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勤绿洲在河西走廊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运用遥感解译的方式对民勤自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土地荒漠化进行分析,探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结果表明:民勤绿洲的恢复速度赶不上沙漠的扩张速度,而且水体的减少和持续的大规模开发地下水使得绿洲的生存面临更大的威胁;民勤土地荒漠化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是主要原因,而风的变化也起着主要作用,所以治沙首先要改变当地的种植结构,其次要治风;在民勤408 km的风沙线上有66个风沙口,如何解决此问题是解决民勤土地荒漠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采用遥感监测方法对内蒙古伊敏矿区生态环境进行回顾评价,解译了覆盖矿区的5期(1987年、1991年、1994年、2002年、2004年)Landsat—TM遥感影像,将1987--2004年划分为4个时段,对每个时段的监测区域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草地产草量与疏干地下水量的相关性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比了疏干降落漏斗影响范围内、外的变化差异.分析了疏干地下水对矿区及其周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矿生产对周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江河源地区不同荒漠化草地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河源地区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中选择8个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草地进行物种多样性研究,其中对玉树州曲麻莱县郊、果洛州玛多县郊、果洛州达日县窝赛乡三个地区进行了不同演替梯度下的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曲玛莱地区退化草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丰富度指数为重度退化大于极度退化大于轻度退化;玛多县郊、达日县窝塞乡重度退化草地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高于极度退化。不同荒漠化地区随演替度的减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总体有递减趋势,而丰富度指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就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中,植物群落退化的趋势为本氏针茅群落→本氏针茅 油蒿群落→油蒿群落→沙地以及油蒿群落→油蒿 牛心朴子群落→牛心朴子群落→沙地。退化阶段植被区系组成的变化表现为物种数和密度先降后升的的过程,本氏针茅群落→油蒿群落→牛心朴子群落密度的变化幅度为51.98→31.12→62.76→(ind.(tus.)/m^2),种数为15→12→17种;生活型谱变化不明显,说明植被的退化主要是群落中优势种的衰退造成的;生物量的变化幅度较大,为218.1→748.72→155.6(g/m^2);植物水分生态类型表现为中旱生植物逐渐减少,强旱生植物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5.
黄河源区荒漠化现状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源区是青藏高原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遏制黄河源区荒漠化的进一步发展,从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荒漠化产生的驱动力机制。结果认为该区荒漠化有异于其他地区,是现代地质作用增强导致了下垫面的改变,气候变化引起多层面的荒漠化,人为及鼠类的活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过程首先是以缓慢的自然荒漠化过程为基础,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本次研究主要收集了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1999年和2000年共12次NOAA数据资料,利用ERDAS遥感图象处理软件进行了NDVI计算和修正,并沿玛曲县县界进行了图象切割,最后综合分析产草量数据和修正过的NDVI值,通过计算建立了修正过的NDVI值和产草量之间的线形方程。用此模型可监测玛曲县草场,为当地政府保护草场、决定适宜的载畜量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许明  王蕊  汤萃文 《甘肃科技》2020,(21):55-58
草地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准确估测草地生物量,了解其动态变化,对研究区域碳循环和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3S技术的发展,不同的遥感技术和生物量建模方法被广泛用于草地生物量估测。本文根据采用的数据源不同选择了多光谱遥感方法、高光谱遥感方法、雷达遥感方法 3种常见遥感方法进行介绍,并讨论了这些遥感方法在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一遥感影像难以准确提取南方植被覆盖区水体信息的问题,提出了先对光学影像进行混合像元分解,消除植被干扰,增强水体信息,再联合雷达影像的多源遥感数据提取方法。以地物类型丰富,水体发育的湖南衡阳地区为研究对象,选择Landsat8光学影像和PALSAR雷达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先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模型从Landsat8光学影像提取出植被信息,对水体光谱进行重建,再综合去除植被的Landsat8影像的光谱信息和PALSAR影像的纹理信息进行面向对象的多源遥感水体信息提取,并与单源影像的水体信息提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进行水体信息提取的精度更高,尤其在水陆过渡带,能够较好地去除植被干扰,提取被覆盖的水体信息,在南方植被覆盖区水体信息定量提取上具有很好的效果和潜力。  相似文献   

9.
安太堡露天煤矿土地破坏与土地复垦动态变化的遥感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安太堡煤矿1976-2006年期间共10期遥感数据的处理分析,建立了该煤矿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系统;在遥感和GIS平台支持下,对10期遥感数据进行正射校正;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方式提取了该矿区近30a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通过室内航片以及野外实地考察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由简单到复杂,由1976年的4种类型发展到2006年的12种类型;地表遭到强烈破坏,到2006年因采矿破坏的土地达到了2730.7hm2,大面积复垦工作从1993年开始,到2006年共复垦了687.05hm2,为破坏面积的25.1%,复垦后部分地段出现退化,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需要尽快采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形态学的土地荒漠化遥感图象纹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貌环境不仅影响土地荒漠化的速率,而且制约土地荒漠化的方式和空间分布规律。地貌类型、特别是地形起伏程度对荒漠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荒漠化方式上,其次表现在荒漠化强度上。遥感影象本身通常都包含着灰度和空间信息。本文利用数学形态学进行纹理分析,从腐蚀运算结果抽取纹理特征、利用形态学运算抽取分形参数作为纹理特征等,从而提取地物的空间结构信息。利用纹理结构参与土地荒漠化遥感分类,大大提高了土地荒漠化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时相遥感的煤矿区LUCC信息图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GIS的支持下,以多时相遥感为LUCC数据源,针对煤矿区的特点,提出了建立四种LUCC信息图谱的方法。选择唐山市古冶区为研究对象,以3个时相(1987年、1992年和2001年)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4.0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人机交互解译,通过ArcView3.2进行空间分析,生成了四种类型的LUCC信息图谱,计算了LUCC转移矩阵和概率转移矩阵。以1987-2001年时段为例,对空间格局和演变过程的信息图谱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利用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煤矿区LUCC是一种先进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评价鸡西矿区地面塌陷情况,采用SPOT-5卫星遥感图像作为基础资料,利用ERDAS IMAGINE软件进行图像校正、图像融合增强处理,通过目视判读的方法快速准确地提取鸡西矿区地面塌陷的分布信息,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对于采矿塌陷地的调查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泽的方式对敦煌市土地沙漠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将土地沙漠化图与文物古迹分布图叠置,对敦煌市文物古迹的沙漠化环境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敦煌市沙漠化土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8.49%,其中中度与重度占65%,沙漠化程度相当严重;沙漠化已经对境内的文物古迹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其中莫高窟和寿昌城遗址直接处于重度沙漠化地带,阳关和玉门关遗址处于中度沙漠化地带,而悬泉置遗址、西千佛洞、河仓古城、马圈湾遗址以及汉长城大部等处于轻度沙漠化地带.  相似文献   

14.
运用面向对象分类法中的基于监督分类和基于规则的滑坡识别方法,选择合适的特征属性,利用Aster和Geoeye的融合影像对构林坪流域进行滑坡信息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监督分类的滑坡信息提取总体精度为66.58%,Kappa系数为0.65,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基于规则的滑坡信息提取方法也取得了84.7%的识别结果,但是区域特殊地形地貌和引发滑坡因子的复杂性导致了72.6%的分歧因子.总体上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法的高分辨率遥感滑坡信息提取在白龙江流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GPU的高光谱遥感岩矿信息快速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基于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的高光谱岩矿信息快速提取方法,利用GPU的并行计算优势对高光谱岩矿信息提取的核心步骤进行了并行优化设计。针对高光谱岩矿信息提取的算法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性能优化策略,包括优化算法流程、提高访存效率和减少数据访问冲突。实验结果表明,并行设计模型与优化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岩矿信息提取,并且最大加速比达到了81倍。  相似文献   

16.
卫星遥感技术在河北坝上土地沙化调查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坝上西部地区土地沙化的调查研究。对调查区的土地沙化现状及沙化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沙化治理对策。通过多时相对比研究,得出了坝上西部地区土地沙化总体向轻、缓方向微弱发展、局部加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该文基于ERDAS的KnowledgeEngineer分类方法原理,提出一种多信息源、智能化、程序化的阈值分类技术,利用空间模型语言SML(SpatialModelerLanguage)编程实现遥感影像的分类,进而克服了传统分类方法只能针对单一信息源的局限。研究工作以1999年ETM+遥感影像临港新城为例,将该方法与传统的监督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阈值分类法比监督分类法分类精度高,指标Kappa系数由0.6109提高到0.8204。该方法可通过模块实现多信息源的调用,从已分类图像中提取确认的分类信息,达到一定的智能化,减少人为的重复性操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和GIS的青岛市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侵蚀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其时空变化规律对于科学地进行土壤侵蚀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遥感和GIS技术,监测青岛市土壤侵蚀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1995~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430.55km^2,并作出了青岛市1995年和2000年两期的土壤侵蚀强度类型动态变化转换矩阵,此成果可为土壤侵蚀防治、政府公告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随机场遥感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二维Wold分解技术来对遥感图像进行分割,将图像分解为确定性随机场和纯不确定性随机场,通过调整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加强纹理边缘,从而改善马尔可夫标记场模型对纹理边缘过平滑的现象.实验对城区目标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有效性优于纯马尔可夫随机场所采取的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影像的深圳湾填海造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7年到2000年24年期间的8个时段的Landsat MSS/TM/ETM 影像为数据源,在遥感分析处理软件Erdas Image的支撑下,对深圳湾填海造地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深圳湾填海造地规模不大,表现出“小分散”的特点;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表现出“大成片”的特征,集中分布在后海西岸与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以西的地区.填海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对外交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道路用地等.填海造地还在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