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环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层组致密砂岩勘探潜力巨大,但沉积相类型和特征复杂,严重制约勘探布署与开发成效。作者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测试分析资料并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通过沉积相识别标志的研究,分析了长4+5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结果表明,镇北-环县地区长4+5油层组主要为独特的河控-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建立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结合取心段沉积微相分析,认为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沉积。  相似文献   

2.
根据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果,以及测井资料和试油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下寺湾油田龙咀沟地区长2油层组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下寺湾油田长2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的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道侧翼.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主要的油气富集相带,长2油层由下而上的沉积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沉积微相对下寺湾油田长2油层的分布及其油井产量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坳陷湖盆湖岸线的确定方法——以志丹地区延长组为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岩心、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研究,对志丹地区延长组沉积相进行了专项研究.结果认为三角洲平原和前缘在岩性、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生物化石、沉积组合特征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征,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的界限就是湖岸线的位置.结果显示志丹地区长1油层组、长2、长3、长4+5油层组北部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长2、长3、长4+5南部为三角洲前缘亚相,长6、长8、长9、长10为三角洲前缘亚相,长7北部为三角洲前缘亚相.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环江油田浅水三角洲沉积相地质认识与生产实践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通过岩心资料系统分析,发现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三叠系长8油层组除发育三角洲沉积相砂体外,还发育典型的风暴岩沉积。岩心上可见突变底界、冲刷充填构造、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生物成因构造等。岩性与粒度分析表明,研究区沉积具有牵引流与密度流的双重属性。在此基础上,借鉴前人建立的延长组风暴岩沉积模式,建立了更加贴合环江地区长8油层组的风暴岩纵向沉积模式,形成了研究区长8油层组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与风暴沉积共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长8沉积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长8油层组沉积相类型及发育规律。方法以岩心观察的岩石相标志及测井相分析为基础,通过井剖面的相序分析、联井沉积相对比剖面及砂地比值分布规律进行综合研究。结果确定了吴起—定边地区长8油层组的沉积相类型、发育特征及沉积相展布规律。结论吴起—定边地区长8油层组发育西北、东北及西南3个方向的浅水台地型三角洲前缘沉积,其中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占主导地位,不同方向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分布具"沿河口带变宽并叠置连片"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长8油层组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利用砂岩岩石学特征,轻、重矿物组合特征,砂分散体系制图,沉积构造特征等对研究区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沉积微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体受到东北物源的影响,但长8段研究区西部小范围受到西北物源影响,2个方向的物源在王盘山以东地区发生了交汇.其母岩为盆地北部阴山、大青山的变质岩、花岗岩以及阿拉善古陆的变质岩.胡尖山地区长9—长8油层组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北部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过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可以识别出北东-南西向安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北西向盐池-定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7.
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区域沉积背景,以岩心、薄片、测井资料等为基础,通过对岩石类型、成分及颜色、粒度分布、沉积构造、测井相等沉积相标志进行分析,研究了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长6油层组位于三角洲前缘亚相,而不是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及其侧缘、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残余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微相类型。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对油气的聚集起主导作用。在三角洲前缘建设期的长61、长62、长63砂体巨厚,平面连通性较好,是主要油层发育段。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三叠系长8-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15口钻井岩心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等特征的综合研究,结合测井资料的详细分析,对环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为前三角洲沉积,长7油层组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并发育浊积扇,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在研究区西南部,浊积扇主要发育在研究区的东部。  相似文献   

9.
甘谷驿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沉积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长6储层的沉积特征,储层的分布规律。方法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研究长6油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结合测井相资料,研究沉积相。结果 长6油层沉积为湖泊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沉积。结论 储集砂体为左角洲平原及前缘的分流河道沉积,储层分布受沉积特征控制。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特征与储集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物源、沉积相及其微相特征综合分析,对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结构、物性特征研究,认为长9油层组总体属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长91局部出现浅湖沉积,储层类型以Ⅱa、Ⅱb型为主.长91为主力油层,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相带,其中盐池地区物性最优,发育良好的储集空间,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1.
以胡尖山油田长6、长4+5油藏为例,综合应用地质资料、岩芯分析资料、测井资料以及试油资料,开展了长6和长4+5油藏小层划分和对比、单井相分析,建立测井相识别模式,编制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图,进而分析沉积相演化规律;探讨储层砂体展布以及物性分布规律,从而深入认识研究区的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然后结合试油资料对胡尖山油田长6、长4+5油藏的储层进行有利区域的预测,为油田待开发区域的合理建产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油层组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3方面对鄂尔多斯合水地区长8油层组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区长81油层组和长82油层组砂体频率和砂体密度相近,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较弱,层间隔层厚度变化较大,整体上长8油层组层间非均质性较弱;研究区长81、长82夹层发育,存在多段高渗层,层内渗透率的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都较大,两油层段的层内非均质性均较强;研究区长81、长82流动单元分布受沉积微相的影响明显,差、中流动单元分布较多,好流动单元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13.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HH油田长8储层油层识别率低的难题,开展了储层特征、储层与测井响应机制研究,分析了研究区流体识别难题的实质,认为高束缚水饱和度和地层水矿化度多变以及局部钙质充填是造成部分井油层低阻、水层高阻的原因.借助常规测井曲线,选择尽量能反映储层流体信息的测井参数,构建了利用计算自然电位-实测自然电位、声波时差-深感应电阻率重叠法进行油层快速识别的方法,其中计算自然电位-实测自然电位重叠法回避了孔隙结构、泥浆和地层水电阻率带来的影响,减少了误差来源,无论是否低阻储层,都能有效识别.声波时差-深感应电阻率重叠法对储层流体反应灵敏,能较好地区分高阻水层与油层.以上两种流体识别技术对于类似储层流体识别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志丹地区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岩心、野外露头、测井、录井岩性等资料,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按照适合陆相盆地层序特征的研究思路,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志丹地区延长组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志丹地区延长组不同相带、不同旋回中岩性组合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该地区延长组层序界面的类型和识别特征;并对延长组基准面旋回特征进行讨论和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划分。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志丹地区延长组长10—长4+5时期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认为延长组从下至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其中LSC1对应长10和长9油组;LSC2对应长8和长7油组;LSC3对应长6和长4+5油组;LSC4对应长3、长2和长1油组。LSC3生储盖组合配置良好,且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上,是志丹地区主要的产油层段。  相似文献   

15.
马岭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较早开发的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属于陇东北部地区。长8油层组是一套以三角洲前缘相为主的陆源碎屑沉积,发育泥岩、泥质砂岩及中一细砂岩,形成一套低孔、低渗一特低渗油层组。目前,对该油层组的储层、油藏关系等研究还比较少。为了更高效的勘探和开发,用流动分层指标法,根据5口关键井的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和提取了流动分层指标和储集层品质指数,结合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确定了该区长8,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即将长8,储层流动单元定义为4类,Ⅰ类的储集性能最好,Ⅳ类的储集性能最差。根据此划分标准,利用区域内其他井的流动单元流动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定量评价,初步预测了马岭长8,西北部各油层组流动单元平面分布,为下一步挖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有别于国内外大多数致密油藏呈异常高压的特征,鄂尔多斯延长组长7油层组(简称长7)致密砂岩油呈异常低压的特征。因此,创新致密砂岩油藏的开发地质研究思路和方法是成功开发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砂岩油的前提。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致密砂岩油为例,研究其储层现状特征、致密化成因和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最终认为合水长7砂岩原始组成中的杂基含量高、塑性岩屑发育、火山灰物质丰富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内因,强烈的压实作用与泥质胶结作用是导致长7储层致密化的外因,烃源岩演化过程中的有机酸侵入溶解作用和区域构造应力控制下的破裂作用是长7致密砂岩油藏中存在优质储层的成因机制。研究结论为合水长7致密砂岩油的经济有效开发奠定理论基础,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于国内外其他致密油储层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家集地区长4+5和长6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的分流河道骨架砂体是主要储集体。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中-细砂岩,碎屑组分平均含量长石60.8%,石英22.0%,岩屑17.2%,胶结物主要为硅质、长石质和绿泥石膜,其次含水云母和铁方解石。储层孔隙类型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是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等,研究区大孔-细喉型和中孔-微细喉型最为发育,成为油气储集的主要空间。含油层段为物性较好的中-细砂岩,通常孔隙度大于10%,渗透率大于0.5×10^-3μm^2,为油水同层或含油水层,录井油气显示为油斑或油迹。电测曲线表现为自然电位负异常,自然伽玛低值,声波时差中-高值,电阻率为中值。  相似文献   

18.
优质烃源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最主要的含油层系,主力烃源岩为长7段中下部的"张家滩页岩",累计厚度大,分布面积约5×104km2.烃源岩地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张家滩页岩残余有机碳质量分数一般为6%~14%,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腐泥型,分布范围内烃源岩均已达到成熟,为一套优质烃源岩.勘探实践证实,烃源岩的分布和质量对石油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主要与延长组构造背景、储层致密性及后期保存条件有关.延长组长6段及其以上油藏与分布在陕北斜坡西部已发现的长8油藏平面上大面积准连续分布,且均分布在长7优质烃源岩展布范围内,因此,张家滩页岩分布范围控制了延长组长6及其以上地层油藏和西北、西南部长8油藏分布.  相似文献   

19.
王有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274-4277
通过岩心观察及人工微地震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尚家油田扶杨油层裂缝产状相对单一,大多以单条形式出现,规模相对较小,且充填严重,其裂缝走向以北东东向或北西西向为主。结合松辽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尚家油田扶杨油层裂缝主要是在嫩江组沉积末期构造反转期形成的。利用曲率法预测出尚家地区扶杨油层顶面曲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尚家油田西南部D121井—D122井一线和中南部的A12-3井—A12-2井—A112-124井一线,是研究区扶杨油层裂缝发育相对集中区域。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新安边地区勘探程度低,石油勘探潜力大,为此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地质研究。研究认为,烃源岩发育良好,有机质类型为腐殖-腐泥型,有机质丰度高、生油潜力大;储层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油源分析表明延长组原油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区域上分布四套盖层,盖层分布广,发育较为稳定;连通砂体和裂缝发育带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生储盖配置良好,形成了长8油藏为"新生古储",长4+5-长6油藏为"古生新储"的生储盖配置组合,而总体上延长组可认为属于"自生自储"组合类型。本区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油气勘探以寻找近油源处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主,低幅构造在控制成藏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