曹雪芹倾其全部心血所创造的杰出的悲剧典型。脂砚斋称“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古今所有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但“合目思之,却如真见——宝玉”,因而感到有许多“囫囵不解”而定评为“今古未有之一人”。对于这样一个绝代的艺术形象,要完成它的最后几笔的刻划,其困难之大是难以估量的。高鹗续完四十回书,基本上遵照原作者的意图,让其主人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问世两百多年来,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谈。林黛玉之哭,不仅贯穿于她本人的生命始终,而且贯串于《红楼梦》全书的始终,并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黛玉之哭的原因主要由"家事"、"心事"、"身事"而起,也有生存环境和心理学的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就黛玉之哭的作用而言,黛玉之哭就是作者曹雪芹之哭。从某种意义上说,黛玉就是作者的代言。如果说作者自比为宝玉的话,黛玉是宝玉的知己亦是作者的知己。  相似文献   

19.
一、“味”在真假虚实之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诗意之“梦幻”。它在艺术上的一个重大特点,往往表现为又是又不是的诗意的统一,自有其完美的中国式艺术论的独特体系。比如说宝、黛、钗这三个诗化了的艺术形象,就具有着真假虚实相浑无痕的中国占典诗歌的美学特征。宝玉有石头,那是大荒山无稽崖上一块“假”宝玉,这正是将“无”作“有”,以“假”当“真”。宝钗有金锁,却是真的——作为皇商千金,当然应当有金锁;但那上面除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  相似文献   

20.
重点与非重点《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周瑞家的给刘姥姥引见凤姐之前,这样介绍她的主子:嗐,我的姥姥,告诉不得你呢!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回来你见了,就信了。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了些儿。周瑞家的这段话,有褒有贬,显然褒是重点,是以崇拜得意的口气说的;贬非重点,是以遗憾的口气顺嘴带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