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确定大籽獐牙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正交实验法.结果:水浴温度90℃、料液比为1:20(w/v)、提取2.5h、pH10.0为最佳提取条件.结论:碱提法的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李磊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1):52-55
对川西獐牙菜中多糖进行提取及含量测定;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提取多糖的优化条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的含量;川西獐牙菜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2.0h、提取次数为4次、温度90℃.并测得川西獐牙菜中多糖含量为41.60mg/g,回收率为99%,RSD=1.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药材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对采自云南新平县的大籽獐牙菜脂溶性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各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为:1,7-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1),1,2,6 -三甲氧基-8-羟基(口山)酮(2),1,7-二羟基-3,8 -二甲氧基(口山)酮(3)、齐墩果酸(4),马钱苷酸(5),獐牙菜苷(6),7 -甲氧基獐牙菜苷(7),2'-0-(3-羟基苯甲酰基)-獐牙菜苷(8),3 -0-葡萄糖基-1,7,8-三甲氧基(咄)酮(9),2-对羟基苯基乙醇(10),3,7,4',4"-四羟基-3',3"-二甲氧基-2,5-环氧木脂素(11),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红直獐牙菜蜜腺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红直獐牙菜的蜜腺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红直獐牙菜的蜜腺位于花冠裂片的基部,属于花被蜜腺;蜜腺有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的分化,且有维管束分布,属结构蜜腺;PAS反应细胞均呈阳性,产蜜组织中有大量淀粉粒分布,属于淀粉型蜜腺;通过分析认为红直獐牙菜的具维管束类型最为进化,红直獐牙菜蜜腺解剖学性状与它的染色体,地理分布等性状的演化存在着不同步呼,其原因可能是受地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獐牙菜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综述近几年獐牙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以确定后期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方法:系统查阅近10年的国内外有关獐牙菜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结果:獐牙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口山)酮类、环烯醚萜类、三萜类、黄酮类等,其所含化学成分具有保肝、抗炎、降血糖、抗氧化、抗疟等多种生理活性.结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该属植物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川西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西獐牙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川四獐牙菜的脂溶性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1,7,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 相似文献
7.
紫红獐牙菜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紫红狼牙菜的抗炎作用。方法:观察紫红漳牙莱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及醋酸诱发小鼠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抗炎效果。结果:紫红掉牙莱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0.05),对醋酸所致小鼠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紫红獐牙菜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从獐牙菜属植物青叶胆中分离得到三个黄酮类化合物M1,M2,M3。该黄酮化合物具有降血糖的生理活性。并对三种成分的化学性能和生理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獐牙菜中齐墩果酸的含量,为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獐牙菜中的齐墩果酸含量,色谱条件:ZORBAX SB-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检测波长207nm,流速1.0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测定观赏獐牙菜中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2.4%,重现性实验s为1.58%,符合定量分析要求.分别测定了6种獐牙菜中齐墩果酸的含量:观赏獐牙菜(S.decora)2.34mg/g,宾川獐牙菜(S.binchuanensis)2.43mg/g,丽江獐牙菜(S.delavayi)1.97mg/g,紫红獐牙(S.punicea)2.89mg/g,狭叶獐牙菜(S.anguslifolia)4.39mg/g,日本獐牙菜(S.japonica)3.69mg/g.结论:本次实验说明这些獐牙菜中都含有保肝成分齐墩果酸,且狭叶獐牙菜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0.
HPLC法同时测定红直獐牙菜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红直獐牙菜中的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芒果苷含量的方法。在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流速1 mL/min时,用ZORBAX SB-C18(250mm×4.6mm i.d.,5μm)柱,以MeOH和H2O(含0.04%H3PO4)在0~20 min内由20%至35%线性梯度洗脱。上述3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芒果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95~2.9μg(r=0.9999),0.0486~2.56μg(r=0.9999),0.0056~2.8μg(r=0.9999);回收率为97.7%(RSD=4.3%),99.5%(RSD=3.5%),103%(RSD=1.1%)。 相似文献
11.
王文平;郭祀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7)
本文对纤维素酶法从野木瓜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的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酶法提取条件:提取温度50℃,pH值4.0,提取时间2.5h, 酶用量3%。粗多糖经蛋白酶与Sevage法相结合脱蛋白、大孔树脂脱色及水浴透析,得到野木瓜水溶性精多糖CCP, 再经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得一种洗脱组分CCP1。纸层析和Sepharose Cl-6B色谱柱分析表明CCP1为多糖纯品;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该多糖的糖含量为97.3%;紫外光谱分析未见蛋白质(280nm)与核酸(260nm)的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具有典型多糖吸收峰。结果表明,CCP1是初次从该植物中提取分离出来新的均一多糖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取云龙野生和人工培养两种黑木耳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多糖,紫外分光光度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粗多糖含量。结果:在8.0-48.0μg/mL线性范围内,回收率为99.03%,RSD为0.66%(n=6),测到野生和人工培养黑木耳中多糖的收率分别为18.48%和18.29%;野生和人工培养黑木耳中多糖的含量分别为9.21%和8.20%。结论:野生黑木耳比人工培养黑木耳中多糖的含量高,生长环境对黑木耳多糖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应用微波技术以黄花菜为原料提取黄花菜多糖的新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黄花菜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490 W,提取时间100 s,液固比25∶1,提取2次。按此工艺参数提取,多糖平均得率为31.65%,RSD=2.21%(n=3);多糖平均含量为18.89%,RSD=2.63%(n=3);平均回收率为97.92%,RSD=3.13%(n=6)。与水提醇沉法相比,应用微波技术提取黄花菜多糖,每次提取的时间由3 h减少到100 s,而多糖含量提高了23.63%。 相似文献
14.
羊栖菜多糖分离纯化和结构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提取的羊栖菜多糖用sevage法除蛋白、H2O2脱色后得到羊栖菜多糖半纯品,依次通过DE-AE-52、Sephadex G-200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SFPS-B2、SFPS-C1、SFPS-D2三个多糖组分,用Sephacryl S200-HR柱层析鉴定纯度,三种组分的多糖为均一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86.02%、81.05%、86.95%.对SFPS-D2进行结构初步研究,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毛细管电泳分析,结果表明SFPS-D2不含蛋白质和核酸,多糖组成以β构型的吡喃糖苷键为主,含有硫酸基-O-SO3,其单糖组成以木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主,其比例为木糖∶葡萄糖∶半乳糖=3.45∶5.8∶1. 相似文献
15.
以单因素和均匀设计实验为手段优化了茵陈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计算每次实验纯多糖的得率,然后以纯多糖的产率为指标,采用SPSS软件对提取温度、提取液固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优化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得到茵陈多糖的优化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液固比50∶1、提取时间80 min.验证实验平均得率为2.25%,预测值为2.26%,二者十分接近,证明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多糖的非常规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小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59-63
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些新的提取分离方法,如酸碱提取法、微波法、超声波法、酶提取法、超滤分离法、超临界萃取法、双水相萃取法等。通过对这些非常规提取方法进行综合性的论述,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