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论述了以下四个问题 :( 1 )日本《人才派遣法》的主要内容 ;( 2 )日本《人才派遣法》的特征 ;( 3)日本 1 999年对《人才派遣法》的修订 ;( 4)日本放宽对人才派遣业的管理规定对雇佣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葛璇 《安徽科技》2011,(8):41-42
本文在阐述人事代理与人才派遣基本内涵及在高校实践意义的基础上,对高校人事代理与人才派遣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存在的有关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险法》实施后,社会保险权在珠三角地区的保障情况并没有预期理想,在一线劳动者群体中,特别是在劳务派遣劳动者群体中,社会保险制度仍然没有得到全面覆盖。社会保险实施存在不少现实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有:配套管理技术手段落后;社会保险转移接续难;相关主体的不同利益导向导致社会保险权难以实现;对《社会保险法》宣传不足,劳动者在认识上出现偏差;等等。针对以上情况,应当完善社会保险方面的立法、行政与司法体制,加强社会监督并引入工会为代表的诉讼,构建畅通的社保转移接续机制,严格控制劳务派遣单位的市场准入和保障劳务派遣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益。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高校劳务派遣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制度是一种新型用工形式,由于该制度合经济性,备受公司企业青睐。随着高等学校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校开始引入劳务派遣制度。劳务派遣制度利弊互见,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权益时有侵犯,《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进行了规范。高校劳务派遣亦应在《劳动合同法》规范下运行,尽管高校用人制度有其自身特点。本文通过对劳务派遣涵义、特征及其利弊进行分析,结合高校劳务派遣实际予以阐述,最后提出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使用与雇佣相分离的劳动关系,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维护更加不易。本文对劳务派遣的概念与本质进行基本厘定后,论述了被派遣劳动者不完整的劳权,结合实践评述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制,以期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6.
媒体     
《深圳商报》 企业年薪50万争抢直销人才;《南方日报》欧莱雅欲借收购试水直销。[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并将该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特殊用工形式。新制定的《劳动合同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劳务派遣的存在,劳务派遣丰富了劳动力市场的用工形式,推动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经济》1996,(6):27-30
南京市高层次人才现状分析课题组所谓“高层次人才”,从类型上分,大致有以下三类(简称“三高”):(一)担任部委办局及区县领导职务的高层次党政领导人才;(二)担任大中型企业领导职务的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三)在各自领域担任行业技术带头人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派遣用工形式在我国发展迅猛,国家已出台了《劳动合同法》予以规范.但在法律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纠纷,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用工企业没能正确处理好派遣用工所涉及的三方法律关系.该文尝试从派遣三方法律关系入手,就用工企业如何正确处理好派遣相关方法律关系,合法合理地降低用工成本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务派遣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对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及被派遣劳动者三方的利弊,在探讨这种用工形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妮 《科技资讯》2011,(1):152-152
劳务派遣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是西欧和日本。我国出现劳务派遣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由于一些来华投资的外国企业或者在华常驻代表机构的组织在中国没有取得法人资格,不享有在中国招聘员工的权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外服务公司应运而生。对外服务公司先在中国境内招聘员工并与其订立劳动合同,然后将招聘的员工派往上述企业或者组织。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经济不断发展,劳务派遣企业大量出现,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方式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东科技》2011,(5):42-43
【序曲】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人才 2010年6月16日,中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中,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无固定期限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务派遣制度和用人单位违反报酬支付义务的法律责任四个方面分析《劳动合同法》的不足,能够为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制度以及《劳动合同法》相关法律制度和司法解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萌 《科技咨询导报》2010,(15):238-238
劳务派遣是我国一种新型的用工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劳务派遣的特征和涉及的法律关系,由于在实践中存在劳务派遣无序发展的状况,因此进一步加大对劳务派遣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杭州科技》2011,(5):28-31
2010年7月,杭州市人民政府专门制定《关于鼓励和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驻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试行)》(杭政[2010]3号)成为浙江省范围内最优惠的产业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6.
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教育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将“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作为人才队伍建设中重要政策,本刊综合报道了《纲要》颁布以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作用的落实情况、实施效果和许多专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欣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761-1763
高校人才代理制度是高校用人制度和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在保证学校用人自主权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才的双向流动,对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起着推动作用,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本文以吉林省高校为例分析了高校人事代理的发展过程、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转变高校用人观念、改革完善人事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正式颁布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在学习这个“纲要”的基础上。作者结合新办区域性大学——龙岩学院的办学实际,站在融入沿海的高度提出了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命题,并从准确定位、注重特色;融入沿海、提升水平;发挥优势、质量强校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对被派遣劳动者和与其相关的"合同工、临时工、劳务工"等用工形式进行阐述,简述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现状和立法保护概况;在分析"单雇主"和"双雇主"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共同雇主"的立法模式更有利于保护被派遣劳动者权益;针对我国目前的立法现实,提出了劳务派遣应坚持从严到宽的原则、禁止逆向劳务派遣、明确劳务派遣工转化合同工的条件、实行劳务派遣审核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增设非法劳务派遣刑法罪名等法律建议,以完善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0.
鉴于当前境外非居民企业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中,普遍存在劳务派遣现象,国家税务总局在2010年和2013年分别下发文件,明确了对劳务派遣人员是否构成境外企业在中国设立的常设机构的认定标准。基于两种劳务派遣模式,在派遣人员已构成中国居民纳税人义务的前提下,根据派遣企业派往接收企业的派遣人员的工作性质,分别就两种模式下,派遣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以及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派遣企业如何应对税务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