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话德育是一种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创造、以人为本的德育,对话德育情境教学有助于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形成学生丰富健康的个性,有助于德育回归生活,使德育课堂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洋溢着对话氛围的开放的时代,马丁·布伯对话哲学无疑是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新视域。基于对话哲学视域,大学开放德育范式具有构建交互主体关系的"纽带"、探索生活世界奥秘的"桥梁"、揭示对话人生真谛的"航标"和重塑大学生精神家园的"钥匙"等价值意蕴。大学开放德育范式要实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独白走向对话、从知识化走向生活化和从知行不一走向知行统一的基本路径,与时俱进地推进大学德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话德育是一种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创造、以人为本的德育,对话德育情境教学有助于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形成学生丰富健康的个性,有助于德育回归生活,使德育课堂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以道德知识灌输为主的规范德育.当代学校德育从远离生命的规范德育向生命本体回归.其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引导个体生命获得意义,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增进师生生命之间自由平等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德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目前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已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造成这种道德教育低效的最主要原因是道德教育的价值无根性,拯救无根性德育的得力之举是建立道德信仰。高校应从激发学生道德直觉和建立科学的道德教育体系出发,建立学生主体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6.
袁洁 《科技信息》2009,(6):228-228,227
把德育工作搞成了一种和学生的交流对话是南邦育华学校德育成功的重要经验。德育又叫育德,它不是说教,而是品行垒筑。其基本途径不是课堂教授,而是行为示范。行正为范,见贤思齐,这是德育的根本方法。育华学校成功的德育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问题,针对传统的道德教育,有必要在教育方式、教育环节、教育评价几方面革新,在教育方式上由“教师独白”转变为“师生道德对话”,从而提高德育课的针对性、互补性、积极性、认同性;在教育环节上由静态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动态的“生活德育”,从而提高德育课的可行性、效果性。  相似文献   

8.
论人的道德素质现代化与现代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道德素质现代化以及主体性道德教育是当代道德教育的主旋律。人的道德素质现代化不仅指人的道德观念的现代化,而且指道德行为的现代化。现代德育应以促进人的道德素质现代化为中心,即把人作为现代道德主体来培养,以满足主体自身德性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它体现了现代德育的本体功能和内在价值,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人的道德素质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要实现人的道德素质现代化,必须使学校德育现代化。为此,现代德育的构建应注重德育目标的主体性,德育内容的现代性,德育方法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中的自我对话有两方面:教育者的自我对话和受教育者的自我对话。自我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言自语和苦思冥想,道德教育中的自我对话是指在道德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我反思性和批判性的心理活动过程。教育前的自我对话具有预测性,有效地预设教育的一般内容;教育中的自我对话具有控制性,调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多向互动;教育后的自我对话具有纠错和批判性,评价和总结教育活动的成效,并为进一步教育做好准备。受教育者自我对话是道德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教育者自我对话是道德教育更好进行的重要因素;自我道德对话是个人道德成长中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开放、多元、民主的社会里,道德对话将成为高校德育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要进行成功的道德对话,需要有“人性本善”的价值预设,以及平等性、开放性、针对性和情感的交流等原则。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形,有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与环境对话等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周允  郑思亭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13-15,91
道德信仰是道德建设顺利进行的精神基础。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同时,道德生活与道德建设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反思这一现状,其客观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从主体角度看,则缘于人们道德信仰的缺失。道德信仰缺失的原因虽不是单质的,但现代性危机造成的信仰与精神的失落、我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伦理秩序的失衡与道德资源的不足以及道德教育目标上终极价值关怀的缺乏,却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缺欠了一种灵魂性的内核,而这种灵魂性的东西正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对人具有深度影响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和信仰,是大学德育的终极追求。培养和造就既具有民族传统美德.又具有现代观念和超前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大学德育和大学精神的共同目标。只有丰富高校德育内涵,重构和弘扬当代大学精神,才能提升德育的时代感和生命力,最终实现德育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世界是以人为主体的世界,是一个被人性化了的世界。生活世界的哲学观本质上就是对人的关注和重视。针对目前高校德育实施没有突出主体性、远离“生活世界”、德育过程不够人性化等问题,借鉴和吸收科学的生活世界观,实现德育价值、德育内容、德育手段等方面的转变,以便进一步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儒家诚信文化思想贯穿中国几千年发展历程,是中国传统道德精神的精义所在。本文通过儒家诚信文化内涵的发掘、探究,力求阐明儒家诚信文化在求信精神、为人准则、行为规范、工作作风、学习态度等方面对当代青年德育的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德育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高校实施“以德治国”必须重视德育建设,强化德育管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同时,认真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对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不仅是文化教育,更是精神教育,它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文化传承使命感以及提升自身人文品质和道德素养。因此大学应努力为大学生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不仅应该育才,更重要的是要育人育心、养德铸魂、高校德育,重在培养四种精神,即启迪爱国意识,培养爱国精神,树立科学观点,培养培养精神,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砥励品格,培养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8.
论述道德教化、良知哺育和价值传承构成大学文化的核心即大学精神,通识教育是培育大学文化的核心即大学精神的重要路径,提出莆田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围绕大学精神展开,重视通识教育,形成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精神是其理想人格的展示,周恩来精神是个逻辑的整体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通过研究周恩来精神外延中的高远的人生理想、不馁的奋斗精神、朴实的精神风范和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等四个方面,为今天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寻找理想的标杆,从而彰显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生态道德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不谋而合,二者都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者是相互契合的。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生态道德教育,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只有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才能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