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映红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3):83-86
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学科理论和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场问题在于“基层社区”保护、“文化空间保护”和“民间社会保护”三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凉山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探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以期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创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和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3.
杨泽洲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B06):29-31
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在图书馆建立多媒体数据库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拓展图书馆文献收集范围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保护"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例着手,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优势,从主动参与、准确切入、特色建设、着力推广四个层面探讨高校图书馆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和方法,强调实地考察、现场收集、原貌保存,全方位的建设"天地之中"特色馆藏。 相似文献
5.
杨泽洲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Z1):29-31
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在图书馆建立多媒体数据库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拓展图书馆文献收集范围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6.
马宁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3)
以羌族的主要聚居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对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加以梳理,认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积极发挥阿坝州的先天优势,依托州内高校和博物馆的科研力量,发动羌族学者和广大民众来实现,同时避免商业化炒作和借开发为名的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7.
徽剧孕育了京剧,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徽文化因子,是首批被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作之一.就目前仅从戏曲的角度去研究徽剧,有失偏颇.武打艺术是徽剧的精华,对徽剧的昔日辉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又是徽州武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其采取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独龙杆”作为晋中地区一种社火表演节目,群众参与性强,融合了音乐、杂技、戏曲等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独龙杆”艺术保护需要增加投入,完善保护制度,加强培训与教育;传承则需要壮大传承人队伍和探索多种传承渠道。 相似文献
9.
藏族音乐艺术是我国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藏族音乐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对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往藏族音乐艺术以宗教活动为载体实现自然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快,传播媒介开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促使藏族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藏族音乐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也逐渐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将结合藏族音乐艺术传承的现状,深入分析藏族音乐艺术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并创新保护与传承的新模式,为藏族音乐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勤建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2):52-5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缺失给保护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而科学地恢复、整合或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场,则是破解此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所谓生态场,即是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的整体性场景,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产生和传承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智慧、文化人格等诸多因素组合而成的立体空间。它们的合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的首要条件,也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奏。为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场,基础尚好的,使其得以恢复;已分散的,就将其整合梳理;已遭破坏的,就要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朱丽珍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9):47-49
从资源、人才队伍、设备技术3方面分析了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优势条件,根据图书馆的条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网络资源导航、文献资料收藏、数字化建设、服务利用、宣传教育等7个方面,提出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分析入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法律保护的现状进行论证,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就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超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2):88-92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民族性、传承性、地域性、多元性、集体性、变异性等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活态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最基本特征.决定着“以人为本”的开发保护模式,是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保护和开发的根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刘荻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4):44-46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提出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法,阐明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将文化遗产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群众性、教育性、脆弱性等特点.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件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具体保护中创造地采取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着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藏族歌手索郎旺姆和《星光大道》节目陕西原生态歌手阿宝的出现,逐渐让全国各族人民接触并感受到我国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原生态"热潮。本文客观评估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现状及其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着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从不同角度探讨福州茶亭十番音乐的发展概况和文化价值,力求发现茶亭十番音乐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而推动包括福州茶亭十番音乐在内的地方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条标准: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具有鲜明特色,在当地有较大影响.结合南涧彝族"跳菜"的实际情况进行比照分析,得出了南涧彝族"跳菜"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王评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1):68-71
绵阳现有的这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硕果仅存的珍贵部分,但就整体而言已显得支离破碎,因此,抢救保护工作十分紧迫。建议有关部门重建保护工程业务机制,明确编制和专业人员;制定科学合理,高效务实,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自上而下地提供项目的配套资金;成立由政府牵头的统一组织协调机构,推动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