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务之急。该文通过分析高校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从而得出对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三个倡导"。"三个倡导"应该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有力武器。以"三个倡导"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进一步加强政策策略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保证社会阶层利益和谐;继续扩大开放,端正扬弃态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和加强引领社会思潮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以媒体宣传为引导,营造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舆论氛围;二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培养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平台;三要以融入渗透为路径,筑牢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基础;四要以理论创新为动力,夯实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石。  相似文献   

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大学生校地互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统筹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四个方面,校地携手、联动共育、形成合力。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地方高校大学生校地互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恰当定位学校价值观教育目标,构建青少年价值观正势态发展机制,是实现青少年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文化正处于多元化时代,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多元文化背景下成人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挑战:转型时代的多元文化冲击校园,成人高校学生面临困惑与选择,核心价值观面临文化土壤问题。多元文化背景下成人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社会稳定发展,有益于校园文化建设,有益于学生人格完善。多元文化背景下成人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策建议: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理想教育,培育学生精神动力;理论联系实际,改革德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素质,健全德育工作体系;倡导人文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因素,阐述了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辅导员首先是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者和践行者,并在实际工作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争做"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合大学生价值共识的基本路径,是实现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问题,也是引导大学生自觉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当前形势下,还存在较多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客观因素,需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收获理想效果,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教师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主要引导作用。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部分大学生认知不清、认同度底、难以践行的问题。作为思政课教师,可以从教师自身、学生需求和文化载体三个方面,结合大学生个体实际,努力培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也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将中国梦主题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便最大限度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践行得如何,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培育。同时,当代农村出现了一批具备高尚道德、突出能力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乡贤"群体,该群体形成的"乡贤文化",在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及培育过程中,能发挥重大促进作用,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能否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却又非一朝一夕之事。为此,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现状,笔者结合新媒体视域下如何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利用移动App平台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希望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度,实现了认知领域中的量化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是一种强大的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深入探究红色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软实力的精髓,红色文化软实力为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依托。江西高校依托红色文化软实力在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做了一些有效尝试和探索,其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中国体育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院校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健康的体魄,专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更要拥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念,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全国体育院校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阐述了新时期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结合体育院校的实际,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倡导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当代高校,中国精神的培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校训精神的教育。该文以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的老校训"受当施"和新校训"自强、开拓、勤朴、奉献"的立意以及两者之间的文化传承研究,促进提升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从而帮助在校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观教育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中蕴含着民族及其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凝练,对民族院校民族观教育有强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要按照党的指导思想理论进行民族观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载体。为保证方向和效果,志愿服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扬弃西方公民社会理念,以建设人民社会为价值追求;必须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必须摒弃功利思想和形式主义,着力帮扶弱势群体,在实践上真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9.
《潍坊学院学报》2019,(3):84-8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一重要思想论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为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载体依托,对于大学生而言,志愿服务是有效的载体之一,本文基于潍坊学院"1+1"志愿服务队这一研究对象,对新时代背景下把志愿服务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载体的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从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将近三年的岁月,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角已经响誉祖国的大江南北。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越来越近,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倍加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