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亚 《科技资讯》2012,(31):179-18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坚持"个人缴费、政府补贴、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账结合、多缴多得、制度衔接、保障基本"的原则,建立缴费水平与收入现状和承受能力相适应、保障水平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保险关系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衔接的新型农保制度。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精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基于2009年9月出台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文件,依据相关规定和数据构建养老保险替代率精算模型,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进行实证分析,测算出新制度下养老金缴费年限和缴费档次与替代率水平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探索新制度下养老金的替代率水平低及其预期保障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政府补贴力度、个人账户投资运营以及缴费方式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概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和发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推行以来,河北省在制度建设及运行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也显现出立法不规范、资金来源不充足、制度不具体、发放力度低等问题。为促进河北省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应完善立法责任,提高财政补贴标准,完善基金来源保障,逐步调整养老金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实施中存在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法律的支持,缺乏稳定性;基金保值增值难;保险金的使用缺乏监督约束等问题。就此提出秉承权利本位与宗旨,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创新投资经营机制,实现保值增值;完善监督网络,加大监督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养老保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处于西部地区的甘肃省,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更是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完善和保障甘肃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标准化建设存在如下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标准化建设理论研究不足,各地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支持,社会保险的碎片化管理阻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过低。要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标准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制定各级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部门标准,争取立法支持,加强基层农保机构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杨晓蓉 《科技信息》2011,(13):811-81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提出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由财政出资对60周岁以上符合领取条件的农村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川时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后逐步扩大试点,2020年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农民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9.
《科技智囊》2011,(8):90-90
1.6月21日.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交流会议在北京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德江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准确把握政策.  相似文献   

10.
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必要性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现阶段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靳欣 《科技智囊》2014,(11):30-36
<正>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了10%,标志着我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伴随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发展,建立起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同时,养老保险存在多种制度并行,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如何加快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热切期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回应百姓关切,吹响了新一轮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号角,努力完善养老保障安全网,让所有老年  相似文献   

12.
杨晓蓉 《科技信息》2011,(11):399-399
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到达领取年龄的参保对象也越来越多,如何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稽核工作,保证参保对象缴费和领取信息的准确并防止养老金冒领现象的发生,是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朱瑞平 《科技信息》2010,(12):73-73
2009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009年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300多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按照国家的规划,在2020年之前,我国将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0年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可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14.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确立了规范依据。《指导意见》作为制度分析的立足点,通过揭示其制度缺陷,在立法层面上和运行模式方面进行了合理诠释。  相似文献   

15.
田双 《科技咨询导报》2013,(32):145-145,147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年人口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迅速提高和增长。近年来,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和对象以及范围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与此同时经办机构的工作机制和专业水平人员素质以及管理体制等也正面临着发展的契机和严峻的考验,这些都是因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城镇化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推进。所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于我国来说非常重要。企业养老保险体制不仅仅是保险体系的重要支柱而且还是我国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生活水平起着保障的作用并且有很大的影响,自统一建立以来,无论是在社会发展方面还是在社会稳定方面,它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来企业养老保险随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暴漏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起步晚和社会积累少以及保障水平较低还有统筹结构不完善等。企业养老保险是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中国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社会的进度及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以下则是围绕企业养老保险这一话题做出的一系列论述。  相似文献   

16.
农村老年人得不到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分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几点建议及对策,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全面、客观地把握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各种问题,才能保障该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于2009年9月1日印发了《指导意见》标志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正式启动,但对于构建和谐中国,协调城乡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要求而言,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很多的缺陷。本文针对民族地区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对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农业政策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的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便突显出来。不仅如此,我国人口老龄化也日趋严重,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更加不能得到保障,为了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机制,亟需出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问题显现到出台解决制度的迅速反应,可以毫无疑问地确定我国对农村养老问题是极其重视的。  相似文献   

20.
处理好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之间“度”和“量”的关系,对于建立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是至关重要的。文章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选择理论,从近期横向和跨时期纵向两个方面,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之间的关系做了微观的分析,以期揭示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微观机制,从微观角度再一次说明;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之间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如果制定得过高,才会排挤商业养老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