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美国的悲剧》与《土生子》同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虽然小说分别描写的是不同种族的人:黑人下层人民的反抗与穷白人的苦难,但是两部小说悲剧情节类似,主人公都是被压迫与被损害的人。美国的白人统治阶层利用种族歧视论离间了被压迫者,使得白人统治阶层可以分别通过阶级和种族对他们分而治之地进行压迫。  相似文献   

2.
德国作家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是一战时期被毁灭的德国青年一代的控诉书,这部小说让我们关注那些被忽略的战败国的人民,让我们感到在战争面前,所有的受难者都应是平等的。这部小说深度揭示出战争的本质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罪恶,展示出在战火中迷惘的一代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从对《最蓝的眼睛》的一系列叙事结构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托妮.莫里森在小说中借用了"百衲被"的叙事手法。"百衲被"的结构隐喻不但填补了小说各个章节之间的意义空白,也为黑人群体获取了多元的叙述空间,体现了莫里森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4.
在对待通俗小说“有诗为证”这一文学传统时,批判与肯定并存.就批判而言,从明代至清中后期,批判核心在于两点:一是诗词质量低下;二是诗词与小说情节的关系不够密切.清末以后,批判点主要集中在程式化的创作方法、引诗炫才这两方面.就肯定“引诗为证”而言,从通俗小说的自身特点、诗词的源头、价值等肯定诗词对小说情节设置的作用、对小说文体形成的作用、对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等方面做了贡献.随着研究的深入、小说观念的转变,“有诗为证”这一文体特征与文学现象逐渐为人所理解.  相似文献   

5.
从福柯关于凝视理论的权力机制论述和话语分析来说,《野草在歌唱》描述了涵盖白人与黑人、富人与穷人以及男人与女人的复杂的视觉关系。小说中存在的凝视与被凝视的权力斗争及角色更迭表明凝视者与被凝视者身份定位的变动性,即人人皆处于他人的凝视中。而被凝视者借助于反凝视彻底颠覆原有的视觉特权和解构固有的视觉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6.
旅英女作家虹影,通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展示了作品中”六六”的”食饥饿””性饥饿”和”爱饥饿”,并以其独特的言说姿态展示了在饥饿困顿中永不被摧毁的灵魂,展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  相似文献   

7.
正提到法国大文学家罗曼·罗兰,人们都会想到他的小说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据说,这部"史诗性小说"的主人公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对于我,则要感谢父亲,是他把《约翰·克利斯朵夫》推荐给了我。年少无知的时候,"三观"尚未成型,有一天发现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老版四卷本的书静静放在我的书桌上——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  相似文献   

8.
萧红在其成名作《生死场》中刻画了一个哈尔滨附近村庄的人们(尤其是女性群体)的生与死的故事。在小说中,女性的生命价值被践踏,难逃"被虐"的命运,而女性也在有意无意中将自身所受到的种种压迫强加到同类或比自身更为弱小的孩子身上,对他们施以"虐人"行径。本文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讨萧红在《生死场》中对女性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试图挖掘造成小说中女性"被虐"与"虐人"的双重困境的根源,并由《生死场》出发来探究萧红独特的女性写作的背后原因。  相似文献   

9.
冯晓红 《科技信息》2009,(9):182-182
《药》这篇小说,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了人民群众的愚昧、麻木,暴露了民族的病态心理。通过“看”与“被看”的分析,可以看到作者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启示人们去探求疗救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  相似文献   

10.
巴赫金以语言为切入点,将社会现实生活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认为小说的语言是被社会现实生活化了的。实际上,他把小说等同为一种现实生活化的语言形式,认为小说具有杂语性和开放性两个特点。巴赫金小说本质理论体现了小说本质理论的一种发展趋向:追求开放中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黄小配对章回小说叙事结构的因革、对小说中议论技巧的改进、对诗词文赋的合理穿插等方面概括和论述了黄小配近事小说艺术特色的创新之处,并指出了黄小配近事小说在清末小说文坛上的意义:反映了小说观念与小说创作处于大变革时期的总体风貌;反映了传统的章回小说体式的衰落与蜕变,及其逐渐被短篇小说和现代长篇小说代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救救被‘四人邦’坑害的孩子”多出七个字 不止一个人将刘心武的《班主任》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有限制的相提并论,因为它们都开启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而且,这两篇相距七十年之遥的作品还有一处巧合:《狂人日记》以“救救孩子……”的呼声结束小说,  相似文献   

13.
《花桥荣记》是白先勇寄托故国之思、传达乡愁的经典之作。“春梦婆”作为小说叙述人,其本身存在可“再阐释”的空间,在自身的情爱被历史充散后,通过对于秦癫子之“无耻”色相、卢先生与阿春之间的“苟合”以及卢先生与罗姑娘,秀华与生意人间的感情故事的叙述,寄托了自己情爱的另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先锋小说中被设置了许多神秘因素,这是与先锋小说家们对叙事方式的探索紧密相连的,并传达出作者独特的创作观念,成为先锋小说的一个重要层面。神秘因素在先锋小说中呈现出多种表现形态,增添了先锋小说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15.
明代书目著录小说的特殊现象,说明当时的小说观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唯实崇信的实用价值观已非唯一的衡量标准,传统图书分类所反映的学术文化结构模式已被突破。小说不再是与治世化民无关的小道,而能够与经史并论,在学术文化教育结构中据显要的地位。小说地位及价值的变化,突破了传统小说观的思想桎梏,为小说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板块上,马原写下了亮丽的一笔。这主要不是依赖他作品的内容,更多的则是他那恶作剧般小说叙述的“陌生化”形式。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有意识地创作了“活页小说”,形成类似“元小说”的效果。但马原最终被读者抛弃与他最初被读者接受一样,都是因为“形式”,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岭南作家张欣的小说《梧桐梧桐》自1989年被中央电视台改编之后,至今有近20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究其原因,应该归功于张欣小说具备的影视元素,即"题材的当代性与时代性"、"情节的曲折性与传奇性"、"语言的动作性与画面感"。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叙述者之一杰生在价值观、道德观等原则上与作品的隐含作者有很大的分歧,被看作是不可靠的叙述者。然而叙述者的不可靠性是理解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关键之一。事实上,小说叙述者的可靠性和叙述风格极大地影响着读者对小说整体的反映。尽管杰生的不可靠叙述给读者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它赋予了小说新的解读层面,引起了读者对小说文本和作者意图的极大关注,对于小说主题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易超群 《科技信息》2009,(13):195-195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艾的经典之作,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小说体现了女性与自然被对象化、居于他者地位的相似性,展示了个人、自然与社区发展的紧密联系。小说试图建构一种男女平等、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道德价值和社会结构。本文试从生态女权主义的角度来解读《宠儿》,用以倡导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服务于我们建构和谐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20.
皖西籍现代著名乡土作家台静农的代表作之一《蚯蚓们》,取材于20世纪初期家乡叶集的卖妻鄙俗,通过乱世荒年农民走投无路、妻离子散的生存悲剧的记述,揭露了宗法制社会的罪恶和社会政治的黑暗,同时也揭示了传统农民精神上的痼疾。其主题的深刻与表现的细腻,集中地体现了台静农乡土小说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