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和林县胜利营乡为例分析了半干旱山地丘陵区生态农业系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探讨了本系统结构、功能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并分地区、分用途区提出了发展该生态农业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地形气候区划的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山区农业地形气候区划的原则,方法、指标和等级单位系统,监以福建省沙溪流域为例作了具体应用。文中介绍的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的推算方法能有效地揭示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宏观与微观分异规律,从而为山区农业地形气候区划的开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和林县胜利营乡为例分析了半干旱山地丘陵区生态农业系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探讨了本系统结构、功能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并分地区、分用途区提出了发展该生态农业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自然条件特征以及工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湘西自治州生态农业模式选择的原则,设计了水田生态农业系统、旱土生态农业系统、草地生态农业系统、林地生态农业系统等4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六安市黄堰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该村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生态农业发展、中国生态农业及生态农业系统建设,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生态农业,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业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广人多的山区农业发展低速。山区农村在其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上必须构建自己的“本土模式”;乡镇企业与私营商业并进,规模经营与多种经营并存,生态农业是长远目标。该选择的客观外因是呈增长态势的农业比差,人口增量与耕地存量劣性循环,农业结构偏态分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低效评价与低放转移,农业持续增长的限制。该选择的内因则是山区农村自身的赶超型经济发展特征。其外在参照系是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8.
菌根生物技术在城郊生态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农业和城郊生态农业的概念和意义出发,讨论了我国当前城郊生态农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简要介绍了菌根生物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在城郊生态农业上的应用前景。认为菌根生物技术是符合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效益的一项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出发,充分考虑生态农业体系的整体效应、功能和稳定状况,提出了进行生态农业体系结构效应评价的一些原则,从生态农业体系预期目标的各个侧面组成了评价指标系列,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是当今经济社会的稀缺资源产业,具有极高的社会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和自然环境要求苛刻,同时具备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两项优越指标的地区更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1.
清代浙江山区涌入大量外地人口,他们开山种地、做工经商,从事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等多种经营活动,成为山区资源开发的主力,为浙江山区的经济开发做出了很大贡献。浙江山区的经济开发活动呈现出多样性和商品化的特征,但这种开发也导致了当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12.
观光农业旅游正逐渐成为现代都市人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显示了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永川黄瓜山是重庆市渝西经济走廊上具有特色的城郊型农村。本文在分析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的基础上,论述了永川市黄瓜山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的模式和开发构想,并提出了建设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观光农业旅游正逐渐成为现代都市人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显示了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永川黄瓜山是重庆市渝西经济走廊上具有特色的城郊型农村.本文在分析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的基础上,论述了永川市黄瓜山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的模式和开发构想,并提出了建设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评价了威宁新街生态果园的生态技术规范、经营模式和综合效益 ,并就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生态果园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发展生态果园是符合喀斯特山区特点的一条有效的农业现代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泰山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必然之路一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为五岳为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融汇,是以山地景观为主的山,水,生物群兼备的山岳风景名胜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基地,根据泰山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特点,分布以及旅游活动行为特征,从开发,保护相结合的观点出发,把泰山划分为3个生态旅游功能区,并就其综合特点进行了生态旅游内容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区在江西省并非一个行政区域,然而其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却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该文用生态经济学观点对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区自然生态环境存在一定脆弱性,而农业经济结构呈现明显单一性和不合理性,从而在该系统内部形成一种非良性循环,制约了该区系统的发展。只有协调两者关系,才能取得湖区生态经济持续发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区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需要实施沿海开放战略,但中国的强盛、富裕和安定,却有赖于内地,特别是山区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通过对中国典型的贫困山区——吕梁山区的区情,发展条件的研究,探讨吕梁山发展经济的战略构想和措施,以期对吕梁山区以及中国广大的山区经济的发展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8.
 山区茶业绿色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南方山地传统茶园开发与经营面临水土流失治理、茶园生态保育、多样功能挖掘与深化绿色生产等挑战。通过实地调研与科学分析,结合福建省山地茶园发展实际,提出山区“三生”耦合茶园与绿色发展体系构建的思路及其技术对策,主要包括强化山区茶园生态恢复效率、强化山区茶园高优生产效益、强化山区茶园康养生活功能、强化山区茶园“三生”要素耦合,实现生产-生态-生活功能的有效发挥,以有助于发展富有区域特色的山区茶园循环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19.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重建的基本模式及其环境效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贵州为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区 ,喀斯特发育的碳酸盐类岩出露面积达全省总面积的 73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活动的影响 ,致使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水土流失面积达 43 5 % ,石漠化面积达 1 33万km2 ,且每年还正以 933hm2 的速率扩展 ,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已成了十分突出的问题和任务。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措施和模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它们所能产生的环境效益 ,提出了加快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与生态修复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清海  林昌虎  何腾兵 《贵州科学》2006,24(3):62-65,74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特殊的地质、地貌、降水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交叉影响使贵州喀斯特山区成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地区.本文探讨了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提出了人为因素是贵州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几项工程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对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土壤匮乏,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