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应用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实施可行走式硬膜外分娩镇痛(AEA)的效果,安全性及对母婴和产程的影响。方法择住院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两组各60例,Ⅰ组为观察组,应用0.1%罗哌卡因+2μg/mL的芬太尼实施AEA,初始量8~12 mL,持续输注率6~10 mL/h锁定15 min给药1次,每次2 mL;Ⅱ组为对照组。整个产程监测产妇BP、HR、RR、SPO2;观察产妇下肢运动阻滞情况,连续监测宫缩及胎儿心率,记录各产程进展情况及时间;记录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按照Mulletr镇痛强度评分法评定产妇的疼痛程度,按照Bromage法评定产妇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基本生命体征,下肢活动情况,各产程的进展情况,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用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实施AEA后,产妇均感到无痛或仅感到轻度极易耐受的疼痛;Ⅱ组对照产妇均感到中强度以上疼痛甚至因难以忍受而要求行剖宫产术。结论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左布比卡因的最低有效浓度.方法 左布比卡因混合芬太尼1 mg/L用于每组100例的初产妇,对照组100例.从VAS和Bromage评分、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Ⅰ,Ⅱ组VAS评分于分娩结束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Ⅰ,Ⅱ组第一产程时间缩短、剖宫产率降低(P<0.01),Ⅱ组第二产程时间延长(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和0.15%左布比卡因混合芬太尼1 mg/L应用产妇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 选择30例ASAI-Ⅱ级手术病人,手术种类包括:胸腹部手术26例,脊椎手术2例,下肢手术2例。随机分成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15例。A组镇痛药配方:0.5%罗哌卡因20ml 0.9%生理盐水78ml 0.005%芬太尼2ml,B组0.5%布比卡因20ml 0.9%生理盐水78ml 0.005%芬太尼2ml。两组基础注药速率(持续背景剂量)均为3ml/h,病人自控给药剂量(PCA)为2ml。锁定时间为30分钟,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低浓度罗哌卡因术后PCEA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轻,比较低浓度布比卡因有一定优势。结论 罗哌卡因是PCEA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和病人自控分娩镇痛(CSEA PCEA)的可行性探讨,结论表明:在CSEA PCEA分娩镇痛中,局麻药复合应用阿片类药物是一种较理想的配方,罗哌卡因3mg 芬太尼7.5μg用于蛛网膜下隙-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效果最佳,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产妇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自控硬膜外镇痛泵(PCEA)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镇痛的效果、分娩方式、血压变化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将住院孕妇中36周以后符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麻醉镇痛(I组)和安定(II组),I组采用质量分数为0 1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行分娩镇痛,II组采用10mg安定静脉推注使孕妇镇静以减轻产痛。结果:麻醉镇痛组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安定组(P<0 05),极少加重病情及引起血压剧烈增高,镇痛效果好。麻醉镇痛组患者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安定组,阴道分娩率高,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CSEA+PCEA用于妊高征患者的无痛分娩效果良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低浓度(O.2%)罗哌卡因配伍用芬太尼2μg/ml具有镇痛效果好、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少,有利于病人病情好转,是替代布比卡因用于骨科一种简单、有效、实用的术后镇痛局麻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在骶管麻醉中的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及麻醉痛觉出现时间。方法:选择择期肛门直肠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混合液20mL,对照组用布比卡因复合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分别在注药后1,3,5,7,9,12,15min测定痛觉和运动消退情况。术后每隔15min评估痛觉及运动阻滞平面的恢复情况。结果: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在骶管麻醉中具有麻醉起效快、运动恢复快、痛觉恢复慢及麻醉药毒性低的特点。结论: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骶管麻醉可缩短手术等待时间,患者术后不愉快感及疼痛明显减轻,血压及心率基本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观察不同比重罗哌卡因腰麻麻醉在普外科下腹部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研究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患者分级标准Ⅰ到Ⅱ级,年龄18~55岁,患者100例,性别不限。随机分为重比重组(A组)和轻比重组(B组),每组50例。经腰3~4间隙进行蛛网膜下穿刺。两组麻醉局部麻醉药使用为盐酸罗哌卡因23mg。A组麻醉采用0.83%重比重罗哌卡因药液腰麻;B组麻醉采用0.41%低比重罗哌卡因溶液腰麻。记录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针刺痛觉消失平面、麻醉持续时间、恢复时间、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和给药后5、10、15、20、30、40分钟、SBP、DBP、HR,Sp02,RR变化和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A组和B组患者蛛网膜下腔给药后5、10、15、20、30、40各时点组间比较SBP及DBP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5);B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T6以上例数低于A组(P0.5)。B组感觉恢复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轻比重罗哌卡因溶液和重比重罗哌卡因行腰麻效果确切,均可用于腰麻下的短时间下腹部腔镜手术,但是轻比重腰麻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比重比重药液腰麻缓慢,出现高平面阻滞大于T_4例数要少,相比重比重罗哌卡因用于基层部分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镇痛和腰硬联合阻滞镇痛二种分娩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于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40例自愿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分为硬膜外阻滞镇痛组和腰硬联合阻滞镇痛组,观察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产后出血、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腰硬联合阻滞镇痛效果强于硬膜外组,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镇痛效果强于硬膜外组且对产程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老年人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综合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认为以0.2%罗哌卡因伍用相应浓度的舒芬太尼用于PCEA镇痛效果良好,兼顾镇静,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性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施行持续性硬膜外阻滞,同期同条件的50例产妇作对照。观察镇痛效果、两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使用催产素情况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镇痛有效率高,宫颈扩张速率镇痛组较对照组快(p<0.01),两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1min)、催产素使用率、阴道顺产、助产、剖宫产比较均无显差异。结论:持续性硬膜外镇痛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布比卡因联合吗啡行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联合0.4mg吗啡行腰麻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I~Ⅱ级剖宫产产妇40例,腰麻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腰麻注药为重比重0.5%布比卡因3mL(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观察组腰麻注药为上述药液加吗啡0.4mg,观察两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VAS评分,0~10)、镇痛剂用量和次数、新生儿Apgar评分及副作用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低血压、尿潴留等。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差异显著。结果:术中2组均提供了满意的麻醉效果。术后24h内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剂使用人次及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2组观察期恶心呕吐、低血压发生率相仿(观察组比对照组45.0%vs40.0%,55.0%vs50.0%,P>0.50),观察组有6例发生皮肤瘙痒(30.0%vs0.0%,P<0.005)。整个观察期间2组均未发现呼吸抑制。结论:布比卡因联合0.4mg吗啡能提供较为满意和安全的剖宫产术中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选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在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进行阴道试产的单胎健康初产妇94例,根据自主选择待产方式将患者分为导乐分娩待产组(导乐组)31例,硬膜外镇痛待产组(药物组)29例,传统待产组(传统组)34例。比较3组产妇分娩方式、各产程时间、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体重、1 min及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后,与传统组相比,导乐组、药物组顺产率依次升高(P0.05);剖宫产、胎吸或钳产率、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依次减少(P0.05);3组5 min Apgar评分较同组1 min Apgar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与传统组相比,导乐组、药物组1 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均依次升高(P均0.05);相较导乐式待产及传统待产方式,硬膜外镇痛可有效提高顺产率,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及胎吸或钳产娩出率,减少产时出血量,缩短产程时间,提高婴儿健康状态,对母婴结局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伞麻与伞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进行比较,包括术中及术后的平稳程度、全麻药用量.方法:40例胸、上腹部、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单纯全麻醉组(G组n=20)和伞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n=20).GE组先进行相应椎间隙穿刺向上置管3cm,硬膜外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3~5ml,出现阻滞平面后,胸部和上腹部注射0.5%罗哌卡因注射液5~7ml;下腹部注射0.75%罗哌卡因注射液7~9ml;两组均用地西泮、丙泊酚、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胺诱导插管.全麻维持均用微量输注泵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据麻醉深浅调整麻药剂量.间断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胺.GE组据手术时间的延长可追加罗哌卡因注射液.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电图、脉博氧饱和度.结果: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病人术中伞麻药用量显著少于单纯伞麻组P<0.01.且术后苏醒早,拔管时间缩短,拔管时其心血管的反应明显比单纯伞麻组平稳.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相互取长补短,麻醉过程平稳,全麻药用量显著减少.术后用于镇痛可减少许多胸腹部并发症,改善并加快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诱导条件对树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体外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 P3代树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成7组进行诱导。A组:高糖DMEM+1μmol/L地塞米松+100μmol/L维生素C+10 mmol/Lβ-磷酸甘油钠;B组:高糖 DMEM+50 ng/mL BMP-2;C组:高糖 DMEM+80 ng/mL BMP-2;D组:高糖DMEM+50μmol/L维生素C+10 mmol/Lβ-磷酸甘油钠+20ng/m L BMP-2;E组:高糖 DMEM+1μmol/L地塞米松 +100μmol/L维生素C+20 mmol/Lβ-磷酸甘油钠;F组:高糖DMEM+100μmol/L地塞米松+100μmol/L维生素 C+10 mmol/Lβ-磷酸甘油钠;G组:DMEM/F12+0.1μmol/L地塞米松 +50μmol/L维生素C+10 mmol/Lβ-磷酸甘油钠。诱导18 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鉴定其诱导分化情况。结果 每一组碱性磷酸酶染色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茜素红染色可在A、B、C、D和E组观察到明显矿化结节。结论 A组、B组、C组、D组和 E组可以诱导树鼩BM-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其中以A组和B组效果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周承刚  王彬  王莺  杨增刚 《甘肃科技》2016,(16):143-144
过对5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病人使用罗哌卡因进行肝床浸润麻醉,通过麻醉肝脏表面肝薄膜神经,从而减少患者术后右上腹痛以及右侧肩背部不适,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并出院。评价术中使用罗哌卡因进行肝床浸润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患者术后腹痛减轻加速患者快速康复出院。回顾性分析研究5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病人使用罗哌卡因进行肝床浸润麻醉的临床资料。本组580例患者均使用罗哌卡因浸润肝床,425例患者术后无右侧肩背部不适及腹痛,24h内出院;72例患者术后出现右侧肩背部不适但无疼痛,48h内出院;83例患者术后出现右侧肩背部疼痛以及腹胀等不适,术后72h以后出院。很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出现右上腹痛以及右侧肩背部不适疼痛多是因为电刀电凝肝床导致肝薄膜的瘢痕形成以及热灼伤肝薄膜神经所造成。术中使用罗哌卡因进行肝床浸润麻醉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右上腹痛、右侧肩背部不适及疼痛,从而加快患者康复,减少住院天数,值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对大鼠脊髓注射不同质量分数罗哌卡因后大鼠脊髓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罗哌卡因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脊髓内未注射任何药物),对照组(B组,脊髓内注射质量分数0.9%生理盐水4μL),质量分数0.5...  相似文献   

18.
周应仓  李景 《甘肃科技》2013,29(14):136-137,151
探讨了益生汤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SEA)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缩宫素用量、母婴状态的影响。采用益生汤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SEA)镇痛的产妇56例作为研究组,将只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SEA)镇痛的产妇5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缩宫素用量、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第二产程时间、缩宫素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益生汤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SEA)分娩镇痛能使第二产程明显缩短、缩宫素用量减少,且安全可靠,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探讨第二产程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和及护理。随机选择300例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的产妇在第二产程中我们选择的麻醉方式为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阴道分娩,对照组选择我院正常规阴道分娩的产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产妇在产程中镇痛效果我们进行比较,分娩中会阴侧切、裂伤及会阴完整率,第二产程时间、宫口开全开始使用腹压至胎头拨露时间、胎头拨露至胎儿娩出时间和分娩结局进行比较。观察组第二产程采用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阴道分娩痛疼明显轻于对照组;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会阴裂伤、侧切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使用腹压至胎头拨露时间、胎头拨露至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阴部神经阻滞减轻了阴道分娩产妇的体力消耗,有利于产后的体力恢复,有利于母婴健康。同时可减轻在第二产程分娩过程中由于产道、盆底部扩张,外阴部位手术所引起的疼痛,同时可松弛产道部位的肌肉,起到第二产程的时间缩短的作用[1]。通过临床观察产妇第二产程过程中采用双侧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可降低会阴侧切率,使出血量减少,并减轻切口的疼痛,提高了切口的愈合。同时健康宣教和加强护理,提高产妇的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2]。  相似文献   

20.
谷胱甘肽片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考察了谷胱甘肽在不同pH溶液中的紫外吸收。以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稀释液,在230+1nm下测定谷胱甘肽片的最低检出限为2μg/mL(6.5×10~(-6)mol/mL);在5~60μg/mL内线性相关系数为γ=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0.37%,n=5)。与其它分析方法比较,测定结果一致,而操作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