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常压铸渗工艺制备了不锈钢纤维增强ZA43合金复合材料 ,分析了浸渗时间 ,N2 保护对浸渗过程和复合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定时间和体积比下 ,浸渗过程宏观上是完全的 ,所获得的复合材料硬度和耐磨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纤维与基体界面杂质和反应的控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常压铸渗工艺制备了不锈钢纤维增强ZA43合金复合材料.分析了浸渗时间,N2保护对浸渗过程和复合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和体积比下,浸渗过程宏观上是完全的,所获得的复合材料硬度和耐磨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纤维与基体界面杂质和反应的控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液态金属在纤维预制体中的浸渗规律,基于等温浸渗假设模拟了液态铝在纤维预制体中的非饱和渗流行为,研究了非饱和浸渗带内具有不同饱和度的浸渗前沿在渗流过程中的演变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饱和预制体与未浸渗预制体之间存在一个非饱和浸渗区,非饱和浸渗区的宽度随浸渗时间不断变化.根据预制体中首次达到某饱和度的时间及位置,研究了具有该饱和度的浸渗前沿的运动规律,得出浸渗深度与浸渗时间之间存在平方根关系,这与渗流场分析的理论解是一致的.此模拟方法克服了饱和浸渗假设中浸渗前沿饱和度突变的缺点,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液相浸渗中纤维非润湿性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维与金属液的非润湿性是液相浸渗制造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障碍之一。实验发现纤维的非润湿性使其在自然排布时的浸渗缺陷必须存在。通过提高液相浸渗压力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浸渗效果,但仍有细小的浸渗缺陷必然存在。通过提高液相浸渗压力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浸渗效果,但仍有细小的浸渗缺陷无法消除,采用颗粒与纤维的混杂使纤维丝相互分离,消除了充填“死角”而使纤维束内完整充填并且均匀分布,提高浸渗压力和混杂预制  相似文献   

5.
液态浸渗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压渗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液态浸渗法制备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工艺中,液态金属对纤维预制件的压力浸渗过程提出一种动力学模型.获得了挤压时间与液体温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为短纤维/金属复合材料及生物工程材料的制备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方法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利用电化学方法在室温下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新技术.详细阐述了制备工艺过程.并通过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及显微结构.实验证实电化学浸渗技术具有在室温下快速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优点.导电或不导电纤维可用来作为增强剂.导电纤维可直接用于电化学浸渗.而不导电纤维在使用之前要进行表面金属化处理.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在5.5V和8h的沉积条件下可获得致密的纤维/铜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杨建军  马刚  曹瑞鹏 《科技资讯》2013,(32):87-87,89
本文介绍了浸渗工艺的基本流程,讨论了如何通过气密性试验选择适合浸渗处理的缸体的基本方法,对发动机缸体的浸渗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经过多次实验、分析后,消除了浸渗过程中在缸体上产生的锈蚀和碱渍,最终确定了缸体浸渗工艺的基本参数和工艺方法。实现了缸体浸渗的批生产,挽救了因铸造缺陷渗漏的缸体,提高了铸追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对用无压浸渗法制备高体积分数的SiC/Al复合材料的浸渗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在900~1100℃之间变化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浸渗深度增加;充分的浸渗时间可提高界面的润湿性,促使铝合金液顺利浸渗;Mg量为10%时浸渗能顺利进行;N2作为保护气氛,不但可以防止氧化,而且可以促进铝合金液对SiC颗粒的浸渗。  相似文献   

9.
李增荣 《科技信息》2012,(32):I0059-I0060
本文主要讨论了纳米金刚石微分热浸渗技术的特点以及渗透工艺,与渗碳技术作比较,分别选择了20Cr2Ni4A钢和40钢进行了实验,主要从硬度和耐磨性方面做了比较,发现纳米金刚石微分热浸渗技术比渗碳技术对金属材料硬度和耐磨性的提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修正的多组分伪势模型(EFM)模拟了液态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过程中多孔介质内的浸渗过程,研究了黏度比(M)、壁面润湿性、雷诺数(Re)、孔隙率以及不同分形结构对浸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黏度比越大,浸渗饱和度(S)越低、浸渗时间(t)越短,并且M90时,黏度比对饱和度和浸渗时间影响可忽略不计,此时接触角的影响较小; Re越小,浸渗饱和度越高、浸渗时间越长,同时壁面润湿性的影响越大;当入口Re一定时,孔隙率越小,分形多孔的渗透率越低,由于孔隙分布不均,造成流体在局部优先浸渗,导致浸渗时间减少、饱和度降低;对不同的分形多孔介质,壁面润湿性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对A类(标准分形)和C类(固体骨架偏右)的多孔介质,接触角(θ)越大,饱和度越低、浸渗时间越短;对B(固体骨架偏上)和D类(固体骨架偏左上)分形多孔,随接触角的增大,饱和度和浸渗时间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且在接触角小于90°的区间内出现极值.  相似文献   

11.
从液态渗透理论分析了采用液态渗透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MMC)过程中短纤维预制件的受力变化情况以及影响预制件变形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实验观察了氧化铝短纤维增强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预制件的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2.
13.
14.
国外铁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是提高钢铁材料性能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总结了国外铁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状况,详述了粉末冶金法、高温自蔓延烧结法、铸造法及铸渗法工艺的发展历史及其适用的增强体、基体材料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软质生物材料支架内部三维微结构成形难题,提出了结合分层制造、微压印与冷冻干燥技术的三维微流道支架直接压印成形方法.通过开发自动化成形设备,实现了材料溶液填充、微结构压印、结构预冻、层间黏结等工艺过程的可控化,从而解决了传统手工操作所造成的结构重复性差、成形效率低等问题.研究了模具表面等离子处理、亲水物质添加、改变溶液填充方式等工艺对自动化成形过程中微结构复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材料溶液中添加微量亲水物质并辅助溶液填充引导,可实现软质水溶性天然生物材料内部复杂微流道结构的精确三维压印成形.通过工艺装备保证了成形过程的自动化和稳定性,从而实现了支架微结构制造的可重复性与可控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铅基多孔材料反重力渗流铸造新工艺,研究填料粒子预热温度、熔体温度、充型压力和填料粒子粒径等工艺参数对渗流成型过程的影响规律,获得孔径可控、结构均匀的铅基多孔阳极的制备技术.同时,针对所制备多孔材料孔径大且孔形不规则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孔径及孔形不规则的多孔材料平均孔径测试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反重力渗流铸造法制备铅基多孔材料的关键是合理选择铸造温度、充型压力和粒子预热温度这3个工艺参数,粒径对制备工艺的影响较小;当铅液的铸造温度为430~490℃,填料粒子的预热温度为240~280℃,充型压力为0.06~0.08 MPa时制备的多孔样品渗流长度长,且孔洞均匀、缺陷少,效果最好.该方法可用于大孔径孔形不规则的多孔材料平均孔径的测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生物系统材料的适应性特点和目前材料制备与加工的某些规律,结合材料自身基础,提出了服役条件下材料制备与加工的思路。将材料服役时的一个或若干条件施加于材料的制备或加工过程,以期获得更好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流动相似原理对泡沫铝低压渗流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找到了渗流液面的推进、雷诺数、阻力系数和渗流压力变化等规律,试验表明模拟结果与原型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由此建立了渗流过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