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南沙群岛滨珊瑚高分辨率δ13C的环境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沙群岛永暑礁滨珊瑚月~季分辨率的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珊瑚δ13C总体上具有比较清楚的年际变化周期, 可以反映永暑礁日照时数、总云量和降雨量等的变化, 对El Nio事件有比较明显的记录.1950年至1999年δ 13C存在非常显著的长期下降趋势,反映近50年来南沙群岛年总日照时数呈减少的趋势、年平均总云量和年雨量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近48年华南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08年华南110个测站年日照时数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功率谱分析和计算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华南年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近48 a来,华南年平均日照时数整体上呈自南向北减少的分布特点,最高中心位于广西南宁(2 552 h),最低中心在广西金秀(1 172 h)。华南平均年日照时数以4.09 h/a的速率明显减少,高于全国平均值,并存在22 a和11 a的显著周期振荡,在1970年代后期发生突变。华南年日照时数长期趋势变化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大部分地区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其中有3个减少中心,分别位于广东深圳(-12.86 h/a),海南澄迈(-12.85 h/a)和广西横县(-11.85 h/a)。华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分布与总云量分布几乎完全相同,但它们的变化趋势大部分相反。广东大部分地区总云量在明显增加,日照时数在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3.
取汉中国家基准气候站1960-2009年50年的日照时数和与其相关的气象要素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汉中近5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汉中近50年、日照时数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每10年-91.6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季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减少趋势从小到大以次为春、秋、冬、夏,相应的气候变化率分别为每10年-4.4h、-17.5h、-28.4h、-33.8h。影响汉中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云量和降水,但年日照时数的减少趋势与云量和降水无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总云量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总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原因。方法利用全国360个地面站1951~2009年地面月总云量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相关分析方法。结果总云量最多区域位于西南和华南地区,最少位于北部干旱少雨地区。约35°N以北总云量从南到北随纬度增加带状分布减少,此纬度以南同纬度东部云量多于西部云量。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前10年总云量减少最明显。总云量减少最明显的区域位于东北、西藏西南部以及山东、安徽北部地区。大部分地区总云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降水量、相对湿度、最大积雪深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蒸发量与总云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我国总云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气候因素对总云量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环渤海地区69个观测站点2001年6月-2016年12月8次/d的云观测资料,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的垂直速度和比湿数据,初步分析了该地区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总云量年平均和秋冬季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春季分布相对均匀,夏季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低云量年平均和各季节的空间分布大体相同,其中对流云量北部山区多于南部平原地区,非对流云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北部低云以对流云为主,南部以非对流云为主.总云量的空间分布与上升运动和水汽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对流云量的空间分布与大尺度下沉运动呈正相关,与水汽呈负相关;非对流云量的空间分布在秋冬季只与水汽呈正相关,在春夏季只与大范围上升运动呈正相关.两个代表站围场站和莒县站的总云量、围场站的对流云量以及莒县站的非对流云量年变化均比较显著,夏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主要是由垂直上升运动和水汽的年变化引起的.两站总云量全年各季日变化均不明显,对流云量和非对流云量在夏季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对流云量在08:00最少,午后对流活动发展,云量增加,至14:00达到峰值;非对流云量夏季峰值出现在05:00,在14:00达到谷值.  相似文献   

6.
本论述使用地面气象观测日照资料,运用气候趋势法,对日照时数年变化、季变化和月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对与日照时数变化相关的降水量、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总云量等气象因子进行了逐月平均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50年,三明市逐年日照时数呈现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减少68.85 h.(2)三明市四季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趋势与年际变化趋势一致,也呈现出减少趋势,减速2.5~37.8 h/10 a,夏季减速最大,秋季减速最小.(3)逐月日照时数呈现"单峰型"分布,7月达到峰值,2月最少.(4)逐月平均日照时数与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总云量、平均降水量呈现出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王慧 《科技资讯》2013,(2):145-146,153
基于恩施州及周边的7个气象站点1955年至2009年的日照时数观测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法对研究区的日照时数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恩施州近54年日照时数整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气候倾向串为-34.8h/lOa。四季里除了春季的日照时数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外,其他3个季节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夏季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其气候倾向率为-20.6h/lOa。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1961-2012年莆田、仙游2站地面气象水汽压、云量及日照的月、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莆田市阴天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2年莆田市的地面水汽压、阴天日数及年日照时数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莆田市区1981年以后水汽压减少呈减小趋势,干岛效应主要由夏季变干引起的,仙游城关的水汽压变化不明显;阴天日数变化趋势各地区不一致,莆田站1984年以后呈增多趋势,仙游城关略呈下降趋势;年日照总时数总体上经历了“多日照.少日照.多日照”三个年代,但城镇化步伐较快的莆田城区由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转变的时间较旱,本世纪以来莆田城区及仙游年日照时数均出现回升现象。  相似文献   

9.
利用1951-2016年河南省信阳地区气象站逐月日照时数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分析、距平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年、季、月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对日照时数变化与部分气候因素、细颗粒物浓度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951-2016年信阳地区年日照时数整体以119.66 h/10a速度下降,呈显著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异常减少的年份为2009年和2012年,2009年年日照时数异常主要受冬季日照时数变化的影响,2012年年日照时数异常主要受春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变化的影响;近5年,信阳地区日照时数月变化与细颗粒物浓度月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日照时数较多的月份,细颗粒物浓度相对较小;1951-1971年,水汽压、湿度对日照时数影响比较明显,水汽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折射及吸收作用直接影响日照时数的变化;2005-2016年,平均风速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平均风速越大,越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相似文献   

10.
根据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3个气象站50年(1960-2009)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建立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年日照时数序列,利用线性趋势估计、3年滑动平均、距平与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和灰色预测等方法,全面分析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50年来日照时数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50年间,渭-库三角洲年日照时数呈增多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0.75h/10 a,增多趋势不明显.春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4.53 h/10a、-3.86 h/10a和-6.29h/10a;夏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8.65h/10a.(2)年日照时数在1974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在1996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3)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渭-库三角洲2010~2012年的年日照数进行预测,发现在今后3年内渭-库三角洲的年日照时数将会有所增加,年日照时数在2012年达到2874.5 h,超过50年来的极大值.  相似文献   

11.
在对重庆渝合、渝黔、綦万3条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费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建立了重庆高速公路养护费用和使用年限的关系模型,得出了重庆高速公路应进行预防性养护的最佳时机,并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预测模型来达到预测未来重庆高速公路所需养护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祁翔  刘燕  向立容  王济红 《贵州科学》2012,30(4):75-79,87
为建立贵阳地区“黄金薄荷”中苗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在自然变温、变湿条件和水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对不同肥料种类、施肥配比和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黄金薄荷”中苗新芽生长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年生苗对氮肥需求量大,速效氮肥较缓效氮肥对新芽生长影响大,适当比例的钾肥有利于新芽生长,钾肥比例过高抑制新芽的生长;1年生苗采用0.1%的花多多肥(N20-P20-K20)或O.1%复合肥(N17-P7-K8)+0.1%花多多肥每月喷施3次,2年生苗采用每月根施1次西洋复合肥(N15-P15-K15)10g/盆+喷施1次0.1%磷酸二氢钾+喷施1次O.1%花多多叶面肥+喷施2次0.1%多茵灵的施肥方案,新芽生长量最好,费用最经济。结合贵阳地区春、秋、冬季节日照偏少的实际情况,对“黄金薄荷”采取幼苗、1年生苗在50%~70%遮阴条件下生长,2年生苗6~9月30%遮阴,其它时间全光照设施栽培的光照管理措施最有利新芽生长。  相似文献   

13.
以中华猕猴桃“桂海4号”(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cv.Guihaia 4)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不同程度(0,40%和60%)遮阴对其光合、荧光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光照相比,40%和60%的遮阴强度显著降低了猕猴桃的光饱和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P〈0.05),对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叶绿素含量(Chlcontent)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潜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猕猴桃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和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在全光照和不同遮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一定程度的遮刚对其Fo、Fc、Fm、Fv/Fm,无明显影响,但是与全光照相比,40%的遮阴强度显著降低了PSⅡ光能捕获效率(Fc/Fm)、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PhiPS2)和光化学猝灭系数(gP),而60%遮阴强度其F'v/Fm、PhiPS2和qP与全光照下的无显著差异(P〉0.05)。全光照和遮阴条件下猕猴桃光合和荧光参数相关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表明猕猴桃“桂海4号”随着环境条件中光照的改变其光合器官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使其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条件。遮阴对猕猴桃“桂海4号”的果实外观无显著影响,但是却显著影响了其果实品质,40%遮阴强度显著降低其维C、含量、总糖、可溶性固体物和酸含量。  相似文献   

14.
依据重庆市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各个区县进行综合评价;并按照该评价体系对各个区县进行评分;最后,根据评分结果,把重庆40个区县分为4类地区,提出了一个总体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重庆区域经济梯度差异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重庆40个区(市)县为单元,运用定量方法分析了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分析表明,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并可以划分为4种梯度区,梯度性差异的成因主要在于自然环境与区位,社会文化与科教水平,历史经济基础及政策方面,可为制定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因子分析的重庆市县域综合实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重庆市40个区县200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4.0中的因子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各因子的载荷,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区县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再利用ARCVIEW软件绘制空间格局图。结果表明,重庆市区域内部存在明显差异,一小时经济圈综合实力最强,渝东北综合实力次之,渝东南地区综合实力最弱。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体育产业现状调查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重庆市体育局、统计局于2003年5月至2004年2月在全市40个区县开展的体育产业调查数据资料基础上,对重庆市体育产业已经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发展重庆市体育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本世纪80年代宣郎广(宣城—郎溪—广德)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与60年代和70年代比较,80年代具有热量和光照同步减少,洪涝灾害增多的趋势特征。隆冬偏暖,春早又春寒,初夏光热偏强、偏旱,盛夏偏凉,入秋突出偏早或偏迟等气候异常频繁发生。雨季降水表现为准周期性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适期早播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为后期干物质增长和长时间维持较高的积累速度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早期玉米干物质积累持续时间适中,积累速度快,且能维持较长的时间,这是光、温、水对玉米群体在时间和空间上良好协调作用的结果。从播期来看,随播期的推迟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少;从品种来看,2品种YD22和SC704在不同播期均是YD22的干物重积累量大,说明YD22有着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71—201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空调度日数作为评估暖季降温耗能的指标,分析了重庆地区1971—2010年间空调度日数、制冷日数的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并评估了气温变化对重庆地区降温耗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各地空调度日数、制冷日数空间差异明显,沿江及河谷一带空调度日数、制冷日数相对高、多,东南部及城口等高海拔地区空调度日数、制冷日数相对低、少;1971—2010年重庆各分区的空调度日数、制冷日数的时间演变与全区平均比较一致,主要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转折;气温与降温耗能具有很好的同步性,温度对降温耗能的影响程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气温若升高1℃,整个暖季(5~9月)、夏季(6~8月)中重庆全区平均的降温耗能将增加56%、46%;在暖季或夏季,气温若升高1℃时降温耗能增加效应量重庆各个分区由大到小依次为:东南部、西部、西南部、中部、主城、东北部;暖季气温若升高1℃时,全区平均制冷日数将增加16 d,主城将增加14 d,其他地区将增加15 d;最后利用平均气温与降温耗能变率建立了一组降温耗能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评估模型。文章认为该组评估模型可以用于重庆地区降温耗能变化的定量评估和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