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提出了统一的衣领结构数学模型,研究了衣领纸型3D-2D转换的控制点的设置规律,分析了运用射影几何原理,将控制点的相关图形由立体结构图转化为平面结构图的原理,为深入讨论服装结构的3D-2D转换的实用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衣领纸样自动生成专家系统研究的关键是3D衣领基本模型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衣领的2D平面结构,进而生成衣领工业纸样。这里建立了3D衣领基本模型,并提出了3D衣领基本模型应用的基本思路,为以后的研究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准备。  相似文献   

3.
从人体工效学角度出发,通过对人体颈部的试验测量和衣领模型的理论研究,提出一种根据个体颈部特征尺寸自动生成三维衣领模型的方法,运用VC++和OpenGL开发服装三维衣领结构模型系统,实现三维衣领模型到二维样版的计算机自动生成.该系统可设计出更符合个体颈部形态的衣领,探索出一条实现电子化量身定制服装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纸样试验的方法,找出了衣领翘度与衣领领型、翻领宽度以及驳头长度之间的关系,为衣领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维点云数据中眉毛区域提取研究较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表观与曲率特征的方法。首先在3D-2D投影的基础上提出新的3D-2D-3D框架,借助二维关键点实现三维眉毛关键点定位;然后利用眉毛关键点构建感兴趣的区域ROI(region of interest),以曲率说明眉毛的形状,并基于表观特征提取三维眉毛区域。在DMCSv1数据库的三维点云数据集上,针对不同表情、不同眉毛形状的眉毛进行提取,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圆形料管衣领成型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衣领成型器的设计理论为基础、重点介绍了圆形料管衣领成型器领口交接曲线的两种函数表示方法.进而实现该成型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并为其计算机的辅助制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衣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与人体的颈部相贴,吴有保护颈部和美化装饰的双重功能,衣领的结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服装的整体效果,并且其制板方法也制约着服装的快速生产.本文就平领、翻折领的领座高的确定,驳领驳折止点、倒伏量与领座高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光子晶体波导耦合原理,设计了2D-3D异质结结构的密集型波分复用器,从理论和实验上详细地研究了六通道波分复用器的传输特性。发现通过控制耦合波导长度,该密集型波分复用器可以实现每个通道的单频输出,实验测量结果也证明了其频率选择特性。之后对更为密集的八通道波分复用器也做了同样的理论模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针对2D-3D医学图像配准过程中存在的初始参数变换范围小和配准对象单一等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映射和图像分割的初始位姿估计方法,扩大了三维物体空间参数的起始运动偏差范围,解决了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在配准过程中可估计参数少和多骨块图像配准难等问题.首先,使用区域生长算法对多骨块影像进行图像分割与感兴趣目标的提取,完成待配准目标数据的获取.其次,基于正交融合投影原理构建投影成像模型,将空间刚体变换参数分解到正侧位平面上,建立空间参数与平面参数间的映射关系.然后,将投影生成的正交双平面模板与对应目标图像进行匹配,并将得到的正侧位平面配准参数转换为空间参数,从而完成三维物体初始位姿的有效估计.最后基于颅骨、完整股骨和骨折股骨的CT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传统2D-3D图像配准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可使5个空间参数的初始变换范围达到±30 mm或±20°,并且对在该范围内的不同研究对象都展现出良好的初始位姿估计效果.与传统图像配准方法相比,基于上述方法进行2D-3D迭代优化的整体配准时间平均缩短46.5%,单个平移参数配准精度最高提升69.2%,单个旋转参数配准精度最高提升9...  相似文献   

10.
高增益S波段相对论速调管的3D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的研究,非工作模的激发是影响器件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高增益情况,这些非工作模在实际结构中还包含非对称模式.同时在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的结构中,其输入和输出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引入3D结构,因此依据2D理论或2DPIC模拟得到的结果不能满足实际结构的实验需要.论文依据2DPIC设计的高增益s波段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模型进行3D研究,研究了输入、输出部分中3D结构对束波互作用的影响,通过3DPIC模拟排除了2DPIC模拟中不能反映的非对称模式的影响,验证了3D冷腔分析结果,实现了2DPIC的模拟结果:电子束参数为流强5kA、电子能量600kV,注入微波功率0.88kW、模拟微波输出功率0.57GW,相应增益为6.48×10^5.  相似文献   

11.
A method to set up 3D collar prototype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technique of cubic spline and bicubic surface patch.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of 3D collar prototype and different collar styles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we can develop some algorithmsof transferring style requirements to the parameters value of the collar prototype, and obtain some generation rules for the design of 3D collar style. As such, the knowledge base can be constructed, and the intelligent design system of 3D collar style is built. Using the system, various 3D collar styles can be designed automatically to satisfy various style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半脚翻领、翻驳领的常见结构处理方法较繁琐等问题,探求半脚翻领、翻驳领简便的结.构设计方法,并对该方法作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翻驳领造型变化特点,围绕其中与结构相关的要素分析相应的结构处理方法.所得结论为翻驳领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领切点对连立领造型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与领窝省结合的连立领的领切点变化范围.制作了相应的连立领.采用照相测量和手工测量相结合的方法,从领座侧倾角、领上口线倾斜角、领子侧部和后部离颈距离等4个方面,分析领切点变化对连立领造型的影响.研究表明:领切点位置距离前领点范围为4~7cm较合适:随着领切点位置的增加,领座侧倾角、领上口线倾斜角增大.领子侧部和后部离颈距离逐渐减小;建立的预测方程效果都很显著;领切点变化对连衣立领造型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领上口线倾斜角、领座侧倾角、后领中心线处离颈距离和领侧部离颈距离.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Assel轧管机组生产超长特厚壁钻铤用管(径壁比≤3.7)轧制顺行问题和提高纵横向壁厚均匀性,实施了坯型优选、变形量合理分配、穿孔机和轧管机参数调整以及减径机孔型参数和速度制度优化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生产的钻铤管成品长度达标,包括横向与纵向壁厚均匀性在内的尺寸精度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符合指标要求.用户使用表明,与棒料相比,采用管料加工制造钻铤具有节省材料,合格率高,工效高,和工具消耗降低等综合有优点.  相似文献   

16.
An algorithm is presented for computationally simulating collars and drafting patterns. The collar shape was modeled by three-dimensional Bezier patch. Changing the position of control points of the patch can interactively control the collar shape. Using triangular surface developing method, patterns of various styles of stand collar and separating collar were drafted. As the subsystem of 3D apparel design system, an interactive collar design system is constructed. To inspect the practical usage, we reproduced the collars using these patterns drafted by the interactive collar design system. Comparing with simulated collars, the system demonstrated well and we found it is more reliable and accurate than the method of hand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